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興隆
摘 要:進行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課程的整合實踐,是初中數學教師應該做好的重要工作,必須激發(fā)學生們濃厚的學習興趣,耐心指導他們思考問題、大膽想象等,設法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將培育出大批高素質的優(yōu)秀人才,數學教育特色盡顯,長遠規(guī)劃進程的加快指日可待。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作用,讓初中生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所在,他們實現了學科成績的進步和抽象思維的活躍,可在個性化發(fā)展的道路上走得一帆風順。
關鍵詞:初中數學;信息技術;課程整合;實踐分析
引言:信息技術的推廣應用,為數學教育事業(yè)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提供了有利條件,數學教師堅持以生為本、寓教于樂的原則,幫助初中學生理解記憶數學知識,不斷提升認知水平,得以形成和諧的互動關系,數學課堂精彩紛呈,再進行不同學生內在潛能的深入挖掘,信息技術的應用優(yōu)勢越來越大。下面,筆者憑借多年實踐經驗,特意從幾個方面出發(fā),關于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課程的整合實踐進行了有效策略的總結分析,希望能為其他教師提供參考。
1、有效利用信息技術,彌補傳統(tǒng)教學短板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數學教師始終選擇灌輸指導的方式,要求學生學習知識、思考問題,忽視了他們的課堂主體地位,未給初中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綜合實踐提供相應的機會,直接導致課堂教學質量低,師生互動形式化,學生們學科成績的進步空間因此變得十分有限。而有效利用信息技術,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強大功能作用,及時彌補傳統(tǒng)教學的短板,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輕松拓寬初中生的知識視野,使他們發(fā)現數學課程的魅力所在,主動加入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學生探究積極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數學思維非?;钴S,更容易達到有效學習、學以致用的目的[1]。如學習《幾何圖形初步》這一章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教授給學生有關幾何圖形的知識,運用數字視頻展示臺將學生未來會接觸到的幾何圖形展示給學生,因為《幾何圖形初步》是初中一年級要學習的,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接受能力給學生做一個幾何圖形的初步介紹,讓學生對自己所要學習的幾何圖形的知識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利用信息技術增強課堂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傳統(tǒng)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承擔沉重的教學任務,在選材上要準確,而且要確保內容淺顯易懂,可操作性強,再者選擇的內容要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些條件看起來很容易但是疊加起來就給教師的教學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難,降低了工作效率,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讓教師的教學工作更加自由,讓教學變得更加輕松,這樣既節(jié)約了教師的時間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2、有效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趣味教學情境
教師可以多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為學生創(chuàng)造有趣的教學環(huán)境,將枯燥的知識內容轉化成有趣的數學知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升其學習效率[2]。如《全等三角形》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明白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并且找到兩個全等三角形的對應角和對應邊。這個知識點雖然不難,但是由于內容枯燥,學生對其學習興趣不高,因此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模式,創(chuàng)建有趣的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首先,教師可以展示兩幅相同的圖片,并問學生:“這兩張圖片完全一致嗎?”讓學生觀察后進行討論。然后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手段進行驗證,將兩幅圖片重合,發(fā)現兩者是不能完全重合的,因此答案是不同的。最后,教師通過解釋原因引出教材中的知識點“什么是全等”“全等三角形是什么意思”,這樣可以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
3、有效利用信息技術,快速突破教學難點
中學生正處于形象認知階段,而數學學科具有很強的抽象性與深奧性,學生學習數學的最大瓶頸就在于難以突破數學的抽象性與思維的形象性之間的障礙,難以深刻地理解這些抽象深奧的數學知識點。如何突破這一難點,是提高學生的理解水平和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關鍵所在。信息技術可以創(chuàng)設圖文并茂、聲像俱全的教學情境,將抽象深奧的數學知識點寓于直觀的事物與具體的場景之中,讓學生入情入境,引導學生從直觀的情境中獲取直接而豐富的感性材料,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展開由淺入深的思考與思維,進而達到對事物本質屬生的認知[3]。如關于《二次函數圖像》的學習,我們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動態(tài)演示功能“幾何畫板”教學軟件來讓學生直觀而動態(tài)地演示將的圖像向整體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移到后的圖像從而讓學生從直觀的演示中發(fā)現上下左右移動并沒有改變圖像的開口方向、形狀,上下移動橫坐標不變,縱坐標改變;左右移動縱坐標不變,橫坐標改變。接著再引導學生針對上下左右移動來展開深入地分析,進而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二次函數圖像的性質。這樣學生對此知識點的認識就不再是膚淺的機械記憶,而是能夠深入本質的真正理解,提高學生的理解水平與運用能力。這樣學生就可以靈活運用,成功解決此類問題,進而有效地突破這一難點。在函數教學過程中,我安排了較多的通過圖像分析函數解析式、通過解析式分析函數圖像的題目,引導學生運用函數圖像解決問題,使學生在實踐中逐步形成函數的思想方法。應用函數圖像順利開展數學活動,讓學生能在短時間內理解一個抽象數學知識點。
結束語
總而言之,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合理運用,使終身學習不再是口號,使學習者實現了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自主學習的可能性。同時,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教育中的有效應用,妥善解決了數學教學過程中遇到的眾多難題,也為數學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使教學手段更加現代化,使學生體會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學生感受到了學習數學的價值。信息技術能夠拓寬教學途徑,可以優(yōu)化教學手段,并且豐富教學資源,我們要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巨大優(yōu)勢,努力打造全面高效的數學與課堂,繼續(xù)推進整合實踐,從而進一步提高初中生數學知識的學習質量,促進他們個性化發(fā)展目標的順利實現。
參考文獻
[1]張海洋,劉梅.分析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課程的有效整合[J].讀寫算(教師版):素質教育論壇,2018(05)334-335.
[2]高天琪.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9(31)71-72.
[3]王月清.信息技術支持下初中數學課程整合實踐的研究[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9(02)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