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霞
摘?要 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良好德育素質(zhì)是必要的,作為語文教師,應該重視結合教學內(nèi)容,有針對性地通過語文教學課堂滲透德育知識,從而不斷提高學生良好品質(zhì)。希望通過進一步分析,能夠為學生日后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 小學語文;德育;滲透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20)26-0029-02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教師通過有效的開展德育培養(yǎng),能夠全面提升學生語文學習效率,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教師在進行德育內(nèi)容滲透過程,應該科學地進行教學實踐,積極探索語文知識中的德育內(nèi)容,從而科學地進行德育教育培養(yǎng),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
一、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意義
在小學階段更有益于開展學生的素質(zhì)和品德方面的培養(yǎng)與教育,原因是此階段的學生可塑性更強,更有利于實施基礎層面的德育培養(yǎng)。教師除了以自身的言行作為生動的教育示范途徑之外,還需以專業(yè)的學科教材為依托,進一步深入開展科學、有序的品德培養(yǎng)與教育,從而獲得更為理想的教學效果。語文學科本身便具有較高的人文特征,因此教師可結合具體的文章內(nèi)容向?qū)W生滲透正確的價值觀念,引導學生與作者形成情感認同,規(guī)范自身的言行,從而在學科教學中完成學生的品德教育。在小學階段實施品德素養(yǎng)的鍛煉,促使學生建立更為端正的思想品質(zhì),不僅要體現(xiàn)在日常的行為小事中,還應在關鍵時刻指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念,確定端正的發(fā)展方向??梢哉f,語文教學是伴隨學生時間最長的學科,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學科的特色和優(yōu)勢,使語文教學成為學生逐漸形成品德思想的重要途徑,學生在學習和接受語文知識時,還可同步完成自身思想和認知方面的發(fā)展與成熟,從而語文學科的教學設置對小學德育的開展具有直接的影響。
二、小學語文教學德育滲透的方法
(一)寫作教學中深入生活,深層德育滲透
寫作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教學任務。通過對寫作方面的鍛煉,能夠提升學生對語言的組織和運用能力,增強品德的熏陶。學生可以通過寫作實現(xiàn)自我情緒和思想的表達,寫作素材源于生活,因此教師需在此方面做好輔助性的引導,讓學生深入生活中尋找真實的素材參與寫作,提高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和分析能力,從而實現(xiàn)美德的培養(yǎng)。學生將自己的真實情感融于寫作中,便可以實現(xiàn)寫作能力與情感的同步提升。
教師在小學生接受德育的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應主動營造有利于開展情感熏陶的環(huán)境,用細膩的引導方式輔助學生深入生活實際,以正確的方式接受德育方面的熏陶。如在具體設置作文題目的要求時,教師應從學生的真實生活經(jīng)歷入手,從細微處引導學生挖掘小事件與小情感,從中衍生出具有教育意義的內(nèi)容。這種思想和情感的升華體驗不僅鍛煉和提升了學生的觀察能力,還能進一步促進學生感受和熱愛生活,深入了解周圍的人和事物,從而形成優(yōu)良的思想品質(zhì),實現(xiàn)行為及認知等方面的教育。學生可通過自主完成寫作任務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師可在此階段悉心引導,讓學生在不自覺中獲得正能量。在寫作訓練中完成德育教學,并綜合鍛煉學生在讀寫等方面的綜合素養(yǎng),從而形成更高的學科素養(yǎng)??梢?,寫作教學的作用不單是提升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還可將學生的視角引向課堂之外,從而實現(xiàn)更自然、更廣泛的德育培養(yǎng)。
(二)結合教學實際,加強德育教學的課外延伸
