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瑞萍
摘 要:學生在學習每一學科時都需要對其中的知識進行理解,學生通過學習語文可以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所以語文學科在學校各種科目中有著較高的地位。初中語文是一門語言類的學科,語言離不開思維,所以教師想要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就需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幫助學生理解古詩詞、文言文等比較難理解的內容,并且通過學習可以將所學到的知識靈活應用。本文就培養(yǎng)學生語文思維能力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進行分析,提出培養(yǎng)學生語文思維的相關策略,進而提升初中語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階段;語文學科;思維能力;培養(yǎng)
引言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對初中語文教學目標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不僅要讓學生理解并掌握課本中的知識點,同時還應該讓學生在課余時間積極思考,可以自主的去學習可以提高自己語文能力的內容,為今后的語文學習奠定基礎。
一、培養(yǎng)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的重要意義
學生在學習初中語文時需要背誦其中的一些文章的重點段落、古詩詞和文言文等,一般情況下學生會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對這些內容進行記憶,這種記憶方法是非常不可取的,有些學生沒有理解句意就進行背誦,效率是非常低的。但是如果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在記憶時就可以根據句意進行聯想,很快的就能想到下一句的語境和情景,記憶起來也就比較容易。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識字速度和書寫的正確率,進入初中階段,漢字的復雜程度有所提高,需要學生掌握的漢字數量也不斷增加,教師在進行新漢字的教學時應該采用形聲、會意等方法進行教學,這樣學生不僅可以記住漢字的寫法,還可以理解漢字的含義,對一些容易混淆的漢字也可以進行區(qū)分,從而記憶漢字的效率也大幅提高。同時培養(yǎng)學生語文思維能力有助于學生理解文章,學生在做閱讀理解時一般會先看問題,然后根據問題到文章中去找對應的答案,在做完題目的時候只是回答了一系列的問題,而對文章的具體內容沒有理解,但是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學生通過閱讀可以了解作者的寫作手法、傳達出的思想情感,這樣通過閱讀可以為自己的寫作積累相關的素材,然后應用到自己的文章中,自己的寫作能力也有所提高[1]。通過上述內容可以看到培養(yǎng)學生語文思維能力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是十分重要的[1]。
二、如何培養(yǎng)學生語文思維能力
(一)通過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
常見的語文課堂形式是以教師的講授為主,這樣的課堂比較枯燥無味,學生在這樣緊張的氣氛下學習,不利于語文思維的形成,這樣學習效率得不到保障。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比較輕松的環(huán)境中學習,在課堂中可以積極的闡述自己對本節(jié)課課程內容的見解,表達自己心中的一些想法和問題,這樣可以促進學生語文思維的形成。例如教師講老舍的《濟南的冬天》這篇文章的時候可以設置如下幾個問題:(1)同學們,你們眼中的冬天是什么樣的,可以描述一下嗎?(2)在這篇文章中,老舍先生是通過怎樣的手法來描寫冬天的呢?(3)通過這篇文章,作者想要表達怎樣的思想情感?當老師提出這幾個問題后,學生在閱讀這篇文章時會帶著這幾個問題去進行閱讀,在閱讀之后,學生也會找到正確的答案來回答這些問題,然后教師可以給學生討論的環(huán)節(jié),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可以積極踴躍的闡述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師再對學生的答案進行補充,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一些結論有時是錯誤的,教師應該鼓勵學生提出質疑,從而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能力[2]。
(二)通過多樣化的教育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
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通常采用滿堂灌的教學形式,識字時要求學生記住漢字的寫法,讀文章時要求學生對閱讀的步驟進行記憶,在進行寫作教學時要求學生背誦一些優(yōu)秀作文,這樣的教學形式不利于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所以教師應該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例如教師在進行《背影》這篇文章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采用分組探討的教學形式,每組設置不同的問題,雖然一個小組的成員需要回答的問題是相同的,但是每個人的答案可能會有所不同,通過小組討論,小組中的每個學生表達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通過思維的碰撞,每個學生會發(fā)現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問題的答案就會有所不同,經過討論,問題的答案逐漸完善,這樣學生在今后做閱讀理解時就會從多個角度看待問題,從不同的方向尋找答案,從而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這種小組討論的教學形式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可以提高他們對語文課程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每節(jié)課結束前的幾分鐘可以對本節(jié)課的內容進行總結,將本節(jié)課需要學生掌握的內容進行匯總告訴學生,這樣學生在每節(jié)課結束后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鞏固復習,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從而提高自己的語文能力。
(三)結合課本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師的教學內容應該緊緊圍繞課本,不能偏離課本,但在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聯想,將書本內容與自己的聯想結合起來,幫助自己理解文章的內容。例如教師在講述《偉大的悲劇》這篇文章的時候,應該引導學生進行聯想,想像一下如果自己是斯科特探險隊當中的一員,在發(fā)現失敗即將成為現實時,自己會怎樣做。然后將自己所想的與斯科特探險隊成員所做的進行對比,然后可以理解這個事件在歷史上的重要意義。這個文章的題目是《偉大的悲劇》,悲劇是結局比較悲慘的故事,那么既然是悲劇了又為什么是偉大的,學生可以從意義、人物的優(yōu)秀品質等幾個方面進行分析,就可以理解這個悲劇為什么偉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結合課本內容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幫助學生理解文章,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營造課堂氣氛、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聯想這些方法可以促進學生語文思維的形成,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是十分重要的,教師通過不斷的教學實踐應該逐漸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根據教學目標做出一些修改,提高教學效率,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王麗霞.淺析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的重要性[J].學周刊,2011(9):168-168.
[2] 靳小娟.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兒童大世界:教學研究,2019,000(005):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