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科
【摘要】自21世紀以來,一大批中學教師經(jīng)歷了各種教學“模式”的嘗試,筆者經(jīng)歷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本真教學模式”等課堂教學模式的洗禮,最近又悄然回到了“各自的模式”上。筆者根據(jù)多年對教育教學的探索,總結出一套物理教學普遍存在的規(guī)律性教學思路,把它概括為“三元教學方法”。
【關鍵詞】三元教學法;中學物理;教學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485(2020)26-0104-02
一、“三元教學法”以學生為“三元”的主體
從中學物理教學構成層面上分析,“三元教學法”認為第一元是學生,是教育主體對象。這一元(學生)是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最復雜的教學元素。初二開始學習物理,從學習的時間軸上看,初二學生已有七八年的正規(guī)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經(jīng)歷,學生從思想和行為上都有一套固有的學習習慣模式,尤其他們對學習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差異性很大。部分學習優(yōu)秀的學生對學習的重要性有了正確的認識,在學習方面嚴格要求自己。他們上課能認真聽課,從教師講解的語調(diào)中領悟?qū)W習內(nèi)容的重要性和難易程度,時刻跟上教師引導的思路思考問題,明白教師講解的目的,也能提出不同層面的問題,發(fā)現(xiàn)哪類問題自己有疑惑,并在課后能及時解決自己的問題。其次,這部分學生能認真完成作業(yè),對作業(yè)中出現(xiàn)的問題用各種辦法解決,對作業(yè)中出現(xiàn)的錯誤,自覺地認真分析出錯的原因,不讓同樣的錯誤下次出現(xiàn)。另外,這部分學生能做到課后及時復習。這樣的學習行為可以作為其他學生學習的參照標準。教師在教學中要求其他學生對照這個標準,做學生的思想工作,指導學生怎么做才能把學習學得更好。當然這些優(yōu)秀的學習行為,是建立在學生主動學習的基礎之上的,對厭學學生應從多方面找出學生厭學的原因,引導學生走上勤學的道路。要改變學生思想是最困難的一件事。程頤說“‘唯上智與下愚不移,非自暴自棄不肯學也。使其肯學,不自暴自棄,安不可移哉?”讓我們堅信不管哪一類厭學的學生,都有辦法讓他主動勤學起來。只要我們認識到一名學生的思想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想要短時間讓一名厭學學生轉變?yōu)榍趯W學生,可行性不大。我曾目睹過親子教育的現(xiàn)場,有幾個逃學學生在心理教師的溝通引導下,心理防線頓時崩塌,在父母面前下跪哭泣,撕心裂肺的痛哭聲中表白自己“痛改前非”的決心,父母及旁觀者認為孩子的轉變已經(jīng)成功。但時過半年再問及這些表決心的孩子行為轉變的情況,往往讓人意想不到,原來的不良習氣依舊,這是什么原因呢,只能說明思想的改變,不是一時能完成的。要想學生思想行為有改變,需提出全面、長期、有效的教育規(guī)劃,從多個層面、多個角度,用各種辦法,有針對性地對厭學的學生從思想上加以引導培育。
二、“三元教學法”以教師為“三元”的主導
第二元是指構成教學體系的主要生成者——教師。古人曰:“教化之本,出于學校。”又有人曰:“學校者,造就人才之地,治天下之本也?!笨梢娊處熢趯W校教學工作中肩負著重大的育人之責。要求教育者身懷“絕技”,一心一意投入教育事業(yè)。例如初中物理教學,要求教師全面了解教材設計的目的,熟練掌握教學內(nèi)容及教學大綱,吃透所教內(nèi)容的難點、重點、細節(jié)區(qū)別,最關鍵的是如何讓學生快速輕松地掌握所學的物理知識,以及會用這些知識解決對應的問題,是“三元教學法,要重點探究的問題。教師傳授學生知識,主要平臺是課堂。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把物理知識準確全面地傳授給學生,是每一個教育者需要思考并追求的問題。從學生接受知識的習慣分析,學生從事物的表面認識開始,進一步從事物的本質(zhì)認識,最后能用所學知識與技能解決問題。因此“三元教學法”提出三步學習物理知識的方法,這是次層中的“三元”問題,把學生所學知識分三步完成。課前讓學生了解所學內(nèi)容的名稱、學習目標,最后理解到什么程度才算達標,教師和學生一起用什么途徑和方法學習這部分內(nèi)容等,這也是傳授知識的“一元”應用。第二元是傳授知識在課堂上,把課堂傳授知識分成三個梯度完成,這又是更次一層的“三元”教學安排,第一步根據(jù)學生的認識提出簡單的問題,以弓}導學生更全面、辯證地認識物理現(xiàn)象和規(guī)律。第二步弓}導學生用什么樣的實驗手段更清晰地證明我們對物理現(xiàn)象或規(guī)律的認識是正確的、可靠的。這是一個探究求證的過程,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判斷、歸納總結的過程,重點不是得出什么樣的結論,而是在如何把結論的驗證轉化成實驗完成的過程上。第三步是對所學知識的鞏固與升華的過程,也是課堂教學“三元”化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項。通過實例讓學生從中領悟物理知識具體事例中的應用,這是第三元。
三、“三元教學法”以教學內(nèi)容為“三元”的關鍵
“三元教學法”結構上的第三元是指所授內(nèi)容。例如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的物態(tài)變化一單元,用“三元”的分類方法教授這單元內(nèi)容。物態(tài)有三種——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物態(tài)變化吸熱的有三種——熔化、汽化、升華;物態(tài)變化放熱的有三種——凝固、液化、凝華;加快汽化有三種方式——升高液體溫度、增加液體表面積、加快液體表面氣體流速……這些內(nèi)容附合“三元”分類思想,可以對比記憶,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如中學物理的絕大多數(shù)公式都由三個元素構成,如:密度公式p=m/v,速度公式v=s/t,歐姆定律I=U/R等都由三個變量構成。以統(tǒng)一的構思對比講解這些關系,讓學生對變量解決問題有一個系統(tǒng)的認識。讓學生的學習方法更多一點,學習更為輕松些。
教師應用“三元教學法”的思路更好地服務教學,在教學中不斷總結應用,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參考文獻:
[1]劉銘.案例教學法在大學物理教學中的研究與實踐[J].今日湖北,2015(09).
[2]鄒淑蘭.新課標下討論教學法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實踐與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7(17).
(責編 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