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巖巖
中等職業(yè)院校圖書館文化建設的過程,離不開圖書館與師生交流的過程,而圖書館員與師生是開展讀者工作的兩個基本要素。在參與圖書館活動中,兩者相互交往,既有合作的一面,又有矛盾和沖突客觀存在的一面,只有二者間加強信息溝通,協(xié)調協(xié)作,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1 信息溝通的內容
其一是知識的溝通。一個人的知識總是有限的,其精力再充沛,天賦再聰明,也不能窮盡人類各個知識領域,這正是知識交流和溝通的必要所在。圖書館員和師生讀者的知識也是有限的,應該相互溝通,互為補充。來圖書館閱讀的師生都對圖書館有所需求,圖書館員可以在如何利用圖書館查找資源等方面幫助他們,盡力滿足其需要。實際上,圖書館開展的各項活動,如:閱讀指導、學術講座、圖書宣傳等工作,正是為了滿足不同層次讀者的需要,進行知識溝通的。
其二,情感的溝通。情感是一種復雜的心理現(xiàn)象,它的表現(xiàn)微妙且多樣化。每個人在不同的情況下會表現(xiàn)出喜、怒、哀、樂等不同的情感,這種表現(xiàn)是一個自然流露的過程。在圖書館活動中,師生與圖書館員的情感表現(xiàn)在很大程度上又與滿足師生閱讀需要的程度相關。讀者除了需要借閱、咨詢、檢索等圖書館服務以外,還有個人自尊的需要。發(fā)生在圖書館員與學生間的爭論,常常是某一方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所致。歸根結底,這種摩擦和沖突,正是由于雙方缺少感情上的正常溝通,互不理解所致。因此,“讀者第一、服務至上”是每一個圖書館人員必須具備的正確思想。只有具備高層次的思想境界、崇高的文明意識,才能在讀者面前樹立美好、完善的形象,才能有利于雙方溝通。
2 信息溝通的方式
人們之間的交流,常以信息溝通開始,彼此交流思想、興趣、情感以方便協(xié)調行動,圖書館員與讀者的信息溝通豐富多彩,方式多種多樣,但歸根結底,都是為了完成具有目的性的共同活動。
2.1 直接溝通。是工作人員與讀者間通過直接接觸,面對面的進行信息交流的溝通方式。其特點是迅速、生動、雙方可以充分的交換意見,相互獲取準確的信息。在這種情況下,雙方使用的語言具有實質性的意義。直接溝通又可以通過口頭語言、肢體語言進行溝通。在進行口頭語言溝通時,圖書館員要注意語言表達方式,溝通時盡量少用專業(yè)名詞,并注意觀察學生的反應,發(fā)現(xiàn)其有誤解要立刻進行解釋,防止出現(xiàn)不必要的誤會。肢體語言溝通時,圖書館員要對自己的面部表情、手勢、動作甚至于眼神等進行控制,盡量做到莊重、嚴謹、恰到好處,在溝通過程中向學生傳遞出豐富的人文精神。
2.2 間接溝通。是通過第三方或者某種傳播媒介來實施的溝通。如利用墻報、宣傳櫥窗、讀者手冊等各種媒介向讀者傳播相關信息,從而實現(xiàn)與讀者的間接溝通。它與直接溝通相反,這種溝通具有宣傳面寬,但可能浪費物力和時間的特點,同時,由于這類溝通的中間環(huán)節(jié)較多,由于時間的拖延和可能造成信息失真或者受損。
2.3 電子溝通。是讀者在館內外利用圖書的電子終端設備,如手機、平板電腦等來實現(xiàn)資源共享,是信息溝通的一個新的層次。電子溝通能獲得直接溝通和間接溝通所難以比擬的優(yōu)勢,但是投入費用較高,難度較大。目前,各圖書館都在盡可能的采用這種溝通形式。
因此,對于圖書館員來說,應結合校園實際情況,決定采用何種溝通方式,或者綜合應用上述兩種或三種方式,通過多種溝通方式的聯(lián)合應用來達到信息溝通的良好效果。
3 影響信息溝通的因素
圖書館員與學生之間進行有效溝通,對于圖書館文化建設工作的開展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有很多因素都會對圖書館員與讀者之間的信息溝通造成不利影響,了解這些影響因素對于改善圖書館員與學生信息溝通的效果能夠起到非常重要的影響。下面我們從圖書館員的角度對影響信息溝通的因素進行分析。
3.1 業(yè)務素養(yǎng)
圖書館員擁有良好的業(yè)務素養(yǎng),可以保證信息溝通的順利進行,反之將會在溝通過程中出現(xiàn)各種問題。圖書館員需要掌握與圖書館服務相關的理論知識、專業(yè)技能,同時還要具備一定的信息設備操作能力和科研能力,這樣才能為學生提供優(yōu)質的圖書館服務。因此,圖書館員需要通過多種渠道來努力提升自身的業(yè)務素養(yǎng)。
3.2 文化素養(yǎng)
