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楚顏(江蘇省揚中高級中學)
種樹的往往都有經(jīng)驗,他們會去掉旁逸斜出的枝葉,除去冗枝,留下主干,只有這樣,才能讓樹兒吸收足夠的營養(yǎng),長得高大茁壯,人生亦如樹,只有放下瑣碎的“小我”,方能成就豁達的“大我”。
“小我”盡管是人生的一種常態(tài),但是我們只要忍痛割愛,終能讓自己實現(xiàn)精神的蛻變,終能讓我們感受到為人的更高價值,只有不斷舍棄“小我”,不斷完善自我,方能成就“大我”,盡管實現(xiàn)“大我”的過程是漫長而殘酷的,但是只要有堅毅的精神與品質(zhì),依然還是可以實現(xiàn)的。
現(xiàn)世,人們常常放下不該放下的,拿起不該拿起的。有胸無大志者,美其名曰“擁抱佛系生活”,實質(zhì)是放下了擔當,放下了夢想,放下了負壓前行的拼勁,放下了對生命的尊重和熱愛。有的人陷于泥淖中,把玩黃金珠寶,殊不知在觸摸金子的那一刻,他們就放下了沉甸甸的如金子般的心靈,拿起現(xiàn)世的極樂,靈魂不再在碧天高飛而是匍匐在地。
人應該放下什么,又應該拿起什么呢?
放下負重掛礙,蹈向人生高境。陶潛把如詩的生命放在河山間,放下爾虞我詐,放下勾心斗角,一人采菊東籬,一人帶月荷鋤,一人腳踩芒鞋踏歌而行。在侶魚蝦而友麋鹿的沉靜時光中,他看見了自己的身影,看見了什么是靈動的生命,人生之境豁然開朗,不再拘泥于瑣事的他有了與自然對話的能力,便可高蹈于世,獨立行走。躁煉成厚實,由幼稚走向成熟,換下舊羽,浴火重生,重回碧云霄。
對于我們而言,當放出眼光,運用腦髓,審時度勢,練就火眼金睛,明辨什么是生活虛浮的夸飾,什么才是真正的給生命帶來重量的東西。再則,對未來目標明確,不拘泥生活小事,不牽掛繁冗細節(jié)。既已踏上征途,就只管風雨兼程,無問西東。抓住生活的主心骨,才算是真正掌握了自己的方向盤。
當我們放下那些瑣碎的“小我”時,方能將目光投向遠方的“大我”,才能迎來人生的蛻變,蹈向人生的高境。
放下瑣碎憂喜,迎來人生的蛻變。烏臺詩案后被貶至黃州的蘇軾自是落寞失意。但他在一日日踱步深思中,放下了對過往悲喜的苦苦糾纏,如同勃郁的豪情發(fā)過了酵,尖利的山風收住了勁,湍急的流水匯成了湖,將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