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王冰潔
為了家人健康,不少掌勺人都會傾向于購買“健康食品”。但市面上,所謂的健康食品五花八門,該如何鑒別和選擇?它們真的健康嗎?
超市貨架上,不少乳酸菌飲料標榜著“零脂肪”。但為了保證風味,這類“零脂肪”飲料常會添加白砂糖、果葡糖漿等糖分,或安賽蜜、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等甜味劑?!吨袊用裆攀持改希?016)》建議,成年人每人每天添加糖攝入量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以某品牌乳酸飲品為例,每100毫升包含15克碳水化合物(可理解為糖的含量),但牛奶本身含有的乳糖僅為4.5%。若喝下這瓶500毫升的乳酸菌飲品,便攝入了約50克添加糖,遠超推薦量,不僅熱量高,還給牙齒、血糖等帶來諸多不良影響。安賽蜜、三氯蔗糖和阿斯巴甜等人工甜味劑,可能造成胰島素分泌紊亂。建議大家少喝甜飲料,選擇不加糖的酸奶;市面上的多數(shù)酸奶都會加糖,選購時盡量選擇碳水化合物含量偏低的。
不少人認為無糖食品對健康很友好,尤其對糖尿病患者而言,于是市面上的無蔗糖豆?jié){粉、糕點、餅干等很受歡迎。但有些產(chǎn)品雖然“無添加蔗糖”,卻用麥芽糖漿等糖分代替,升高血糖的效率更高;為了保證風味,還可能添加大量脂肪,并不適合糖尿病患者。
對于素食者來說,大豆蛋白、花生蛋白、小麥面筋等植物蛋白制成的“偽肉”,是補充蛋白質(zhì)的佳品。但這些產(chǎn)品常常高油高鹽,脂肪含量可能比五花肉還高。建議消費者購買后,用水沖泡后食用,或選擇鈉含量、熱量較低的產(chǎn)品。原汁原味的豆?jié){、豆腐,才是補充蛋白質(zhì)的好來源。
多吃果蔬有益健康,但不少人更青睞包裝輕便、易攜帶的果蔬脆片,比如香蕉片、秋葵干等。這類脆片多采用低溫油炸方式,將果蔬的水分炸干,油脂滲入其中,脂肪大幅增加。即使是干燥加工,果蔬維生素流失較多,不如直接吃新鮮果蔬健康。
市面上的果蔬汁飲品五花八門,有的是用濃縮果汁加水制成的,有的甚至不含多少果蔬汁,而是用糖、香精、色素勾兌而成,選購時一定要看配料表。不管是哪種,整體而言,這類飲品的糖含量都較高,且在榨汁加工過程中,損失了相當一部分維生素、活性物質(zhì)和膳食纖維。想要獲得果蔬的全部營養(yǎng),還是買新鮮果蔬;在口腔里“榨汁”比較好,建議每天吃夠“一斤菜半斤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