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寶生
語文是一門語言性學科,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不但需要增長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更需要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所以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之前,還需要更加重視課堂預設,提高課堂教學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應對能力,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從而更好地保證課堂教學質量。
一、預設教學目標,再根據(jù)課堂教學不斷調整
任何學科的教學,教學目標的確定都是第一步,也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預設時,首先需要對課堂教學目標進行預設。當前新課程改革環(huán)境下,教師需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目標的確定方式,根據(jù)三維目標原則,將教學目標細化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并且根據(jù)細化的目標明確教學方向,讓學生更加清晰地認識到自己需要學習掌握的內(nèi)容,同時方便教師完成教學活動時,衡量是否完成教學目標。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課堂教學是動態(tài)的,所以在預設了教學目標之后,不能一成不變,而應該根據(jù)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調整,保證課堂教學目標更加適合課堂,也更加持續(xù)而合理。
例如,在《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教學目標設置為“掌握有感情的朗讀方法,能夠將課文復述出來,懂得文章中想要表達的寓意”。然后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分角色朗讀,更好地理解文章中蘊含的情感。但是在復述課文的時候,很多學生會將復述課文理解為背誦課文,這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孩子運用復述課文的技巧,保證更好地完成預設教學目標。
二、預設教學內(nèi)容,幫助學生突破重點和難點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突破重點和難點十分關鍵,如果學生不能很好地突破重點和難點,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預設時,需要改變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理念,引入更多新型教育教學理念,通過新型教學理念,對課堂教學活動進行創(chuàng)新,并且做好教學內(nèi)容的預設,讓學生能夠了解“學什么、怎么學”,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突破重點和難點。此外,教師還可以將重點和難點進行分割,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究,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保證教學質量。
例如,在《烏鴉喝水》一文的教學中,其教學重點和難點包括“朗讀課文、感悟課文;明白遇到困難不能輕言放棄,應該積極開動腦筋解決問題的道理”。所以,為了吸引學生注意力,教師可以先以談話的方式進行課堂導入,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再將課文內(nèi)容自然地引入其中,并且通過結合字卡、多媒體等方式,保證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幫助學生更好地突破重點和難點。
三、預設教學對象,把握語文課堂生成的資源
小學語文教學對象是學生,所以課堂預設的對象也應是學生。教師在進行課堂預設時,應該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再結合學生行為發(fā)展規(guī)律和興趣愛好,進行相應的課堂預設,保證課堂教學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還需要注重把握課堂生成資源,通過課堂生成資源來正確地處理學生問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例如,在《小動物過冬》一課教學當中,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對動物的喜愛,讓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動物,然后將課文中的內(nèi)容通過情景劇的形式演繹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參與積極性更高,學習興趣也隨之提升。如果在情景劇表演的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諸如學生忘詞或者表演失誤等情況,教師需要進行有效引導,幫助緩解學生的情緒,保證預設效果。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做好課堂預設十分關鍵。為了更好地保證預設效果,教師需要從教學目標的預設、教學內(nèi)容的預設、教學對象的預設等多方面入手,更好地完成課堂預設,保證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 江西省贛州市信豐縣正平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