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云龍 譚石黨(陽江高新區(qū)人民醫(yī)院內科 陽江 529500)
胃潰瘍屬于消化內科常見的一種消化性疾病,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噯氣、食欲不振、上腹痛、反酸等,嚴重時部分患者可出現(xiàn)出血或胃穿孔等并發(fā)癥,嚴重威脅身心健康[1]。目前,臨床常使用質子泵抑制劑治療胃潰瘍活動期,如瑞巴派特片,以抑制胃黏膜攻擊因子,達到治療效果,短期內可取得較好的療效,但停藥后復發(fā)率較高[2]。胃瘍寧丸為中成藥,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制酸止血的功效,適用于胃脘脹痛或刺痛、嘔吐泛酸、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屬于寒凝氣滯血瘀。本研究就胃瘍寧丸聯(lián)合瑞巴派特片治療胃潰瘍活動期臨床價值進行探討。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86例胃潰瘍活動期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43例。研究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對照組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齡20~73歲,平均年齡(45.27±2.18)歲;病程 0.5~3年,平均病程(1.42±0.87)年。觀察組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齡21~73歲,平均年齡(45.32±2.20)歲;病程 0.5~3.5年,平均病程(1.46±0.89)年。比較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比。
1.2 入選標準:(1)納入標準:①西醫(yī)診斷均符合《內科學》[3]標準;②中醫(yī)診斷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中氣滯血瘀證,主癥:上腹痛、反酸、噯氣、食欲不振,次癥:偶便血、惡心、嘔吐,舌質紫、脈澀,主癥舌脈象必備,次癥兼1~2項即可確診;③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①既往存在胃腸手術史;②合并造血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疾??;③對本研究使用藥物存在禁忌癥;④胃潰瘍穿孔、消化道出血。
1.3 治療方法:對照組予瑞巴派特片(浙江遠力健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 H20010015,規(guī)格:0.1 g),0.1 g/次,口服,3 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胃瘍寧丸(廣州白云山陳李濟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Z44022631,規(guī)格:每丸 3 g),3 g/次,3 次/d,于飯前或痛前鹽水送服。兩組均連續(xù)治療4周,并于治療過程中給予飲食指導,避免食用油炸、生冷刺激、腌制等食物。
1.4 評價指標:①療效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劃分:痊愈:胃鏡顯示潰瘍消失;顯效:治療后胃鏡顯示潰瘍均完全消失,潰瘍部存在輕微炎癥;有效:較治療前潰瘍面縮小50%以上;無效:較治療前潰瘍面縮?。?0%??傆行蕿槿?、顯效率與有效率之和。②中醫(yī)癥候積分:比較兩組治療前、治療4周后上腹痛、反酸、噯氣、食欲不振癥狀,根據嚴重程度評分,分別計0~10分,分數越低癥狀越輕。③記錄兩組治療期間發(fā)生肝腎功能異常、惡心嘔吐、白細胞減少、頭痛頭暈等不良反應。
1.5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21.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對比兩組療效[n(%)]
2.2 癥狀積分:治療前兩組上腹痛、反酸、噯氣、食欲不振癥狀積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上腹痛、反酸、噯氣、食欲不振癥狀積分均降低,且觀察組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對比兩組癥狀積分(±s,分)
表2 對比兩組癥狀積分(±s,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對比,aP<0.05
時間 組別 上腹痛 反酸 噯氣 食欲不振治療前對照組(n=4 3)觀察組(n=4 3)t P治療后對照組(n=4 3)觀察組(n=4 3)t P 7.2 5±0.2 4 7.2 2±0.2 1 0.6 1 7 0.5 3 9 5.3 4±0.1 2 a 3.5 4±0.1 4 a 6 4.0 1 3 0.0 0 0 6.6 8±0.9 8 6.7 2±0.7 5 0.2 1 3 0.8 3 2 5.2 8±0.6 2 a 3.2 9±0.4 6 a 1 6.9 0 3 0.0 0 0 7.4 1±1.3 6 7.3 5±1.1 2 0.2 2 3 0.8 2 4 6.2 9±0.8 7 a 3.6 4±0.6 7 a 1 5.8 2 5 0.0 0 0 6.7 7±0.5 8 6.7 9±0.5 6 0.1 6 3 0.8 7 1 4.7 3±0.3 9 a 3.1 3±0.2 1 a 2 3.6 8 7 0.0 0 0
2.3 不良反應:觀察組出現(xiàn)惡心嘔吐1例,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2.33%(1/43);對照組出現(xiàn)惡心嘔吐2例、頭痛頭暈2例、白細胞減少1例,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11.63%(5/43)。組間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1.613,P=0.204)。
胃潰瘍是消化性潰瘍的一種,指的是發(fā)生在胃竇、胃角、賁門和裂孔疝等部位的潰瘍,是由于幽門螺桿菌感染、胃酸、胃蛋白酶等各樣原因相互作用,造成胃黏膜表面發(fā)生缺損,并且深度達到或超過黏膜下層所致[5,6]。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容易導致出現(xiàn)上消化道大量出血、胃穿孔等嚴重并發(fā)癥,甚至癌變,嚴重威脅生命健康。
本研究結果顯示,相比對照組,觀察組總有效率較高,上腹痛、反酸、惡心、燒心癥狀積分較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略低,表明胃潰瘍活動期使用胃瘍寧丸、瑞巴派特片聯(lián)合治療,可顯著提高臨床有效率,減輕上腹痛、反酸、噯氣、食欲不振癥狀,且不良反應較少。分析其原因為:瑞巴派特是一種新型胃黏膜保護劑,對因Hp感染、非甾體類抗炎藥造成的胃黏膜損傷具有明顯的改善作用??勺饔糜谡麄€消化道發(fā)揮藥理作用,可刺激胃黏膜內源性前列腺素E2的合成,增加胃黏液糖蛋白復合物,使表皮生長因子的表達增強,進而刺激損傷處單層上皮細胞的大量增殖,抑制因Hp誘發(fā)的中性粒細胞激活,增加胃黏膜防御功能;另外還可抑制炎癥細胞浸潤胃黏膜,并抑制幽門螺桿菌的生長,促進胃潰瘍愈合[7,8]。祖國傳統(tǒng)醫(yī)學將胃潰瘍歸于“胃脘痛”“嘈雜”“吞酸”等范疇,認為其病機多與氣血阻滯、濕熱內蘊、飲食不潔、七情內傷有關,治療原則應以理氣健脾、鎮(zhèn)痛行滯、和胃通降為主。本研究使用胃瘍寧丸治療,胃瘍寧丸由高良姜、青皮、赤芍、山藥、白及、白術、烏藥、仙鶴草等諸多藥物組成。白術可補脾益胃、燥濕利水;烏藥、高良姜溫中止嘔、行氣止痛、溫腎散寒;山藥具有滋養(yǎng)強壯、助消化、斂虛汗、止瀉的功效;白及、仙鶴草具有潤肺益腎、收斂止血、消腫生肌的功效;青皮利于疏肝破氣,消積化滯;赤芍可活血祛瘀、清熱涼血;諸藥共用發(fā)揮溫中散寒、理氣止痛、制酸止血的功效[9]。
綜上所述,胃潰瘍活動期使用胃瘍寧丸、瑞巴派特片聯(lián)合治療,可顯著提高臨床有效率,減輕臨床癥狀,且不良反應較少,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