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英(嘉禾縣人民醫(yī)院 嘉禾 424500)
干眼癥是白內障手術治療后一種常見的并發(fā)癥,極易引起淚腺的性質或量發(fā)生異常,進而引發(fā)淚膜不穩(wěn)定、視覺障礙等現(xiàn)象[1],影響日常生活。本案選取了126例筆者所在醫(yī)院收治的術后出現(xiàn)干眼癥的白內障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行玻璃酸鈉聯(lián)合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滴眼液治療的效果與安全性,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126例術后出現(xiàn)干眼癥的白內障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與《干眼的診斷與治療規(guī)范》診斷標準相符。排除肝腎功能嚴重異常、患有全身性疾病、先天性無淚腺、無淚癥、使用過糖皮質激素或免疫抑制劑。依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單一組與聯(lián)合組,各63例。單一組男性36例,女性 27例;年齡 55~82歲,平均年齡(67.34±5.65)歲;病程 1個月~8年,平均病程(4.63±2.16)年。聯(lián)合組男性35例,女性28例;年齡 56~85歲,平均年齡(68.02±5.24)歲;病程 1個月~10年,平均病程(4.57±2.24)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可進行比較。本研究經筆者所在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知情同意。
1.2 治療方法:兩組均于治療前停止至少1周其他治療藥物的使用。單一組行單純玻璃酸鈉治療,即滴玻璃酸鈉滴眼液(上海信誼金朱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3160)進行治療,3次/d,1滴/次;聯(lián)合組行玻璃酸鈉聯(lián)合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滴眼液(深圳市華生元基因工程發(fā)展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006)治療,即于單一組基礎上滴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滴眼液進行治療,3次/d,1滴/次。兩組均持續(xù)治療8周。
1.3 觀察指標與評判標準:比較兩組臨床治療效果,臨床癥狀全部消失,經裂隙燈檢查雙眼恢復正常為治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經裂隙燈檢查結膜已恢復正常為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經裂隙燈檢查結膜有較小裂隙為有效;臨床癥狀未改善,經裂隙燈檢查結膜裂隙無改變甚至惡化為無效。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記錄兩組治療前后的淚膜破裂時間(BUT)、基礎淚液分泌試驗(Sit)與角膜熒光素染色(FL)水平。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數(shù)據利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聯(lián)合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3.65%,較單一組的77.78%明顯更高,組間比較存在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
2.2 兩組治療前后BUT、Sit與FL水平:經治療,兩組BUT、Sit與FL水平均有所改善,聯(lián)合組治療后BUT、Sit水平較單一組明顯更高,F(xiàn)L水平較單一組明顯更低,組間比較存在顯著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BUT、Sit與FL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BUT、Sit與FL水平比較(±s)
組別B U T(s)S i t(m m/5 m i n)F L(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單一組(n=6 3)聯(lián)合組(n=6 3)t P 6.2 3±1.1 7 6.3 4±1.2 5 0.5 1 0>0.0 5 1 0.2 1±1.9 3 1 2.2 9±2.4 6 5.2 8 0<0.0 5 3.3 4±0.6 2 3.2 5±0.5 7 0.8 4 8>0.0 5 8.4 4±1.5 6 1 0.2 1±1.9 7 5.5 9 1<0.0 5 2.6 7±0.4 5 2.7 3±0.5 4 0.6 7 8>0.0 5 1.0 8±0.2 3 0.6 3±0.1 2 1 3.7 6 8<0.0 5
白內障在經手術治療后,極易并發(fā)干眼癥。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白內障患者術后發(fā)生干眼癥的概率高達20%[2],分析其原因:一方面,術中麻醉劑的應用會導致機體淚膜穩(wěn)定性降低與角膜上皮發(fā)生點狀剝落;另一方面,由于眼部手術引發(fā)的眼表上皮損傷、術后創(chuàng)傷、炎癥反應等均會對淚膜黏液層的黏附功能產生影響,致淚膜穩(wěn)定性降低;此外,角膜處的切口會使得周邊神經的乙酰膽堿運輸出現(xiàn)障礙,致角膜的知覺功能減退。干眼癥會使眼部產生干澀及異物感,視覺功能也有所下降,易出現(xiàn)視疲勞,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玻璃酸鈉是一種源于玻璃體與房水的黏性多糖,具有良好生物容性,且其可依切變力的變化而發(fā)生改變,所以就算是藥液的黏度較高,眼瞼的移動也不會受到較大影響[3]。據報道,玻璃酸鈉的親水性較好,能加快纖連蛋白的釋放與聚積,從而加快角膜上皮細胞的再生[4]。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是一種由51個氨基酸共同組成的細胞生長因子,受體廣泛分布于成纖維細胞、平滑肌細胞、內皮細胞與表皮細胞等眼組織。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可與受體進行結合,使細胞內部發(fā)生級聯(lián)反應,加快DNA、RNA與蛋白質的合成,從而促進細胞的新陳代謝[5]。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會對角膜表皮細胞產生刺激,使其增生,以促進角膜上皮干細胞的增生,加快損傷的修復速度。
本案比較了對白內障術后出現(xiàn)干眼癥行單純玻璃酸鈉治療與玻璃酸鈉聯(lián)合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滴眼液治療的效果與安全性,研究結果顯示,聯(lián)合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單一組(93.65% vs 77.78%),表明聯(lián)合治療的臨床療效更佳;聯(lián)合組治療后的BUT、Sit與FL水平較治療前與單一組治療后均明顯更優(yōu),提示聯(lián)合治療可有效改善臨床癥狀、淚膜的穩(wěn)定性與淚液分泌。
綜上所述,針對行白內障術后發(fā)生干眼癥,給予玻璃酸鈉聯(lián)合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滴眼液治療的臨床療效較佳,且不易產生不良反應,安全性較高,值得在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