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慶國
摘 要:地鐵車站結構滲漏水是運營中的通病,滲漏水不僅影響整體美觀性同時也縮短了地鐵車站的使用周期,本文結合合肥地鐵2號線某車站在運營過程中出現(xiàn)的滲漏水情況,分析了車站的滲漏水原因,并總結滲漏治理措施,對于同類地鐵車站滲漏水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運營地鐵;滲漏水;堵漏
一、工程概況
合肥地鐵某車站東西布置,為地下三層島式車站,采用的明挖順作法施工。車站為明挖地下三層13米島式車站,地下一層為站廳層,地下二層為設備層,地下三層為站臺層,車站外包總長146.5 m,標準段寬21.9m,中心覆土厚度約4.1m,底板埋深26.36~29.35m。
二、滲漏情況和原因分析
(一)滲漏情況
根據(jù)滲漏水性狀可將滲漏形式歸結為點滲、面滲和線滲,點滲滲漏位置主要為底板、側墻有蜂窩麻面、結構預埋件的部位;面滲主要發(fā)生在側墻施工縫或蜂窩麻面部位;線滲主要發(fā)生在主體結構施工縫和變形縫部位。
(二)結構滲漏的原因分析
根據(jù)合肥地鐵2號線地鐵車站的滲漏水發(fā)生情況,可將滲漏水的原因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結構混凝土自防水失效或者外包防水層破損滲漏的根本原因;
2.施工縫鑿毛、清理及交界面處理、振搗不到位造成新舊混凝土銜接不緊密,是結構滲漏的主要原因;
3.混凝土主體溫變與干縮裂縫、施工冷縫產生滲漏;
4.地鐵在運營過程中因振動等原因使混凝土薄弱部位出現(xiàn)裂縫而滲漏;
5.施工縫、變形縫及結構交接部位等位置細部防水措施施工不到位比如變形縫止水帶沒有埋好,是結構滲漏重要原因。
三、滲漏治理措施
(一)地鐵車站滲漏治理原則
1.應查明水源、漏水位置及漏水量的大小,遵循“防、排、截、堵”相結合,以防為主、剛柔相濟、因地制宜、綜合治理的原則;
2.不削弱結構的強度,同時不宜對結構造成破壞;
3.治理應遵循先大漏,后小漏、點漏,最后集中堵漏的原則;
滲漏水主要的治理措施有注漿法和接水槽法也即堵水法和疏水法。
(二)注漿法
1.注漿法的原理
注漿防水材料(堵漏劑)通過高壓注漿設備注入到混凝土結構裂縫并延展至所有的裂縫,并將所有的裂縫進行灌注填滿,注漿防水材料遇水之后會伴隨交聯(lián)反應,釋放出大量的CO2,產生二次滲壓,設備的高壓推力與產生的二次滲壓將彈性體壓入并充滿所有縫隙,達到堵漏的目的。
2.注漿法適用
對于施工縫和施工冷縫混凝土自應力裂縫、混凝土的變形縫、蜂窩麻面的滲漏水問題主要采用注漿法。
3.施工工藝
鉆孔注漿堵漏的施工工藝流程:施工準備→清理滲漏位置雜質→鉆機鉆孔→埋管、封堵注漿針頭→注漿→觀察、修補→去除針頭→驗收。
4.注漿材料的性質
注漿堵漏對注漿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地鐵2號線運營過程中注漿堵漏所使用的注漿材料主要為環(huán)氧樹脂和雙液漿,注漿材料的性能指標如表1所示。
(1)雙液漿:A液:1m3水泥漿液中含400kg水泥;B液:1m3水玻璃漿液中含水玻璃300kg;
A液B液以1:1體積比注入,注漿壓力為0.5Mp。施工時以注漿壓力不大于0.5 Mpa和每次提鉆(20cm)水泥漿液注入0.5 m3雙重控制。
(2)化學漿液:A液:1m3水泥漿液中含400kg水泥;B液:1m3水玻璃漿液中含水玻璃300kg;C液:1m3硫酸漿液中含濃硫酸18kg。
5.注意事項
①鉆孔:鉆機鉆頭的長度≥350mm ,鉆孔沿縫交叉布置,鉆孔的角度一般為30°~45°。②注漿:首先要保持注漿過程中的清潔,其次注漿完畢后要對溢漿及時用水進行清理,防止污染結構表面,最后注漿完成后及時對注漿泵進行清洗。
(三)接水槽法
1.接水槽法的原理
接水槽法是近些年來治理鐵路隧道滲漏的一種新方法,對于注漿堵漏效果不明顯的,采用接水槽法。將接水槽安裝固定在漏水點的外側,施工縫、注漿孔、螺栓鉆眼、裂紋滲水通過接水槽流到兩側的排水溝中,通過地漏將水排走,從而消除滲漏水對車站的影響。
在滲漏治理中采用304不銹鋼材質或者是pvc材質制作成半斷面接水槽,采用PVC材質的接水槽如圖1所示,為防止側漏,接水槽的兩端進行封堵。
2.施工工藝
接水槽法的施工工藝流程:預制好接水槽→施工準備→清理滲漏位置雜質→安裝接水槽→引排水管→固定和封閉排水槽→觀察、修補→驗收。
3.注意事項
①封堵:接水槽安裝完畢后要注意其密閉性,尤其非排水端一側和與墻面接觸處的封堵和密閉性;②滲漏處裂縫處理:若滲水量特別大,要特別注意裂縫是否有增長的趨勢,是否對結構強度造成影響。
四.結語
綜上所述,合肥地鐵2號線在運營的過程中出現(xiàn)的滲漏情況,在保障運營的前提下,針對不同滲漏情況進行原因分析,采用科學堵漏和疏水的方法,確保地鐵結構質量安全,保障乘客通行安全。本文針對不同的滲漏原因采取的治理滲漏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參考和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王軍琪,張堅,鄧國華.西安地鐵滲漏水原因及應對措施.都市快軌交通,2012.08
[2]黃志兵.地鐵車站主體結構滲漏及堵漏.上海地質,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