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麗
摘要:伴隨社會的發(fā)展與時代的進步,高等院校教育工作涉及的領域也越來越廣泛。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下,大學生黨建工作與思政教育的融合也得到了越來越多高等院校的重視。在此基礎上,就需要進一步掌握現階段大學生黨建與思政教育工作開展中面臨的問題,結合黨建工作與思政教育之間的聯系及促進作用加以分析,從而尋求將黨建工作與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大學生黨建工作;思政教育;教育融合
在高等教育逐漸得到普及的大環(huán)境中,當代大學生的黨建工作逐漸成為了現階段高等院校開展思政教育的關鍵內容之一。而在當下的大學生思想工作開展中,要進一步結合黨建工作與思政教育,就需要結合實際的教學和學生管理工作開展,并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黨建與思政教育平臺,從而將提升大學生的思政水平與黨建能力作為思想教育工作的重心。
1.大學生黨建工作與思政教育間的聯系
在社會經濟快速發(fā)展以及對人才大量需求的背景下,高等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普及,而在這樣的發(fā)展環(huán)境中,面對復雜的社會形勢以及不斷沖擊人們思想的各種網絡信息,對現階段的大學生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因而在當下高等院校的教育中,對黨建工作與思政教育的重視程度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從現實角度分析,大學生黨建工作與思政教育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聯,具體有以下兩方面:一方面來說思政教育是黨建工作開展的關鍵內容,有效的促進了黨建工作的順利開展;另一方面來說黨建工作是思政教育有效開展的前提。在大學生思想觀念、學習理念、生活方式不斷受到社會發(fā)展變化的沖擊過程中,對高等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來說無疑是一項重大挑戰(zhàn),而黨建工作的開展則在一定程度上為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明確的方向,進而為大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與價值取向指明了道路。
2.大學生黨建工作與思政教育相融合面臨的困境
2.1 思政教育機制還不夠完善
目前,我國大部分院校雖然開始重視對大學生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但是尚未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機制,從而導致當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有效性,課堂效率普遍較低,難以發(fā)揮實際作用[1]。此外,伴隨近年來逐漸提高的大學生數量與黨建工作的積極開展,大學生黨員的人數相較于過去也有了很大程度的上升,然而大部分學生黨員的素質并沒有得到有效的提升,追根究底,還是由于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機制的不完善,因而導致思想政治教學質量不理想,學生黨員素質難以得到有效提高。
2.2 尚未明確黨建工作的核心地位
在黨建工作與思政教育的開展中,結合大部分院校的實際工作情況來看,重視思政教學而輕視黨建工作的情況比較明顯,也就是說在當下的高等院校中并沒有明確黨建工作的核心地位。同時,在教學活動開展中,還有部分高校將黨建工作與思政教育完全混為一談,對黨建工作與思政教育的認識都比較片面,缺乏支撐內部建設的關鍵性教學資源,也缺少規(guī)范管理的意識。而在大部分黨建工作與思政教育未能有效開展的情況下,就會導致學生黨員的實際發(fā)展、教育培養(yǎng)、監(jiān)督工作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礙,無法發(fā)揮黨員帶頭作用,從而影響大學生黨建與思政教育的融合。
2.3黨建形式單一,未能聯系學生實際發(fā)揮作用
在高等院校的發(fā)展變革當中,關于高校的黨建工作形式一直以來都比較單一,始終在傳統(tǒng)工作的模式下開展,因而就導致當下大學生黨建工作與思政教育的融合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阻礙。一方面來說,這種單一固定的黨建形式阻礙了黨建與思政教育內容的擴展與延伸,從而導致黨建工作缺少務實性,未能與大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從而導致思政教育與黨建工作難以有效融合;另一方面,缺乏與生活聯系的教育工作也限制了高校展開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創(chuàng)新性,從而使高校黨建與思政教育的開展中忽視了校園內部的隱形載體,沒能充分利用校園中的標語、板報、橫幅、宣傳板等環(huán)境建設,忽略了全面促進大學生黨建工作與思政教育融合的形式。
