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玉寶
生活就像是一面鏡子,通過生活可以反映世間百態(tài),人們離開生活,仿佛也就離開了真諦。而生活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學生,他們在知識的學習過程中,不只是課本知識單一的、機械的學習,還應該從生活化的環(huán)境下學習語文知識。以生活化為背景的小學語文教學,就是將生活作為學生學習的陣地,不但可以將抽象的形象化,同時還能讓學習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以此來有效提升小學生們學習語文的效果。
小學生的抽象意識不強,因此他們對抽象的事物往往思考得很費勁。在小學語文的學習過程中,小學語文作為一門文化學科,很多是知識都是從生活中總結而來,本身就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小學生在學習中表現(xiàn)得很吃力。素質(zhì)教育環(huán)境下,教師也用了很多的辦法,提倡探究法,分組合作法、自主學習法等措施,但是收獲效果并不明顯,這并不是因為小學語文課本有多深奧,有多難懂,其根本的原因是沒有根據(jù)小學生的特點,將抽象性的事物進行生活化,沒有采取從生活中而來又回歸于生活的方式進行教學,這就使得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無論用什么辦法,收獲的結果始終是不見效的原因。所以,我們有必要以生活化為背景來探究小學語文教學,以此提高小學生學習語文的效果。
1 語文教學要實施生活化的辯證分析
從中外教育史我們發(fā)現(xiàn),教育和生活的關聯(lián)性所經(jīng)歷的過程是教育依賴生活、教育獨立于生活、教育重新和生活緊緊相聯(lián)的一個變化發(fā)展形式:從文明的起源看,那時并沒有文字,生產(chǎn)和生活勞動主要靠的是經(jīng)驗教訓,經(jīng)驗教訓的傳送方式依附于口耳相傳進行教育。到了奴隸社會時期,教育的方式開始有文字了,并興辦了學校,這時的教育開始有了兩個極端,教育和生活完全的分開,教育只是教育,生活只是生活,沒有通過教育來指導生活,生活來影響教育,形成了“兩耳不聞天下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思想意識。這種完全背離讀書真實意愿的教育也產(chǎn)生了很多弊端,后來便出現(xiàn)了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假文人,除了書本知識,生活不能自理;他們書本參不透,生活摸不透,窮困潦倒,因為知識不能指導生活,這樣的教育又有什么意義。近代,各種教育學家也意識到以往教育存在的弊端,他們更愿意提倡素質(zhì)教育,動手教育,生活化教育等等方式。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提出過這樣的觀點,“生活即教育”,也就是生活教育,他的思想是:“生活教育是以生活為中心之教育,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因此,當前的教育內(nèi)容應該建立在生活環(huán)境上,用現(xiàn)實生活作為立足點,把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與社會生活進行緊密聯(lián)合在一起,在語文學習中通過教師的指引,讓學生在廣泛的生活中去學習,從而使得學生的知識結構,個人能力,情感態(tài)度,思想觀,生活觀、行為觀、價值觀等方面都能夠得到協(xié)調(diào)一致發(fā)展。
2 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教育措施
2.1 生活化的教學設計,體驗生活語境。語文生活化的教學設計的本質(zhì)就是學習語文的過程把文字恢復成客觀事物的過程。因此在生活化的教學設計中,根據(jù)教學目標,從學生的實際生活中挖掘材料,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模擬生活中的點滴形成的教學情境,給他們一個熟悉的學習氛圍,在教師的教學指引過程中,學生和知識仿佛就是一點旁通,他們心領神會的去掌握知識,師生的共同努力,既提高了教學效率,實現(xiàn)教學目標,同時還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體驗了其中的生活語境,還能有效的去指引自己的生活。