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莉 ,潘曉華 ,薩喆燕 ,朱小香 ,許金森
(1.福建省中醫(yī)藥研究院經絡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03; 2.福建省經絡感傳重點實驗室,福建福州350003)
●西醫(yī)斷病,中醫(yī)辨證,兩者似乎截然不同。但如果戴上分子醫(yī)學的眼鏡,你就會發(fā)現(xiàn)證原來是寓于病之中的。從病識證,揭示了一條分子診斷和分子治療的新途徑。
《四穴總歌》曰:“面口合谷收?!笔株柮鞔竽c經之經脈、經別、經筋循行經過頭面部,合谷穴為大腸經原穴,且陽明經氣血充足,臨床上頭、面頰等部位的疾患經常通過合谷穴來治療[1]。痤瘡的病位主要在頭面部,故合谷穴是治療痤瘡的常用穴位之一。針刺合谷穴對手陽明大腸經前臂經脈循行線的氣血有何影響,尚不明確。本研究通過電針痤瘡患者的合谷穴,觀察其對大腸經前臂循行線皮膚溫度的影響。
1.1.1 一般資料 招募符合納入標準的25 名痤瘡患者作為本試驗的受試對象,其中男7 例,女18 例;年齡 20~28 歲,平均(24±2)歲。在痤瘡受試者參加試驗前,告知相關試驗內容及注意事項,與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試驗在福建省中醫(yī)藥研究院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針灸生理三級實驗室完成。
1.1.2 診斷標準 參照《臨床診療指南·皮膚病與性病分冊》[2]中尋常型痤瘡的診斷標準。
1.1.3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年齡14~35 歲;皮損為白頭、黑頭粉刺或毛囊性紅丘疹、膿皰、結節(jié)、囊腫和疤痕,可伴有皮脂溢出;發(fā)病呈慢性;受試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1.4 排除標準 不符合納入標準,患有嚴重的心、腦、腎及精神疾病,近期參加過其他臨床試驗,孕婦、哺乳期、經期的女性受試者。
實驗室環(huán)境溫度保持在28 ℃,無明顯的空氣對流。受試者先在實驗室中休息20~30 min,以適應室內環(huán)境。采用日本進口儀器Thermo Tracer TH9100 型紅外熱像儀,先開機預熱30 min。受試者擺好體位,適當調整儀器探頭,對準受試者左側前臂,使需要觀察的前臂部位完全進入拍攝區(qū)域。在電針干預前,先采集2~3 幅前臂的紅外熱像圖,隨后針刺雙側合谷穴。
具體操作方式如下:受試者仰躺于檢查床上,使用0.30 mm×25.00 mm 的一次性毫針,采用醫(yī)用酒精常規(guī)消毒合谷穴處的皮膚,先于合谷穴進第一針,再于合谷穴沿手陽明大腸經向上臂方向旁開0.5 cm 處進第二針,進針后均予以提插捻轉瀉法,得氣后連接華佗牌電子針療儀(SDZ-Ⅱ型,蘇州醫(yī)療用品廠有限公司生產),同側兩針連接一組電針輸出線,選擇疏密波,頻率為2 Hz/10 Hz,強度以受試者耐受為度,留針30 min。在進針后15 min(即電針時)、電針結束后即刻拍攝受試者觀察部位的紅外熱像圖,使用紅外熱像儀配套分析軟件MikroSpec 對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將大腸經前臂循行線分為兩段分析:①合谷-陽溪:為合谷穴至陽溪穴大腸經循行線;②陽溪-曲池:為陽溪穴至曲池穴大腸經循行線。結果見圖1,拍攝體位見圖2。
圖1 大腸經前臂循行線
圖2 拍攝體位
