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高亢的音樂或令人揪心的故事時,你是否會感覺到一陣激動的震顫從身體上閃過?學者稱這種體驗為“皮膚高潮”,特指當一件藝術(shù)作品(比如一首歌、一幅畫或一本書)深深打動你時引起的生理反應。
這種感覺有點像發(fā)抖,通常由感官刺激引起,伴有強烈的情緒反應,如愉快、興奮、震驚等,生理上還表現(xiàn)為皮膚起雞皮疙瘩,持續(xù)時間一般為4~5秒。
研究發(fā)現(xiàn),在音樂方面,能引發(fā)皮膚高潮的刺激包括響亮的和出乎意料的音樂片段。除了音樂,其他刺激如用指甲刮黑板的聲音、酸檸檬的味道、按摩頭部的觸覺、宏偉畫面的視覺沖擊、被悲傷故事感動等,身體都會像被突然“電”到一般顫抖。
從根本上來講,皮膚高潮是一種情緒或?qū)徝婪磻?,因太過強烈而引發(fā)的軀體表現(xiàn)。除了皮膚表面的震顫感,還有脊柱從頭到尾的一激靈、喉嚨哽咽、眼淚涌出、肌肉緊張、心跳加快等。經(jīng)歷皮膚高潮時,大腦的“獎賞中樞”活動異常活躍,釋放更多的快樂激素多巴胺,讓人感覺良好、暢快愉悅。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體驗過皮膚高潮,只有55%~86%的人有這種福氣。
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能體驗到皮膚高潮的人,其聽覺皮層、獎賞中樞和情緒中樞聯(lián)系更緊密。這些人還有個性上的共同點,如開放,即更有想象力,樂于欣賞和感受美好的東西,追求新奇的體驗,容易沉浸于藝術(shù)。
音樂心理學家米切爾·柯爾認為這種能力可以培養(yǎng)。例如聽音樂時,試著把注意力集中在音樂上,戴上耳機,閉上眼睛,沉醉其中,也許能感覺到一種愉悅的震顫。
(摘自2020年7月25日新浪博客 作者:郭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