圖書館員應當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yǎng),這樣才能與學生進行良好的信息溝通。圖書館員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在其言談舉止、人際交往的過程中都有體現(xiàn),而圖書館員的這些行為必然會影響到與學生的信息溝通效果。這就要求圖書館員必須掌握一定的心理學、語言學等方面的知識,同時要端正自己的工作態(tài)度,要秉持著愛心、真心、責任心與學生進行溝通,這樣學生可以感受到圖書館員對自己的尊重、關注,從心理上愿意相信、理解圖書館員,并且積極配合其工作的開展,進一步保證信息溝通的有效性。
3.3 心理素養(yǎng)
圖書館員的心理素養(yǎng),同樣會對其與學生之間的信息溝通效果造成較大的影響。良好的心理素養(yǎng)可以讓圖書館員端正心態(tài),精神飽滿的投入到工作當中,仔細觀察讀者的反應,耐心、熱心的與讀者溝通,并為其提供優(yōu)質的服務。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思想、感情,圖書館員在與之溝通的過程中需要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來采用合適的溝通技巧,與學生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從而保證信息溝通的效果。
4 信息溝通的條件
把握信息溝通的條件,可以把閱讀服務工作做得更好。圖書館員與學生間的信息溝通通常會存在一些障礙,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學生素質不同,個別學生的自身修養(yǎng)較差,以及所處環(huán)境、所受教育、心理特征、生活情趣等方面的差異,均會給信息溝通帶來一些困難,想要從困難中解脫,必須注意克服諸多不利因素,把握信息溝通條件。
4.1 語言文明,相互尊重
使用文明禮貌的語言與師生讀者交流是一門藝術,接待師生時,一定要使用文明,禮貌的語言。夾雜諷刺、挖苦、粗俗的語言,會傷害讀者的感情和自尊心。在與師生交往中,還要注意答復問題的明確、正確,不可模棱兩可、含糊其辭,否則易導致師生產生誤解。因此,圖書館員語言的準確性,說話的簡潔明了、謙和是與師生信息溝通的首要條件。
4.2 相互理解,增進友誼
要提倡與師生廣交朋友,以平等友誼和關心的態(tài)度待人,切實為師生排憂解難。為此要學會觀察、了解師生,進行“情感移人”,這是了解別人的一種方法。對別人的理解,首先要求從感情上對別人給與反應。圖書館員要從“假如我是一名讀者”的意識中充分為師生著想,師生就會體諒圖書館員。這樣,圖書館員與讀者之間的親密友誼才能夠建立起來的,信息溝通的目的也就順理達到。
同時,通過與師生廣泛交友,可以讓師生充分認識圖書館工作的重要性,體驗圖書館人員工作的艱辛和“人梯精神”的可貴。通過你來我往的相互理解,增進友誼,為進一步的信息溝通奠定情感基礎。
4.3 廣泛征求讀者意見
校園圖書館要利用各種渠道征求師生們對圖書館工作的意見。如:定期召開讀者座談會、組織學生參加圖書館民主管理等舉措,都可以密切圖書館與師生間的聯(lián)系,加強信息溝通。參加管理工作的學生,既是讀者,又是管理人員,他們的橋梁作用,可以把讀者的意見隨時反映給圖書館,并給圖書館提出合理的建議和中肯的批評,同時又可以把圖書館的決定、要求、規(guī)章制度傳遞給廣大學生。多渠道的溝通加強了圖書館與師生之間的聯(lián)系,加強了信息反饋,從而促進校園圖書館為師生的服務工作。
4.4 想讀者所想,幫讀者所需
圖書館員“為人找準書,為書找好人”是溝通的必備條件。師生來圖書館的目的,就是要搜集自己需求的信息,為了滿足師生需求,必須想師生所想,幫助師生所需,創(chuàng)造新的檢索渠道,開展新的服務方式為師生們推薦、介紹、收集信息,讓他們滿意而歸。
總之,校園圖書館與師生的信息溝通是圖書流通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等職業(yè)院校圖書館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這項工作,是發(fā)揮圖書館文獻信息最佳效益的基礎。圖書館員在與學生溝通過程中應當選擇合適的信息溝通方式、把握信息溝通的條件,并且了解影響信息溝通的因素,努力提升自身的業(yè)務素養(yǎng)、文化素養(yǎng)、心理素養(yǎng),以此來確保中等職業(yè)院校在圖書館文化建設過程中能夠有效的與讀者進行信息溝通。
(作者單位:通化市職業(yè)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