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建榮
新課程標準已明確要求廣大語文教師教學時應注重現(xiàn)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益。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各地教學條件的不斷改善,越來越多的語文教師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已深入語文課堂教學中,帶來了語文教學手段的變革,也給語文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
1 多媒體在教學中的益處分析
(1)提升語文課堂的吸引力。教師可以通過對互聯(lián)網(wǎng)運用對學生的教育達到多樣化,使初中語文課堂對于學生來說更具吸引力。初中這一時期的學生大多玩心較重,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以用生動的圖案,多彩的顏色進行PPT的制作,用聲音,動畫吸引學生注意力,PPT文案的制作,更好的將學生的求知欲激發(fā)出來,并且以學生喜歡的方式進行學習,達到驚人的效果。以七年級下冊教材《丑小鴨》為例,本節(jié)內(nèi)容是為學生們所熟知的童話故事,在對本文講述時就可以選用多媒體教學,以動畫的形式傳授給學生們本課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可以很好地抓住學生們的注意力。
(2)推動課堂的個性化發(fā)展。在多媒體的支持下,學生的學習過程也是有著各自發(fā)展的特色,通過課前的預習,課堂中的學生參與度,互動程度,以及課后反饋,教師能夠有效了解學生各自學習的短板以及長板,能夠及時查漏補缺和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并揚長。能夠真正實現(xiàn)課堂和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3)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在多媒體的支持下,教師在講課時可以實現(xiàn)情景再現(xiàn),以圖文動畫的形式放出來,同時編輯好要教給學生的知識點,讓學生以輕松方式吸收知識。改變以板書為主,學生記筆記的方式,代之以直觀形象的方式,使同學們身臨其境的感受文章所表達的情感,幫助學生對課文知識的吸收,也提高了學生對文字的理解能力和對文章的感知能力。教師可以根據(jù)課上結合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學習情況,制定出合理有效的策略,以此提升學習的效率和質(zhì)量。
(4)整合現(xiàn)代信息技術,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實現(xiàn)將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以此來推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起著引領和指導的作用。比如在學生學習八年級《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內(nèi)容時,教師要提前布置好每個小組的學習任務,在這節(jié)課的基礎學習時實行轉(zhuǎn)換課堂,也就是說讓學生自己通過資料查詢相關知識,像孟子的基本信息、政治思想、同時代思想家的簡介、課下注釋及課外補充知識等,來進行講演,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做好補充和記錄工作的準備,在每小組發(fā)言結束后再做針對性的補充總結,并且對課文進行深化。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主動學習可以讓教學成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多媒體技術開創(chuàng)了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
多媒體進入語文課堂教學,增加了信息量,通過對文本、音樂、圖片、動畫、視頻等信息的綜合處理,全方位、多元化地調(diào)動學生的視聽感官系統(tǒng),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創(chuàng)設了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獲取理信息的能力,極大地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僅僅靠的是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的黑板,教師精心準備了半天,講得唇焦口燥,板書到手軟,學生卻懨懨欲睡,收效甚微。多媒體以精美的界面,悅耳的音樂,濃郁的文化韻味,刺激學生的感官,引發(fā)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如教學部編版七年級下冊《孫權勸學》一文,我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把人物對話場景設計到其中,并與原文朗讀相結合。他們聆聽著朗讀,欣賞著畫面,講述著故事,品味著語言,朗誦著課文。短短的一節(jié)課就讓學生深深喜歡上了呂蒙這一形象,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就已能熟讀熟背課文。相對于傳統(tǒng)的教學只是播放錄音帶,效果顯然很明顯。學生在濃厚的興趣調(diào)動下,自覺自愿地熟讀、背誦課文,分析呂蒙孫權的形象,興趣成了他們學習的動力。
