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艷
摘要:新課改目前得到了深入發(fā)展,新課改中也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語文教學也在順應新課標的要求進行積極地調(diào)整,全面的提升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而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下課堂更加側(cè)重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強調(diào)互動性,問題是引發(fā)師生互動的最佳方式。但是課堂提問也需要講究科學性和合理性。教師要設置有深度的問題,落實好步步追問的策略,發(fā)揮出問題教學的價值,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zhì)量。
關鍵詞:初中語文;有效追問;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20)18-0104-01
追問其實就是追根究底的進行問,而這種問題的形式也是教學中進行互動和對話的主要的策略。有效的追問能夠引發(fā)學生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有效的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幫助學生對教材內(nèi)容深度的理解和認知,對于提高課堂效率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在語文的課堂中如何才能夠真正的落實有效追問呢?這也是目前初中語文教師需要探究的重要課題。本文針對個人的一些教學經(jīng)驗就課堂中有效追問的策略進行分析,希望能夠給大家提供一些借鑒。
1.在錯誤中追問,解決學生理解偏差
因為學生的年齡限制和生活閱歷的限制,所以在進行文本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并不能夠完完全全理解清楚文本中作者表達的情感,對于作者的意圖或者是主人公的一些態(tài)度也會存在理解上面的偏差,在這種情況下當學生在理解中發(fā)生了錯誤時教師應該及時的進行追問,借助于學生的錯誤進行問題的設定,讓學生能夠獲得對于文本正確的解讀,也同樣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范進中舉》這篇課文時,當閱讀完范進考中了進士喜極而瘋的內(nèi)容后,教師可以設置這樣的問題:范進歷經(jīng)了千辛萬苦才考中了進士為什么會瘋掉呢?從范進的這樣的一個現(xiàn)象學生們感覺到了什么信息。那么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回答。有的學生真的會覺得范進有神經(jīng)病而在這個時候發(fā)作了。那么面對于學生這種錯誤的認識,教師在這個時候就應該順勢追問學生,那么在范進中舉前他的精神狀態(tài)怎么樣呢?考中了之后他的年齡,面對于這種驚喜會瘋掉到底是什么原因?其實在教師給學生設置的一步步的追問下學生就會更容易理解范進瘋掉的真正原因,也會認識到封建科舉制度的危害性,給當時的知識分子所造成的一種嚴重的傷害,這樣一來有效的提高了閱讀教學的效果。
2.對于學生的認知膚淺進行層層追問,加強思想深度
在閱讀教學中,因為學生本身存在著思維的惰性,也就是會導致學生閱讀中不愿意思考,他們對于閱讀文本的理解往往比較的膚淺。但是教師如果直接告訴他們文本深刻的含義,這樣往往是沒有任何教學的效果的。教師應該做的就是要能夠設置追問,通過追問讓學生一步步的走進文本的本質(zhì)中,從而提高學生思想的深度,讓學生對于文本有一個全面的解讀。例如在進行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當學習了百草園的這部分內(nèi)容后,教師給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即作者寫完了百草園的故事,為什么要加入一個美女與蛇的內(nèi)容。學生們針對于教師提出的這個問題分別都有了自己不同的意見,有的學生覺得作者是為了證明長媽媽是一個迷信的人。有的學生覺得作者想告訴大家百草園中有一些不干凈的東西。其實學生的這些想法都是比較膚淺的,為了讓學生能夠真正的領悟文本的意圖。教師應該進行追問:作者對于美女和蛇這個故事是否感興趣呢,我們通過哪些地方能夠看出來呢?這時候?qū)W生通過問題的解答很輕松的認識到了小孩子對于這樣的故事的喜歡,為百草園添加了神秘的色彩,再次說明了它給作者帶來的童年的歡樂。這時候?qū)W生對于本文的解讀也變得更具有了深度。
3.借助于文本有效追問,拓展學生視野
語文所涉及到的內(nèi)容其實是非常豐富的。語文具有著很強的綜合性。那么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如果能夠多角度的引導學生能夠思考問題或者是解讀文本往往能夠開拓學生的眼界,讓學生的思維獲得真正的發(fā)展。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初中語文《社戲》這部分內(nèi)容時,這一篇文本最重要的內(nèi)容就是平橋樂事。教師可以給出學生一個問題讓學生思考,文中的我是什么時令下隨著母親歸省平橋村的。讓學生大致的了解了內(nèi)容之后,教師可以開始追問學生,平橋村給你的印象是什么,作者在平橋村有了什么特殊的待遇,文章的題目明明是社戲為什么主要寫平橋村。借助于教師幾個問題的提出學生會借助于文本對于農(nóng)村的生活進行拼讀,認識到平橋村生活在給作者帶去了童趣的同時也讓作者有了無限的懷念和向往。這時候?qū)W生便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寫社戲時要寫平橋村的目的,也能夠更加深刻的理解社戲這個題目的內(nèi)涵。
結(jié)束語
語文教學中追問是一種有效的手段,也是一種藝術(shù),只有教師會追問,會有效追問,才能夠引導學生從文本的淺層次逐漸的向深層次,邁進。因此,教師要找準課堂追問的時機,進而使學生在教師的層層追問下深化對課文的理解,進而提高初中語文課堂實效。
參考文獻:
[1] 顧正元.淺談語文課堂教學時間的有效性[J].江蘇教育,2016,0(59).
[2] 楊章婉.提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J].求知導刊,2017,0(11).
[3] 陳艷平.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探討[J].科學中國人,2017,0(7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