例如,在上一年級“秋天”一課時,不管是春夏,還是秋冬,小學生對這幾個字始終還只是一個字面意思,并沒有形成一個實體的概念。假設是生活在北方的教師,就可以問學生看見過樹葉黃了,而且片片的樹葉開始往下掉沒有,學生馬上就會去回憶生活中出現(xiàn)的場景,教師就會接著問,你們看見那現(xiàn)象后會感覺天氣怎么樣了,小學生就會說空氣冷颼颼,不像以前那么熱了,這時教師就可以給同學說,這就是秋天。但是每個地方的秋天并不一樣,教師并不要給學生一個固定思維,南方是樹木還是常綠,不像北方開始落葉,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向?qū)W生展示不同地方秋天的特色,以及卡通人物圖片,如那環(huán)境下,人物的穿著會怎么樣。通過這樣形象的環(huán)境特征,學生的感悟會增強很多,實現(xiàn)的記憶和理解變得會更加的深刻,并不是只是記憶那個秋天的字母意思。
2.2 布置生活化的實踐性家庭作業(yè)。家庭作業(yè)是課堂的補充,因為課堂時間是有限的,小學生的課余時間是比較多的,應充分利用小學生的課余時間來豐富他們的知識領域,增強他們的知識含量?!?語文課程標準 》曾這樣規(guī)定:“溝通課堂內(nèi)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qū)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币虼?,為提高小學生生活實踐和語文知識的有機融合,在布置的家庭作業(yè)中,要結合他們自身的狀況來設計一些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家庭作業(yè),并不是增強課本中所提示的幾類參考。如果反復增加課本的幾類參考,這樣會加重孩子的學習負擔,使他們反復沉浸在艱苦的學習環(huán)境里,其眼界編變窄,思維也會受到限制,最終造成他們的大腦的運用能力,自身的動手能力都在減弱,這樣的家庭作業(yè)是無意義的作業(yè)。教師在布置家庭作業(yè)時應該是以生活化氣息的實踐性家庭作業(yè)為主。通過真實的觀察,主題考查與尋訪,布置體驗式作業(yè),鼓勵學生觀察當?shù)氐淖匀伙L光、文物、風俗習慣和當前國內(nèi)外重要新聞等生活化的知識內(nèi)容。例如:教師在課堂上講解“各具特色的民居”的文章時,通常教師會通過語言的描繪,以及各種圖片,向?qū)W生展示各種民族和時代民居的樣貌,雖然這種講解實現(xiàn)了圖聲并茂,但是沒有經(jīng)過學生親身去感受,去體驗,所傳達的知識只是給學生輸入了一種信息而已,其情感的表達依然深刻不了,這樣的知識必然需要深化才有現(xiàn)實的意義,課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考當?shù)赜忻墓琶窬?,也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去參觀或者收集自己當?shù)氐墓琶窬印T趨⒂^、收集有關資料或者圖片時,其實學生是在認識、感受這樣的一個過程,感受天工造物般的震撼,人類智慧的偉大,以及一絲不茍的工匠精神。讓他們知道了古民居是什么樣,更讓他們感受大了勞動人民的大智慧。其親身感悟的過程,不但是知識的深化,更是對生活的感悟。
3 結束語
我們生活在一個真實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處處都是生活,處處都可以實現(xiàn)生活化的教育,教師作為教育的園丁,要有一個高度負責任的心,把生活中的點滴搬進教學中,讓生活為美的背景真正達到教育小學語文的目的。通過生活化的教學設計,體驗生活語境,和布置生活化的實踐性家庭作業(yè),只是教學中的一個縮影或者是一個引導,更多的是要讓教師作為生活中的有心人,只有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生活中的真諦,真正把生活的東西搬進教室,將抽象的東西生活化,把生活化的東西融入到教學工作中去,才能真正實現(xiàn)以生活化為背景的小學語文教學。但是在真正的實施過程中,學校一方面要加強生活化教育的引導,并鼓勵教師進行生活化教育,通過生活化教育方式進行的語文教學,學生普遍成績有質(zhì)量提升的效果,學校應該教師更多的獎勵。另一方面,學校還要加強這方面教育的監(jiān)督,評判,讓生活化的教育真正的得以實施,落實到教育的實處,不但可以督促教師,而且還可以增加教師的修養(yǎng)。讓生活化的小學語文教育方式并不是空談,一紙空文。
(作者單位: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