3.大學生黨建工作與思政教育的融合模式探析
3.1 完善思政教育機制,提高教學實效性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完善中,黨建平臺的建立至關重要。因而現階段的高等院校管理人員在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也需要充分認識到黨建工作開展的重要性,在思政教育對學生未來發(fā)展的意義方面也要有明確認識,從而在實際工作中積極采取相關措施建立大學生黨建工作平臺,從而為開展大學生思政教育提供有效的前提保障,滿足高校展開思政教學的需求[2]。同時,無論是黨建工作還是思政教育的開展,都需要結合學校的教學目標與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并在科目設置中明確社會、哲學與思想政治間的異同,進而發(fā)揮思政教學的作用,實現學科聯動,促進學生健康思想觀念的形成。此外,對于大學生黨建工作與思政教育的融合工作,高校應該結合我國國情與馬克思主義本土化發(fā)展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從而在思政教育體制中有效的融合符合我國國情與社會發(fā)展現狀的研究成果,推動思政教育的革新與教學內容的完善。
3.2 明確黨建工作的核心地位,發(fā)揮學生黨員的帶頭作用
在高校教學工作的開展中,要想進一步推動思政教育與黨建工作的融合,就需要明確黨建工作的核心地位,重視對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開展,從而實現兩者互相促進的有效融合。在明確黨建核心地位的同時,高校教師與管理者也需要將學生的思想建設作為整個教學工作開展的重點,通過黨員培訓等形式將共產主義信念作為精神主導,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健康的思想覺悟。此外,高校還需要結合黨建與思政教育之間的聯系,尋求推進教育工作的關鍵點,進而加強對學生黨員的教育與培養(yǎng),并在未來的教學中使學生黨員的帶頭作用可以積極體現出來。在這一過程中,作為引導者的教師隊伍也需要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思想覺悟,從而發(fā)揮模范作用,促進學生黨員通過榜樣帶頭力量積極發(fā)展成為先行者,從而以骨干力量成為引領其他同學展開自我教育、提升覺悟的領頭人。
3.3 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豐富思政教學方式
在傳統(tǒng)教育形式的影響下,現階段的思政教育與黨建工作形式仍有待更新和優(yōu)化,所以就需要在新時代的背景下,積極結合社會發(fā)展現狀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展開教學工作,避免照本宣科的教學形式阻礙學生的學習積極性[3]。在新時期的教學環(huán)境中,教師要想進一步展開有效的思政教學就需要打破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進而以貼近學生生活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展開教學。比如在“和諧社會”建立的問題上,教師就可以從學生的身邊問題入手,以和諧家庭、和諧校園等小集體向“社會”這一大問題上進行遷移,從而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提高課堂效率。此外,高校管理者還可以將校園環(huán)境的建設融入到大學生思政教育與黨建中,從而利用隱形資源輔助教師的課堂教學,比如組織校園文明或校風營造活動,潛移默化的發(fā)揮環(huán)境作用,陶冶學生情操,推動黨建工作與思政教育的有效開展。
總結:綜上,在高校融合大學生黨建與思政教育的過程中,黨建工作與思政教育始終保持著互相促進、有機結合的關系,因而高校管理者在開展工作時需充分明確這二者的定位,并借助其互相促進的關系,采取有效的教學與管理措施促進二者有機融合,共同推動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同時,高校教育者也需要認識到黨建與思政教育的長期性,進而通過多方努力為黨建與思政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有效保障。
參考文獻:
[1] 韋家旭, 仇萍. 新常態(tài)下高校黨建與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協同創(chuàng)新路徑探究[J]. 改革與開放, 2017(16):47-48.
[2] 高佳, 彭福原. 高職院校大學生黨建與思政教育融合模式探析[J]. 學園, 2018(4):166-166.
[3] 吳小娜. 加強高校黨建工作武裝學生思政教育[J]. 改革與開放, 2017(8):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