董文閣,董莉,劉曉偉,劉念,歐勇,孟慶林
(遼寧省旱地農(nóng)林研究所,遼寧朝陽 122000)
簡易日光溫室冬季的溫度難以滿足果菜和瓜類生長,筆者經(jīng)長期生產(chǎn)實踐,將單一種植葉菜模式改進為葉菜與菜豆一年多茬間作、套作、短期輪作模式,并對栽培關鍵技術進行介紹,不僅為多種復合耕作模式增加了棚室空間利用率,同時可提高收益。
菜豆周年生產(chǎn)冬春茬和秋延茬2 茬次,套種菠菜或香菜周年生產(chǎn)5 茬次(表1)。
2.1.1 品種選擇。選擇產(chǎn)量高、抗病性強、耐低溫弱光、豆莢長直的品種,推薦綠冠菜豆王。
2.1.2 整地施肥。充分腐熟農(nóng)家肥用量為180~225 m3/hm2,可施用羊糞、牛糞、豬糞等。注意補充化肥,撒施磷酸二銨300 kg/hm2,硫酸鉀 150 kg/hm2,增施硫酸鎂 97.5 kg/hm2,配合施用少量微量元素,如硼鋅肥等,再加微生物菌肥1 500 kg/hm2。做畦寬100 cm,畦埂寬60 cm,埂兩側種菜豆,約 30 000 穴/hm2,每穴 3 粒種子。
2.1.3 定植后的管理。菜豆長至3~4 片真葉時,菜豆吊繩,當菜豆40 cm、150 cm 高時分別2 次掐尖,促進分枝。播種前澆足底水,緩苗后每株用50%多菌靈500 倍液200 mL灌根。開花時要適當控制澆水,“澆莢不澆花”,一般當豆莢3~5 cm 時再澆水,過早澆水易落花,降低結莢率。待嫩莢長到15~20 cm 時,結合澆水沖施磷酸二銨150 kg/hm2。另外,葉面噴施3‰尿素和2‰磷酸二氫鉀進行根外追肥[1]。越冬生產(chǎn)時室外最低溫度在-25℃以下,溫度調控主要是通過揭蓋草苫、及時通風等措施,配套秸稈增溫技術,張掛反光幕,增加溫室北側中下部光強,白天充分利用太陽能增溫,草簾棉被上覆舊棚膜,可提高室溫2℃~3℃,選用透光率高的PO 膜并經(jīng)常擦拭保證透光率。雪天及時清除殘雪保證光照[2],若遇低溫寡照,溫度宜低于正常天氣3℃~5℃,減少植株呼吸作用的消耗。
2.1.4 適時采收。豆莢長至最長且未鼓豆時采收,此時產(chǎn)量較高且品質最佳。
2.2.1 品種選擇。菠菜越冬栽培易受低溫春化抽薹,應該選擇冬性強、耐抽薹、耐寒性強、生長速度快、產(chǎn)量高、抗病能力強的中晚熟品種,如墨玉抗熱王、圓葉菠菜、菠雜58、全能、菠雜冠能等品種[3]。
2.2.2 出苗后的管理。出苗前后均應及時澆水,始終保持土壤濕潤,以利出苗與生長。前茬肥料施用較多,能夠滿足菠菜的生長需要,不再追施化肥,可每10 d 左右葉面噴施1 次磷酸二氫鉀。若出苗密度較大,則在長出1 片真葉后間苗,即將密集的菠菜苗撥開,拔除瘦弱的幼苗。隨后在菠菜植株長出3 片真葉后進行定苗。幼苗2~3 片真葉時中耕,5~6 片真葉時隨水追施尿素 150~180 kg/hm2,10~15 d后再澆水追肥1 次,追施尿素150~180 kg/hm2。
表1 茬口安排時間 月-日
2.2.3 適時采收。菠菜植株生長到20~25 cm 時采收,留部分根,整理捆把銷售。
2.3.1 品種選擇。秋播香菜宜選擇耐抽薹、纖維少、香味濃、品質優(yōu)、抗性強、生育期較短且株高30 cm 左右的品種,如泰國四季大粒香菜[4]、澳洲四季等。夏秋季宜選用耐熱性好、抗病抗逆性強的小葉型品種[5]。
2.3.2 出苗后的管理。因香菜生長期短,宜早間苗,早定苗,適度稀留苗,早除草,早追速效性氮肥。以小水勤澆為原則,苗高5 cm 時開始追第1 次肥,以速效性氮肥為主,一般追施尿素120~150 kg/hm2。當苗高10 cm 左右進入旺盛生長期時,結合澆水追施尿素120~150 kg/hm2。后期可葉面噴施2‰的磷酸二氫鉀。
2.3.3 適時采收。香菜播后60~70 d,株高25 cm 左右時采收,根部對齊捆把上市。
按每1 hm2計算,菜豆種子2 茬次,約5 400 元;菠菜種子 3 茬次,約 18 000 元;香菜種子 2 茬次,約 3 000 元,肥料9 750 元,藥劑2 100 元,棚膜、噴灌、遮陽網(wǎng)、水電費等75 300 元,臨時用工費231 300 元。菜豆種植2 次,總產(chǎn)量 45 708 kg,單價 5.37 元/kg,收益 245 452 元;香菜種植 2 次,總產(chǎn)量 26 667 kg,單價 4.5 元 /kg,收益 120 000元;菠菜種植 3 次,總產(chǎn)量 63 750 kg,單價 3.59 元 /kg,收益228 863 元,總收入為249 465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