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翠香
教育是有溫度的。什么是教育的溫度?我認為其中一方面就是讓孩子對一個科目的感知由0度到恒溫再到沸點,由陌生到喜歡再到熱愛。這個假期,我重溫了《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版)解讀》,再次被這本書深深地吸引,不由得回憶起我在教學中與學生們一起經歷的點點滴滴。那些教學中的片段和回憶,猶如浪潮一般涌入我的腦海,浪潮退卻,感悟頗多。不由得提起筆,想要記錄下自己作為一名數(shù)學老師的心路歷程,與各位分享。
自2000年8月開始參加工作至今,一直從事著初中數(shù)學方面的教育工作.一路走來,經歷了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變化。唯一不變的就通過測試進行選拔的制度。家長把希望寄托在老師身上,社會賦予老師神圣的使命,我如何讓我的學生既喜歡數(shù)學又能學好數(shù)學呢?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與,關注學生實際情況并與之相結合,走出了一條獨特的教學之路并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讓我堅信,學好數(shù)學與喜歡數(shù)學,絕不矛盾,反而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
還記得在一節(jié)《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的數(shù)學課上,我根據(jù)所任教的704班的學生基礎,針對性地設計了一道題:2x-4≥0。這是一道很簡單的題,之所以我要設計這一道題,是為了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們自主思考,再讓小老師們自由展示。
這是我教育過程中常態(tài)化的場景,沒想到,我竟然收到了意外之喜。
我們班的杜虎杰同學積極地舉手要來展示。我當時猶豫了一會,因為他是一個基礎較差的學生,作為職業(yè)本能,我在思考應不應該把這個機會交給他。我相信很多老師也有同感,首先潛意識地會去衡量學生的程度,然后再決定是否給予他回答的機會。但我們必須承認,這是錯誤的,我們要讓學生學們得同等的機會,他們還只是孩子,沒有人絕對能夠衡量他們的可能性。
最終,我還是把機會留給了杜虎杰同學。他講得頭頭是道,非常精彩,同學們不約而同的為他鼓掌點贊,我也給與他充分的肯定和贊揚。這便是我們所教導的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充分激發(fā)孩子們無限的可能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更意外的還在后面,從此以后這個同學就很積極地學習數(shù)學,并帶動了班上的其他同學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由此我進一步地思索,在當今素質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我們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們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從而調動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將知識的傳授落到實處。
數(shù)學成績一般的學生為什么不能當老師呢?關鍵是老師要善于捕捉孩子的閃光點,并幫助他熠熠生輝。
首先,素質教育最精彩的一點,便是老師不怕浪費課堂時間,我們會多看到學生的亮點,會盡可能地挖掘學生的潛能,給學生搭建學習平臺,因才施教。我們備好每一堂課,上好每一堂課,課上有效率,課后有輔導,不會死搬硬套地制約學生思考的空間,而是大膽地放手,讓任何程度的學生都可以參與課堂,都可以主動地參與自己的學習。我相信,我們所教導的這群孩子們都是聰明的孩子,在這種課堂模式下,他們會明白自己才是學習的主人,老師們只是前行道路中的指南針,只有自己努力揮動翅膀才能學會飛翔。
其次,我認為,教師在課堂上除了需要把課堂還給學生以外,也要注意自己課堂語言,以“尊重”學生為前提,注意與學生課堂的語言交流。比如,在探索一些難度不大的題時,我會說:”誰能來幫幫大家解答疑惑呢?”多鼓勵學生發(fā)言,讓他們有存在感,讓他們在學習中收獲成功的喜悅,這樣就能讓每個學生越來越喜歡你所教的科目。
除此之外,對于教師而言,恰當?shù)摹氨硌菡n”也是我們要具備的技能之一。在課堂中我們要學會扮演一個需要幫助的弱者,在學生面前放下身段,讓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彰顯他們的強大,彰顯他們的才能。但這種弱勢也需因情況而定,當學生在難題上困難重重時,就該是我們彰顯自己的強大,彰顯自己的無所不能的時候了。學生們被老師們尊重著、引導著,在老師的注視下一點一點地成長著,老師被自己的學生需要著、深深地喜愛著、信服著,這難道不是我們職業(yè)生涯里最美妙的事情嗎?學生對所學的科目,我們對自己將要從事一生的事業(yè),從喜歡變成熱愛,不正是在這種美妙的幸福感之下,逐漸升溫,最后造就出教育的溫暖嗎?
最后,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會抓住日常生活、生產的點點滴滴,構建基本的數(shù)學關系,使學生在一種輕松、愉快又有現(xiàn)實基礎的環(huán)境中解決數(shù)學問題。他們觀察、操作、思考、交流和運用,從而逐步形成良好的數(shù)學思維習慣。其他科目也可以這樣做。誰說語文課就是死記硬背?我們可以走到古博物館,看看那些古老的文字,談談那遠古的生活圖景。誰說英語課就是毫無用處?找一個周末,我們走上街頭去會會外國友人,打破國與國、語言與語言的交流障礙,練練我們的英語,再教教他們中國話。
回顧我的教育生涯,我不得不承認,中規(guī)中矩的教學模式不僅遏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阻攔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使學生的學習變成一種機械化的學習,久而久之。哪怕是我自己,也會對數(shù)學喪失興趣,更何況我所教導的是年輕又熱烈的生命個體。
所以我認為我們每個老師都應該轉變觀念,轉變自己的教學模式,認可素質教育課堂的優(yōu)勢,把課堂真正地還給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我們努力創(chuàng)設機會幫助學生發(fā)展思維,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讓更多的學生去熱愛數(shù)學,去熱愛語文英語,去熱愛更多的我們所教導的科目!
有了熱愛,其實就超越能學好這個概念了,因為學好的最高階段同時又是最基本的,便是熱愛。數(shù)學這個學科,其實也很簡單。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會用數(shù)學思維去面對這個世界,這就是數(shù)學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