3 多媒體技術增加了課堂感染力
四十五分鐘,文筆再生動的文章、感染力再強的詩歌也會讓學生產(chǎn)生審美疲勞。多媒體教學則不然,它可以把抽象的語言具體化、形象化,把所學的內(nèi)容用圖像和聲音展示給學生,集聲、形、色于一體,更加生動直觀,能盡快讓學生進入課件所創(chuàng)設的充滿詩情畫意的教學情景當中。如在教學部編版七年級上冊《春》一文,用一段悠揚動聽《春之歌》鋼琴曲,很快就將學生引入春意盎然的意境中,綠草紅花微風細雨,隨著這些美好意象迎面而來,對春的喜愛和贊美已留在心底。教學部編版九年級下冊的《孔乙己》一文時,課件中配以一首凄涼哀傷的二胡曲,在飄飛雪花的畫面中,孔乙己盤著兩腿,墊了一個蒲包,只穿一件破夾襖,在旁人的說笑聲中,用滿是泥的手慢慢走去了。哀怨的二胡,悲涼的氛圍,凄慘的形象,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心,他們對人物的同情之心油然而生,并且迫切地想知道是什么造成了這個人物的悲劇。這樣,在圖文聲并茂的多媒體教學中,學生感受到了凄美的意境,對文章的了解更直觀、更形象。從字面到內(nèi)涵,從表面到本質(zhì),既把語句理解透了,又體會了作者所要表達的主題。
4 多媒體技術容易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
多媒體能夠最大程度刺激學生的視聽感官,多層次地啟發(fā)學生,拓寬思維境界,使思維的獨立性、敏捷性、深刻性方面得到了訓練,從而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信息的處理能力,培養(yǎng)出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如我們學習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的《蘇州園林》時,傳統(tǒng)教法在分析說明內(nèi)容和說明順序時,單調(diào)枯燥,抽象乏味,學生不易理解,又不感興趣,沒有去過蘇州園林的人更是摸不著頭腦。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學生可先欣賞蘇州園林圖片,聆聽老師范讀課文,耳聞目睹,真正“參觀”一次蘇州園林,對課文內(nèi)容有了基本了解。接著他們就可以站在投影儀前,按自己對蘇州園林的了解,神情激動地介紹蘇州園林,特別神氣,課堂氣氛也格外活躍。正是由于多媒體,才讓學生領略到了蘇州園林的結構之美、布局之美,彌補了他們沒去過蘇州園林的遺憾,充分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yǎng)了他們口頭語言表達的能力。盡管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的優(yōu)勢很多,但在具體實踐中,由于各種原因,語文多媒體教學面對的問題還是不少。語文多媒體教學中往往重視的視聽效果,忽略并限制了學生對文本的真正解讀。語文多媒體教學中往往只注重形式,不注重語文教學規(guī)律。多媒體只是教學中的輔助教學手段,但是在一些公開課中,為了追求教學方式的新奇,授課老師在PPT上花費功夫多,演示較多,課件形式花樣翻新,把學生看得眼花繚亂,聽課老師也不知所以然,教學效果也不好,這是因為他們忽略了教學規(guī)律,為了使用多媒體而使用多媒體,偏離了語文教學的目的。過多地使用視頻音頻材料則會影響學生對文章獨特的感受和理解。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教學輔助手段,是為教學內(nèi)容服務的,它不能無視教學內(nèi)容而獨立存在。在使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語文教學時,不能因為某組圖片新穎難以割舍而特意安排一個環(huán)節(jié),浪費教學時間。也不能因為使用多媒體而丟掉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也不能在課堂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運用多媒體。教師要根據(jù)教學目標的需要,在適當?shù)牡胤?,靈活合理地使用多媒體,使多媒體與語文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多媒體的優(yōu)勢,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盡管語文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還存在著諸多問題,但毋庸質(zhì)疑,多媒體教學在語文教學中扮演著愈來愈重要的角色,是語文教學園地中一朵讓人喜愛的奇葩。這朵奇葩正盛開著奪目的花蕾,成為一道語文教學中最亮麗的風線。
(作者單位:甘肅省敦煌市黃渠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