單純從語文教學的角度實現(xiàn)德育培養(yǎng),顯然教學途徑較為單一。因此教師應考慮將德育的“課堂”拓展到更廣闊的領域和范圍,讓學生在生活中去接受自然的道德熏陶,從而學生能夠自發(fā)形成較為端正的價值觀念與情感認同。第一,教師可大力倡導學生在課余廣泛閱讀我國文學的經(jīng)典作品。通過作品中傳達出的思想和道德觀念,讓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意識,提升學生讀古典文學的了解程度,在優(yōu)化提高閱讀能力的同時,增強學生對古典文學和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及認同。第二,學生也可以發(fā)揮當前媒體的信息傳播渠道,通過觀看德育方面的視頻等資料,聽古典文化方面的音樂等實現(xiàn)對自身德育方面的教育。如當前受到廣泛好評的《百家講壇》《中華禮儀之美》等節(jié)目,便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的有效傳播平臺。該類節(jié)目以全新的媒體形式實現(xiàn)對傳統(tǒng)文化的解讀與傳承,學生可通過觀看甚至是參與節(jié)目來獲取更多的傳統(tǒng)文化知識,從而形成該階段理想的德育效果。學校也可通過組織讀書、征文及歌唱比賽等形式,來鼓勵學生在實踐中體會道德,逐漸完善自身的道德意識。在假期期間,學生還可嘗試參與各類公益性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幫助他人形成相應的社會責任感,從而使德育工作更為真實有效。
(三)滲透思想道德教育,重視學生行為習慣培養(yǎng)
愛國意識等思想教育并非德育工作的全部內(nèi)容,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品德還需從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入手。尤其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其形成的行為習慣對個人的成長影響較為深遠。而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有賴于自身的道德和心理等方面的素質(zhì)水平。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時,應充分借助既定的教學內(nèi)容,從細微處著手,通過學生的實際言行來滲透道德及心理方面的教育與引導,從而逐漸將德育工作滲透到學生學習歷程的各個方面。
如帶領學生進行看圖寫話方面的練習時,教師向?qū)W生展示出事先準備好的男孩給樹木澆水的圖片。學生在看到圖之后,并沒有給出教師預想的答案——哥哥在澆水,而是說哥哥在種樹,或者小樹逐漸長大,甚至還有的學生會說“我和小樹一起成長”等等。雖然這些答案與教師事先預想的答案有一定的出入,但這恰好說明了學生真正動腦思考,并將自己的情感和意識融入到教師布置的任務中。因此教師應充分鼓勵學生的這種創(chuàng)新意識,并在圖意解釋的過程中,完成德育方面的滲透教學,此外在帶領學生認識“進”“出”等生活中常見的生字時,在學生初步掌握字形和字義之后,教師還可制作相應的漢字卡片,讓學生按照日常見到的景象進行演示。學生在進出門時,不但可以準確識別方向,還能養(yǎng)成隨手關門的良好習慣。在進行禮貌用語方面的訓練時,還可滲透紀律及文明行為等方面的規(guī)范化教育,從而將德育工作有機融合于日常的語文教學中。
(四)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學校具有獨特的教育優(yōu)勢,是因為在校園中具有濃厚的教育氛圍。在此環(huán)境下,學生更容易獲得高質(zhì)量的教育資源,順利完成自身的學習任務。在語文教學活動的設置方面,教師也需主動營造適合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下自主產(chǎn)生提升自身道德修養(yǎng)方面的意識,從而自然實現(xiàn)德育的目的。教師應為學生搭建順暢的溝通渠道,鼓勵學生進行積極地思想交流,并創(chuàng)新性使用各類信息資源,以此豐富學習過程,實現(xiàn)道德品質(zhì)的鍛煉與培養(yǎng)。如在進行《口語交際:我們與環(huán)境》部分內(nèi)容的教學時,教師在正式開展教學之前,可先向?qū)W生提出問題“我們現(xiàn)實的生活環(huán)境中存在哪些問題?”此時學生便會聯(lián)系以往的生活經(jīng)歷進行資料的搜索和總結。此后教師便可展示事先準備好的環(huán)境問題的信息和圖片等資料,讓學生更為真切地感受到環(huán)境污染為人類的生活帶來的負面影響。此后教師再開展德育方面知識的滲透,便可自然輔助學生形成保護環(huán)境、規(guī)范行為等方面的意識,從而引導學生自主完成德育的目標。
三、結束語
總之,在進行德育教育過程,語文教師要結合學生年齡特點,科學的制定更加高效的德育教學方案,從而才能有效提高語文教學水平基礎上,進一步為德育教育工作開展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景華.關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9(26):78-79.
[2]林麗珍.德育無痕滲透有方——小學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方法探析[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9(06):52-53.
[3]陳巖芳.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實踐研究[J].亞太教育,2019(0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