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曉珊 叢斌斌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嚴重危害著女性的身心健康。國家癌癥中心更新的中國癌癥報告顯示,中國女性乳腺癌的發(fā)病率占全部惡性腫瘤的16.51%,并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目前,乳腺癌在醫(yī)學上主要被劃分為四種分子亞型,包括管腔A樣型、管腔B樣型、HER-2陽性型和三陰性型。其中,三陰性乳腺癌占所有乳腺癌類型的10%~20%,其病理類型以浸潤性導管癌為主,治療方法主要是手術、放療和化療等。
醫(yī)學技術發(fā)展到今天,可以說大部分乳腺癌都可以被治愈,但唯獨三陰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療和生存情況依舊堪憂,亟待我們進一步去認識和研究。
通過對乳房腫瘤原發(fā)灶或者淋巴結轉移灶進行相關檢測,能夠確定各項免疫組化指標的表達情況,其中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和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表達的水平能夠為臨床醫(yī)生確定乳腺癌分型提供重要參考信息。
三陰性乳腺癌通常是指對腫瘤進行檢測確定ER、PR和HER-2表達均為陰性的乳腺癌。
三陰性乳腺癌與其他類型的乳腺癌相比,具有惡性程度高、預后較差的特點,其復發(fā)率高且易發(fā)生遠處轉移,尤其是向肝、肺和腦轉移。三陰性乳腺癌的治療手段除了外科手術治療外,只能依靠化療進行全身系統(tǒng)治療。由于ER和PR表達陽性是內(nèi)分泌治療的參考指標,所以三陰性乳腺癌患者也無法進行內(nèi)分泌治療。
另外,只有HER-2表達陽性才能進行抗HER-2靶向治療,但三陰性乳腺癌患者HER-2為陰性,因此無法進行抗HER-2靶向治療。不同類型乳腺癌的劃分的主要依據(jù)是ER、PR、HER2以及Ki-67的表達情況,這也是確定全身系統(tǒng)治療方案的重要依據(jù)。
乳腺癌是一種全身性的疾病,乳腺癌細胞在腫瘤發(fā)生和發(fā)展的過程中可能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淋巴道或者血道的轉移,外科手術治療只是局部治療的最佳手段,但仍需要通過化療等方法進行全身性的治療和控制。研究結果顯示,不同類型乳腺癌對同一全身治療方案的療效不同,而將乳腺癌分為不同的類型,根據(jù)不同類型進行分類而治,可以幫助我們更加精準地為患者制定有效的個體化治療方案。
隨著基因檢查技術的進步,國內(nèi)外研究者發(fā)現(xiàn)從基因表達譜層面來看三陰性乳腺癌是一組異質性高的混合型乳腺癌,按其表達譜可以分為多種亞型,其中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邵志敏教授團隊基于中國三陰性乳腺癌人群的研究,將三陰性乳腺癌分為四種亞型,分別為免疫調節(jié)型、腔面雄激素受體型、間質型和基底/免疫抑制型,這就意味著不同亞型的三陰性乳腺癌也有其相應的治療靶點,使得三陰性乳腺癌的治療更趨于精準,最終提高這一類型乳腺癌的治療療效。
外科手術仍是三陰性乳腺癌的重要治療手段,可以選擇乳房切除手術或者保乳手術,需要強調的是保乳手術并不是三陰性乳腺癌的禁忌證?;熓侨幮匀橄侔┤硐到y(tǒng)治療的基石,蒽環(huán)和紫杉類藥物仍是最基本的化療方案,另外,鉑類藥物的作用也逐漸凸顯。
隨著分類而治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針對三陰性乳腺癌不同分型的治療策略也逐漸明朗。其中,針對免疫調節(jié)型伴有PD-1/PD-L1突變的患者可以應用阿特珠單抗等進行免疫治療,腔面雄激素受體型患者可以應用恩雜魯胺等抗雄激素受體治療,部分患者可以行抗HER-2及CDK4/6抑制劑靶向治療,基底/免疫抑制型具有高頻的胚系BRCA1/2突變的患者可以應用奧拉帕尼等PARP抑制劑靶向治療,間質型患者可以應用靶向腫瘤干細胞相關治療。
當前這些治療策略主要用于晚期三陰性乳腺癌的患者,能夠為多線治療后的患者帶去更多治療的信心。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雖然三陰性乳腺癌確診后5年內(nèi)復發(fā)率高于其他亞型,但5年后迅速下降,8年后復發(fā)率甚至低于其他乳腺癌亞型,這也讓患者有更多信心選擇進行有效的治療方案對前一階段的高復發(fā)率進行強有力的控制。
目前,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仍是腫瘤防治的關鍵,針對三陰性乳腺癌患者更需要注重“三早”,尤其是患者的后代子女需要更早地進行查體并推薦進行基因檢測明確發(fā)病風險,做好這一類型乳腺癌的預防和治療措施。
三陰性乳腺癌患者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對患者術后恢復以及全身治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良好的生活方式和正確的飲食習慣對術后快速恢復和適應全身治療具有極大的幫助。
良好的生活方式是指規(guī)律的生活節(jié)奏、保持輕松愉悅的心情以及適度的運動和鍛煉,避免長期熬夜、過度焦慮以及重體力勞動。
正確的飲食習慣包括患病期間需要攝入足夠能量和水分的食物,建議多飲水、多吃蔬菜水果、適量的肉類和奶制品、少量的脂肪、糖和鹽,不吃油炸和燒烤食品,遠離煙酒等不良嗜好。
針對三陰性乳腺癌患者化療期間出現(xiàn)的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建議選擇喜歡吃的、易消化的以及不太燙的食物,避免接觸那些氣味濃重的食物和飲品,例如榴蓮、魚、大蒜和咖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