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
【摘要】目的:對肋骨原發(fā)惡性骨腫瘤患者的CT診斷結果進行分析。方法:采用回顧性分析法,對2017年3月至2020年12月期間31例肋骨原發(fā)惡性骨腫瘤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提取,對其CT診斷結果及影像學表現(xiàn)加以總結。結果:本組31例患者中,15例軟骨肉瘤,7例漿細胞骨髓瘤,6例骨肉瘤,3例尤文氏肉瘤,不同肋骨原發(fā)惡性骨腫瘤CT征象有所不同。結論:肋骨原發(fā)惡性骨腫瘤以軟骨肉瘤最為常見,不同病變情況均有其不同的CT典型影像表現(xiàn),最終診斷需要結合病理結果。
【關鍵詞】肋骨原發(fā)惡性骨腫瘤;CT診斷;惡性骨腫瘤
【中圖分類號】R730.44;R738.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0.185
肋骨原發(fā)惡性骨腫瘤惡性程度高,雖然發(fā)病率不高,但是對患者影響比較大,術前為患者做好診斷,能夠為制訂臨床手術方案提供必要支持,同時在患者預后中也發(fā)揮顯著作用。人體肋骨走行復雜,采用CT技術對肋骨病變進行診斷,可提高診斷效果,為手術提供更多依據(jù)。本研究回顧性分析31例肋骨原發(fā)惡性骨腫瘤病患的臨床資料,對CT診斷情況加以探討,內(nèi)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病例搜集數(shù)量為31例,疾病類型為肋骨原發(fā)惡性骨腫瘤,均由術后病理結果最終確定,所選患者滿足診療標準,且患者本人意識清晰,能做好各項配合,家屬知情同意,納入標準[1]:(1)病歷資料完整無缺項;(2)無診斷及治療禁忌;(3)知情同意;(4)耐受性良好。本組31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齡20~60歲,均值(41.63±2.75)歲。通過觀察患者臨床資料,本組患者臨床癥狀主要為胸背部疼痛,且伴有包塊。本組患者中,單側單肋病灶22例,5例單側多個肋骨受累,其余4例患者為雙側多肋骨受累。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器官或組織惡性腫瘤;(2)合并嚴重精神障礙;(3)妊娠及哺乳期女性;(4)未成年人。
1.2檢查方法
所選患者均采用64層螺旋CT掃描儀,囑咐患者平靜呼吸,自上而下開始掃描,電流設置為200~350 mA,電壓設置在150 kV,螺距為1.0,層厚0.5 mm,矩陣512×512。有效層厚控制在3.2 mm,重建間隔1.6 mm。先開展橫斷面螺旋平掃,掃描范圍包括全部病變部位,觀察患者相關情況。平掃結束后,開展動態(tài)容積掃描,注入碘海醇,經(jīng)前臂肘靜脈注入80~100 mL,注射速度控制在4 mL/s。完成碘海醇注射后每隔1 s行動態(tài)監(jiān)測,觀察造影劑顏色變淺后,停止掃描,測定肺動脈峰值時間,完成增強CT掃描后獲取相關圖像,利用原始數(shù)據(jù)進行三維重建,將所獲得的容積圖上傳到圖像工作站,病變位置重建圖像,供醫(yī)師進行查看和診斷。
1.3觀察指標
對本組31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同時提取相關內(nèi)容,總結術前CT診斷結果,并對CT影像表現(xiàn)進行分析。
2? ?結果
本組31例患者中,15例軟骨肉瘤,7例漿細胞骨髓瘤,6例骨肉瘤,3例尤文氏肉瘤,詳細情況見表1。
3? ?討論
肋骨原發(fā)性惡性骨腫瘤比較罕見,但是病種類型相對較多,影像表現(xiàn)多樣。有學者指出,采用X線對患者進行診斷,容易出現(xiàn)漏診,主要原因在于肋骨解剖位置比較特殊。在此基礎上,如果對患者采用穿刺或開胸探查,則容易對患者呼吸功能產(chǎn)生嚴重不良影響[2]。基于上述分析認為,為幫助患者制訂良好的手術方案,需要在其術前做好明確診斷。CT技術利用斷層圖像,對肋骨原發(fā)性病變進行診斷,具有較高的空間分辨率,在疾病診斷中具有明顯應用價值。本研究結果顯示,31例患者中,15例軟骨肉瘤,7例漿細胞骨髓瘤,6例骨肉瘤,3例尤文氏肉瘤,與文獻[3]報道結果基本一致。有學者[4]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肋骨原發(fā)性惡性骨腫瘤中,以軟骨肉瘤最為常見,這與本研究所得結果相符。軟骨肉瘤既可由原有肋骨病變發(fā)生惡變而形成,也可能是新發(fā)病變,主要原因在于肋軟骨含有大量軟骨成分。CT影像特征說明,軟骨肉瘤主要呈現(xiàn)不規(guī)則溶骨性骨質(zhì)破壞,患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軟組織腫塊,并且腫塊內(nèi)軟骨基質(zhì)呈鈣化表現(xiàn)。骨肉瘤和漿細胞骨髓瘤也比較常見,CT影像表現(xiàn)比較明顯,能夠為診斷提供一定幫助。有研究[5]認為,如果CT診斷能夠觀察到致密鈣化,并且伴有腫塊時,其性質(zhì)是骨肉瘤的概率比較大,應予以關注。尤文氏肉瘤則是一種惡性程度比較高的肋骨原發(fā)性惡性骨腫瘤,年輕男性為主要發(fā)病人群,有很多此類患者CT檢查主要征象為軟組織腫塊,少見骨質(zhì)破壞,如果觀察到骨質(zhì)被破壞的范圍比較小,但是伴有較大軟組織腫塊時,應考慮為尤文氏肉瘤。
綜上所述,CT診斷肋骨原發(fā)性惡性骨腫瘤,影像表現(xiàn)比較典型,有助于術前診斷。部分未能及時確定肋骨骨腫瘤的病患,應結合病理結果對其病情進行進一步確定。
參考文獻:
[1]房亞軍,周銳志,陳海松,等.擴散峰度成像評估兔惡性骨腫瘤髓內(nèi)浸潤范圍及與病理指標的相關性研究[J].放射學實踐,2021,36(01):20-26.
[2]胡慧.良性骨腫瘤及腫瘤樣病變與惡性骨腫瘤周圍水腫差異的MR表現(xiàn)[J].醫(yī)學信息,2020,33(24):160-162.
[3]陳小龍,安改麗,寇明清,等.動態(tài)對比增強磁共振和CT檢查對良惡性骨腫瘤的鑒別診斷的研究[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20,30(10):1902-1907.
[4]沈合毅,李立志,武壯壯,等.腫瘤型人工膝關節(jié)假體置換術治療膝關節(jié)周圍惡性骨腫瘤效果及預后[J].腫瘤研究與臨床,2020,32(10):718-723.
[5]李崇,黃能干,羅曉婷,等.外泌體攜帶的RNA在惡性骨腫瘤中的研究進展[J].中華骨科雜志,2020,40(16):1126-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