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萍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1.015
說起糖尿病,相比很多朋友都不會陌生。糖尿病是常見的慢性疾病,特點血糖升高,并伴有消瘦、消渴和乏力等癥狀。糖尿病雖然不會直接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但是長期血糖升高的狀態(tài)會導致很多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如糖尿病足、糖尿病腎病、視網(wǎng)膜病變等,同時糖尿病也會誘發(fā)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很多人都知道,糖尿病患者需要長期控制血糖,通過服用藥物、飲食和運動等多種方式才能將血糖控制在理想的范圍內(nèi)。飲食是患者尤為重視的環(huán)節(jié),對于輕癥患者來說,僅需要進行飲食控制便可以獲得很好的效果,重癥患者在治療也要加強飲食的控制,僅僅依靠藥物忽視飲食,是無法獲得理想控制效果的。糖尿病患者需要采用科學、合理的飲食方案,飲食的攝入會導致血糖的波動,如果按照合理的飲食方法,減少血糖的大范圍波動,就會減輕糖尿病對身體健康造成的影響。
1? 糖尿病飲食注意四項原則
糖尿病患者在飲食方面需要注意的第一個原則就是少吃升糖快的食物??刂骑嬍?,不代表不吃食物,只是有根據(jù)的選擇對自己身體有益處的食物。少吃或者不吃會讓血糖升高的食物,多吃升糖慢的食物,這樣就會達到控制血糖的效果。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的食物會導致血糖升高,如碳酸飲料、糖果、蜜餞、蜂蜜、各種含糖飲料和甜品等,在飲食中減少糖分的攝入,必要時可以采用代糖進行調(diào)味。淀粉類高的食物也容易導致血糖升高,如餃子、饅頭等精面類食物,土豆、芋頭和番薯等根莖類食物,年糕、粽子和湯圓等甜點類的食物,也是糖尿病患者要避免的食物。
在飲食上第二個原則是盡量避免吃油膩、過咸、過甜的食物,最好是可以不吃。長期食用以上三類食物會增加肥胖的風險,而肥胖是誘發(fā)糖尿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加之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幾率要高于普通人,因此在飲食中控制油脂的攝入量非常關(guān)鍵。減少油炸類、油酥類的食物,同時也要減少松子、豬皮和花生等食物的攝入。在烹飪食物時,減少動物油,優(yōu)先選擇植物油和橄欖油等。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動物內(nèi)臟、蛋黃、海鮮類等也要少吃。在烹飪食物時,可以采用水煮、清蒸和涼拌等,盡量清淡少油。
飲食注意事項中第三個原則是隨時調(diào)整飲食方案,靈活選擇多樣化的飲食。如果是肥胖的患者,就要相對嚴格的控制飲食,并重視減肥,消瘦的患者要適當放寬飲食,每日要保證足夠的熱量和營養(yǎng)物質(zhì)攝入。如果是采用胰島素藥物來治療的患者,要增加進餐次數(shù),在每日的上午、下午和睡前少加餐,避免發(fā)生低血糖情況。如果需要進行體力勞動,也可以增加主食量或加餐。
飲食注意中的第四個原則是合理安排主食與副食,不可以僅控制主食而疏于對副食的控制。雖然主食是血糖的主要來源,需要重點控制,但是副食中的脂肪、蛋白質(zhì)等同樣也可以轉(zhuǎn)化為血糖。如果蛋白質(zhì)和脂肪類的食物攝入過多,也會導致體重增加,不利于對病情的控制。因此,在日常的飲食中除了要控制主食,也要合理的搭配副食,這樣才能取得理想的血糖控制效果。
