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澤美
【中圖分類號】R816 【文獻標識碼】B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0.092
隨著現(xiàn)代醫(yī)學水平的快速發(fā)展,醫(yī)學CT檢查變得越來越普遍,CT檢查不僅準確、方便,價格也較為合理,CT屬于X線檢查,所以CT檢查對身體具有一定輻射,但劑量并不大,一次兩次的CT檢查并不會對身體造成太大影響。PET-CT主要用于癌癥篩查,目前常用的顯像劑為18FCg,半衰期在2h左右,注射到人體很快就會被排出,輻射劑量相對安全,不會對人體造成較大傷害。
1? ?CT檢查的輻射真相
CT就是使用電子計算機為人體進行斷層掃描,主要產(chǎn)生的輻射為電離輻射,即X射線、γ射線等。臨床常用的影像學檢查的射線輻射量一般為:強化CT>普通CT>X光>核磁共振,但這幾項檢查作用都不一樣。CT檢查結(jié)果分辨率更高,可以準確檢測出不同組織密度的微小差異,對顱腦、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心血管檢查,胸部、腹部腫塊及占位病變的診斷價值非常高,幾乎是不可替代的。
CT檢查輻射的致病風險非常低。由于認知偏差,放射引起的癌癥的小概率事件被放大,而不會引起癌癥的可能性則被輕視了。每個器官平均接受3mGy(與全身 CT 掃描類似)的輻射,對10歲兒童帶來癌癥死亡風險,在女孩中為 1/3000,男孩中為 1/4700。我們應(yīng)如何理解這種風險呢?放射性檢查致癌的風險為 1/4000,這意味著在99.75%的時間都不會發(fā)生。而1/4000的可能性等同于拋硬幣時,能夠連續(xù) 12 次拋到人頭那一面。放射致癌的風險常被不合理地放大,過分渲染,在檢查者中流傳開來,認為所有在臨床應(yīng)用的診斷性影像學檢查都會帶來這一風險。X射線的粒子穿透力很強,在穿透人體時會導致細胞發(fā)生基因DNA斷裂,破壞其功能和代謝。但是如果劑量不大,細胞可以進行自我修復,修復失敗的細胞會被人體免疫系統(tǒng)清除。如果劑量過大或輻射時間過長,可能會造成基因損傷。根據(jù)掃描部位和強度不同,檢查一次CT的輻射量一般都在2—15mSv不等,只要不頻繁進行CT檢查,一次正常劑量對身體造成的損傷,人體是完全可以進行自我修復的。僅僅一次的CT掃描就造成細胞變異或患上癌癥幾乎不存在。
2? ?PET-CT檢查的輻射真相
PET-CT見到理解就是PET+CT,是PET和CT兩種影像技術(shù)的結(jié)合,是利用正電子核素標記葡萄糖等人體代謝物作為顯像劑,應(yīng)用正電子掃描機獲得身體組織或器官在生理狀態(tài)下及疾病過程中細胞代謝活動的化學影像,可動態(tài)評價人體的生理、生化代謝改變。而CT是用X射線束對人體某部位進行多層面掃描,由于人體不同組織對X線的吸收與透過率不同,使用靈敏度極高的儀器可以測量出這些不同的數(shù)據(jù),計算機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后,就可以形成被檢查部位的斷面或立體的圖像,可用于發(fā)現(xiàn)體內(nèi)任何部位的細小病變。PET-CT 在腫瘤的診斷、分期、療效評價等方面確實是一個非常優(yōu)秀的得力助手。
現(xiàn)在的流行病學并沒有直接的證據(jù)可以證明,接受單次的 PET-CT 會對人造成嚴重危害,所以如果在沒了解清楚的前提下做了這個檢查也不要太擔心身體會出現(xiàn)嚴重的輻射損傷。PET-CT的輻射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也就是PET檢查和CT檢查,其中PET檢查的輻射來自檢查需要注射的顯像劑,前文已經(jīng)提到過,目前常用的顯像劑為18FCg,半衰期為兩個小時左右,注射到人體也會被很快排出。常規(guī)PET-CT掃描,需要采集兩次CT數(shù)據(jù),第一次是全身低劑量CT,用于PET顯像的衰減校正和病灶的定位,第二次為診斷性CT,用于病灶重點部位的CT診斷,整個掃描過程可能會承受部分輻射劑量,約為10—15毫西弗。目前臨床上認為一次性接受50毫西弗以下的輻射劑量都是安全的,并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患者可以安全放心地接受檢查。
3? ?CT檢查注意事項
3.1部分CT檢查需要事先做好準備工作。進行頭部、四肢、脊柱、胸部等部位平掃檢查時,一般不需要特殊準備;進行腹盆部平掃CT檢查時,患者當日需要空腹,并攜帶飲用水,1周內(nèi)進行過消化道造影檢查的患者,不適合再次進行腹盆部CT檢查。
3.2進行部分特殊檢查的患者,如冠狀動脈CTA、頭頸CTA等項目,為了全面了解患者臨床情況,得到詳細準確的診斷結(jié)果,需要填寫調(diào)查表,患者應(yīng)配合醫(yī)師工作,認真填寫。
3.3前來進行CT檢查的患者,檢查前需要配合檢查技師除去拍攝部位周圍影響觀察的衣物、飾品等。進行頭頸部CT檢查時,要取下耳環(huán)、假牙等帶有金屬成分的頭飾、項鏈等;進行胸部CT檢查時,需要除去項鏈,取出上衣口袋內(nèi)的金屬物品;進行腹盆部、腰椎等部位CT檢查時,需要除去皮帶、褲扣、拉鎖等物品。
3.4拍攝時,需要配合技師擺位及屏氣,定位后就不要再活動了。如因病情原因確實無法配合,請向技師說明,技師會酌情決定是否繼續(xù)進行檢查。如無法完成檢查,請與臨床開單醫(yī)師溝通,改換其他檢查方法或退費。
4? ?PET-CT檢查注意事項
4.1掃描面需要禁食4h以及排空膀胱,可以減少對膀胱的輻射劑量,以及骨盆內(nèi)潛在的偽影,干擾檢測效果。
4.2所有患者在注射顯影劑前都需要測量血糖,若血糖超過12mmol/L,除特殊情況外,不能做 PET-CT檢查,糖尿病患者如果需要檢查,則在早餐時可以吃少量的藥物,然后禁食,以便在中午接受掃描檢查。
4.3檢查前 24h內(nèi)避免劇烈運動,并在注射顯影劑前 10min內(nèi)不要過度說話或吞咽,以減少顯影劑進入肌肉。特別是頭頸腫瘤的患者尤其重要,因為喉部肌肉的攝取可能會干擾原發(fā)腫瘤的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