采用SPSS 20.0 統(tǒng)計軟件對采集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服從正態(tài)分布時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配對樣本 t 檢驗;不服從正態(tài)分布時采用秩和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合谷-陽溪:與電針前比較,電針時、電針后該段的皮膚溫度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電針后受試者該段皮溫低于電針時(P<0.0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陽溪-曲池:與電針前比較,電針時、電針后受試者該段皮溫均降低(P<0.0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電針后受試者該段皮溫低于電針時(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果見表1、圖3。
表1 電針前、電針時及電針后受試者皮膚溫度 (℃)
圖3 電針前、電針時及電針后紅外熱像圖
紅外熱像儀將檢測對象發(fā)出的紅外輻射轉換為可視的紅外熱像圖,儀器所采集的圖像上呈現(xiàn)不同的顏色,這些顏色對應檢測對象的表面溫度[3]。紅外熱成像技術具有操作方便、圖像直觀、檢測不造成創(chuàng)傷等優(yōu)勢,目前被廣泛運用于經絡研究[4]?!厄灧叫戮帯分刑岬健懊嫔戏鄞蹋谓浹獰岫?,根據(jù)文獻研究發(fā)現(xiàn)痤瘡最可能的相關證候因素為外風、肺、熱。合谷是痤瘡治療的前十個常用腧穴之一[5],合谷作為手陽明大腸經的經穴,與手太陰肺經相表里,同時合谷穴可以疏散風邪、清泄邪熱、宣通氣血[6]??梢?,合谷穴治療痤瘡可以針對痤瘡的主要發(fā)病因素風邪、肺臟、郁熱,所以本研究選取合谷穴作為針刺干預痤瘡的腧穴研究對象。合谷穴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原穴為臟腑原氣經過、匯聚之地,原氣再由此處通過經脈灌溉機體的五臟六腑[7]。針刺刺激痤瘡患者的合谷穴后,大腸經前臂段的氣血在大腸經循行線上是如何改變呢?本研究采用紅外熱像儀檢測大腸經前臂段皮膚溫度變化,來間接觀察針刺合谷穴后氣血循經運行情況。
本研究發(fā)現(xiàn)針刺合谷穴可以降低大腸經前臂段循行線的皮膚溫度,考慮可能原因有:痤瘡患者多為實證,熱證多見,故本研究進針合谷穴后采用瀉法。瀉法可以削弱該經亢盛的功能、減少氣血在該經上的流動,所以瀉法可能降低了大腸經前臂循行線的皮溫。本研究團隊前期發(fā)現(xiàn),電針健康人合谷穴可以使上肢大腸經深部組織溫度下降,提示深部組織增強的能量并未轉換成熱能,可能是通過相關通路到達相應病所[8]。本研究采集的是體表皮溫,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大腸經深部傳熱通道的能量變化。相較于以往的大腸經測試點檢測,本研究采用的是循經線體表皮溫前臂段連續(xù)檢測,更能反映大腸經循經線該段的氣血變化情況?;谇捌谘芯侩娽樅瞎?、曲池穴使痤瘡患者面部微循環(huán)血流灌注量增加[9],結合本研究大腸經前臂段循經線溫度降低,提示可能為電針合谷穴激發(fā)大腸經前臂段的氣血向頭面部流動增加,使得本段的氣血降低(實驗室數(shù)據(jù)表現(xiàn)為皮溫下降),從而增強了頭面部的氣血灌注,加強了面部皮膚的新陳代謝,有利于面部痤瘡癥狀的改善。相較于陽溪-曲池段皮溫電針前、電針時、電針后逐漸降低的變化(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合谷-陽溪段皮溫電針前、電針時、電針后也有逐漸降低的趨勢,但是電針前與電針時、電針后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考慮可能是本研究樣本量偏小,而且合谷為針刺處,進針后該處會有一定程度的充血,充血處抵消了該段的降溫程度,導致降溫程度不如陽溪-曲池段。
本研究為針刺干預對痤瘡患者大腸經前臂段氣血運行的初步探討,后續(xù)將結合面部氣血運行以及療效,進一步探討針刺合谷調動大腸經氣血治療痤瘡的作用機制。本研究不足之處體現(xiàn)在中醫(yī)證型的欠缺。今后應增加例數(shù),分析電針合谷穴對痤瘡的哪種證型氣血激發(fā)更有利,還應當結合療效,從紅外輻射角度總結電針合谷穴治療痤瘡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