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蔚
摘 要: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能全面適應新時代的發(fā)展要求,在新需求地促進下,初中語文教育教學有了全新變化?!耙匀藶楸尽薄耙陨鸀楸尽北恢匦陆庾x,學生作為教育教學的主體這一觀念逐漸落實下來。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影響學生真正進入課堂。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將課堂還給學生以外,還應該強調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以此鍛煉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新課標?? 主體?? 創(chuàng)新
在實際的教學環(huán)境中,教師應該努力構建積極愉悅的教學氛圍,在語文基礎知識搭建的框架上,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關注學生語文能力的養(yǎng)成,實現(xiàn)最大化語文教育教學效能。本篇文章就教學觀念的改變、學生興趣的激發(fā)、課堂互動這三個方面對初中的語文課堂進行初步探究,努力探尋如何讓課堂更加生動,如何實現(xiàn)課堂上的有效互動等。
一、積極改變教學觀念,找準自我教學定位,以生為本
隨著新課改教學理念的滲透,新型教育環(huán)境下師生的教學角色發(fā)生巨大轉變。在傳統(tǒng)課堂上,教師一直是不可缺少的角色,在教學過程中占據了絕對的主導性地位,而學生更像是附屬存在。教師傳授知識,學生機械地接受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沒有思考空間或者說學生思考空間被大量壓縮,師生之間缺少必要的溝通和交流,學生總是被動接受。
在新型教學環(huán)境下,要以學生為主導,學生才是課堂的核心,這也是以學生為主體這一觀念的主要內容。因此,就老師而言,要關注學生的實際需要,在課堂上注意調整教學節(jié)奏,要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自主思考的能力,把課堂還給學生。如七年級的《驛路梨花》,課文內容生動有趣,閱讀性強,因此課文內容方面老師就不必做過多闡述,而應引導學生關注“梨花”意向,關注文中出現(xiàn)的懸念和誤會,深入挖掘課文內涵。梨花的雙重含義可以在學生對意向和人物形象的分析中逐漸流露出來,那么本篇課文的情感就不難掌握了。就學生而言,學生也要適應自我的角色。學生是有思想的個體,在輕松的課堂氛圍的熏陶下,更能集中精力參與課堂的教學過程,更喜歡主動思考、提出問題。但在這一角色的轉變過程中,也要警惕學生產生惰性。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知識接受渠道單一,邏輯思維沒有得到很好的展現(xiàn),有些學生習慣性等待老師給出答案。學生應該主動去尋找知識,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
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鍛煉語文思維能力
俗話說,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學習的有效性與高質量同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密切聯(lián)系。以初中生的課內外閱讀為例,就初中學生而言,很多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較差,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學生的閱讀量不足、閱讀習慣較差、選擇的閱讀書籍有所欠缺等等,這些因素非常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進而影響學生語文綜合水平的提高。此外,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閱讀偏好,比如說有些學生喜歡看生物相關的書籍,有些學生喜歡看歷史相關的書籍,有些又喜歡看軍事相關的書籍等等,要實現(xiàn)書籍的有效推薦,必須要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愛好,考慮到學生在其他科目中的表現(xiàn)。因而,在初中階段,我們要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占據了重要地位,其作用是不容忽視的。教師在課堂中也要實現(xiàn)大膽創(chuàng)新。老師要大膽、熟練地掌握信息技術,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給學生呈現(xiàn)不一樣的閱讀方式和內容,以初一上學期閱讀書目《朝花夕拾》《西游記》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完成閱讀單的形式對書目的重點內容進行梳理,以繪畫的形式對書目的重要情節(jié)進行展示,從而調動學生閱讀積極性,在繪畫、摘抄的過程中,完成對名著整體內容的把握,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
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的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要有的放矢,循序漸進,持之以恒,讓學生在接受閱讀訓練的過程中,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三、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強調自主、合作與探究,在課堂上形成良好互動
課堂上的互動大多發(fā)生在教師和學生之間,當然也包括學生和學生之間。在語文課堂上,師生之間的互動經常是以問答的形式來展現(xiàn)。但是這種固定的問答方式也會互動陷入一種尷尬的境地。
首先,學習氛圍不可控性。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提問、學生回答以及小組活動這種互動教學模式的運用是非常普遍的。但依據實際的教學情況來看,一是教師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不多,往往學生的思考還未開始或者說沒有深入,這一互動的時間便被迫結束。一是多數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存在緊張心理,所以很難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導致課堂氛圍活躍性不夠,教學有效性不高。其次,學生之間進行的小組活動也具有不可控性。很多學生不能正確地認識小組活動的真正價值,教師有時候也很難全面參與到活動中,因此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跑題、溜號等方面的問題,對學生的學習、思考難以產生真正正面的影響。
因而,在實際的教學課堂中,教師應該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實現(xiàn)真正有效的互動。教學互動不僅僅局限在上課的四十分鐘內,教師可以在課內外都與學生進行互動。以初一上學期精讀課文《貓》為例,教師可以在下課前向學生提出問題,以課后探究的表格為主要形式,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充分的討論,教師在此過程中應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從而幫助學生吸收課本知識。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各種教學法的優(yōu)勢。以初一學期課文《觀滄?!芬徽n為例,本課要求學生透過景物描寫,在理解虛實結合的寫法上感悟作者博大的胸懷和渴望建功立業(yè)的抱負。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小組合作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相結合,從而實現(xiàn)互動教學模式的展開。過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能夠體驗出詩歌的美感,從而對詩歌內容能夠進行深層次的理解。
課堂教與學就是要從實際課堂出發(fā),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最后解決問題,這樣才能有效地提升教學質量。同時,在不斷夯實學生語文基礎的實踐中,也要注重對學生語文文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適應新時代背景下語文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