2? 做到飲食八個“不”
2.1不“吃軟怕硬”
使用柔軟的食物更容易被消化吸收,升糖較快。堅硬的食物不容易被消化吸收,因此升糖比較慢。例如大米,熬成米粥食用時,米中的一部分淀粉會轉(zhuǎn)化成“糊”,比煮成米飯更容易被吸收,因此喝粥以后患者的血糖會短時間內(nèi)升高。熬粥的時間越長,越粘稠,血糖升高就越快。因此糖尿病患者要避免使用粥類、米糊類的食物,盡量食用粗糧飯。
2.2不“偏食獨食”
升糖指數(shù)較高的食物對餐后血糖的影響較大,但是如果專挑血糖生成指數(shù)低的食物吃,沒有考慮食物的全面性和多樣性,就會導致營養(yǎng)不均衡。一些患者在選擇食物的時候,忽視食物的多樣性,單一的飲食導致營養(yǎng)不良??刂撇秃笱堑挠行мk法是混合進食,增加食物的種類。將高血糖生成指數(shù)食物與低血糖生成指數(shù)食物混合,以降低食物對餐后血糖的影響。
2.3不“望梅止渴”
為了控制自己多尿的癥狀,很多糖尿病患者會控制自己的飲水量,不敢多喝水,僅僅是口渴的時候喝幾口水。這是疾病控制中非常錯誤的一個觀念,其實糖尿病患者更需要多喝水。糖尿病患者體內(nèi)處于高血糖狀態(tài),飲水后可使血漿滲透壓下降或恢復正常,起到降血糖的作用。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減少飲水,會導致血容量減少,升高血糖,而且會加重高滲(高于血漿滲透壓)狀態(tài),對病情非常不利。需要提醒的是,不要等到口渴的時候才喝水,每天也要保證一定的飲水量。如果等到口渴才喝水,為時已晚,這時血糖已經(jīng)發(fā)生了一定的波動,對于疾病的控制更加不利。
2.4不“饑餓療法”
為了避免食物吃下去以后血糖升高,很多患者干脆少吃食物,或是根本不吃主食。這種饑餓療法不僅會導致疾病加重,還會增加機體營養(yǎng)不良的風險。每頓飯主食(糧食類)吃得很少或者不吃的情況下,患者身體所需的葡萄糖來源缺乏。機體代謝需要消耗脂肪來釋放能量,此時會生成酮體,經(jīng)過腎臟排泄可出現(xiàn)酮尿。無論是健康人還是糖尿病患者,每餐的主食量都不能少于150克,否則容易出現(xiàn)酮癥等危險的并發(fā)癥。
2.5不“吃得過飽”
糖尿病患者在進食時要控制進食量,如果吃得過撐會出現(xiàn)腹脹、打飽嗝、惡心、嘔吐等癥狀,并且還可能帶有酸臭味,此時要警惕胃輕癱情況的發(fā)生。規(guī)律進食會緩解這種癥狀。為了避免血糖波動過大,需要定時、定量的用餐,不要吃得過飽。
2.6不“重口味”
糖尿病患者體內(nèi)環(huán)境對鈉離子的濃度變化十分敏感,體內(nèi)鈉離子濃度高時,會增加血容量,加重心、腎負擔。食鹽中含有鈉,因此要減少鹽分的攝入,在飲食中不要吃得過咸。正常情況下,一個成年人每天食鹽攝入量應為6g,糖尿病患者應為4~5g,如合并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病變和腎臟疾病,每天應控制在3-4g,其中包括食用的醬油。一般20ml醬油中含鹽2-3g。
2.7不“可口可樂”
糖尿病患者不宜飲含糖的碳酸飲料,因此在日常的生活要避免飲用可樂等飲料。如果糖尿病患者出汗較多,需要立即補水或飲用功能性飲品,但不要飲用高糖分的飲料,避免發(fā)生糖尿病非酮癥高滲性昏迷等危險情況。
2.8不“水果餐”
很多患者在餐后會有馬上吃水果的習慣,這樣會導致血糖升高更快,加重患者的胰島負擔。更有患者在晚上吃“水果餐”,缺少主食和蔬菜,這樣直接攝入大量糖分,會導致血糖波動增加明顯。糖尿病患者在選擇水果時,要盡量選擇低糖分的水果,如柚子。吃水果的最佳時間是兩餐間隔的時間,并注意不要吃過量的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