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銘 朱婧
摘? 要: 為解決傳統(tǒng)動畫角色模型展示系統(tǒng)在變換展示模型形象時,需改動的畫面點過多的問題,引入VR技術,構建一種多視覺動畫角色模型展示系統(tǒng)。硬件部分采用六片式雙高斯物鏡,使用ITO基板,設計一款頭戴式顯示器,系統(tǒng)電路采用單片機控制電路,外接晶振上2個管腳上的對地電容,完成展示系統(tǒng)的硬件設計。軟件部分首先利用二元光學方法計算動畫角色的展示視角,然后利用CSS+DIV布局方式,實現(xiàn)系統(tǒng)的展示程序,完成系統(tǒng)的軟件設計。實驗結果表明,與傳統(tǒng)動畫角色展示系統(tǒng)相比,基于VR技術的多視覺動畫角色模型展示系統(tǒng)在轉換展示模型時,需要變換的畫面點最少,適合運用在實際動畫角色展示中。
關鍵詞: 多視覺; 動畫角色模型; 展示系統(tǒng); 系統(tǒng)設計; VR技術; 系統(tǒng)實現(xiàn)
中圖分類號: TN911?34; TP302?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1004?373X(2020)20?0164?04
Design of VR technology based display system for multi?vision
animation character model
LI Yuming1, ZHU Jing2
(1. Xiangsihu College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Nanning 530008, China; 2.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traditional animation character model display system needs to change too many screen points when changing the display model image, a multi?visual animation character model display system is constructed by introducing the VR technology. In the hardware part, the six pieces double Gauss objective and ITO substrate are used to design a head?mounted display, the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control circuit is applied into the system circuit, and the crystal oscillator on two pins are externally connected to the ground capacitance, so that the display system hardware design is completed. In the software part, the binary optics method is used firstly to calculate the display angle of animation character, and then the CSS + DIV layout way is used to realize the display program of the system, so that the software design of the system is comple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in comparison with the traditional animation character display system, the VR technology based multi?vision animation character model display system needs the minimum number of screen points when transforming the display model. It is suitable for the actual application in the animation character display.
Keywords: multi vision; animation character model; display system; system design; VR technology; system implementation
0? 引? 言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信息化領域的新型技術層出不窮,VR技術憑借著自身的特性,在動畫角色模型展示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1]。VR技術所營造出的環(huán)境是一個與現(xiàn)實世界相對應的、并附有想象力的世界[2]。將這種技術運用到多視覺動畫角色展示中,可以突破傳統(tǒng)展示系統(tǒng)時間和地域的限制,讓更多的參觀者與動畫角色進行互動,其動態(tài)的畫面可以幫助參觀者擁有更多的體驗感受與情感滿足。在動畫角色模型展示系統(tǒng)中運用VR技術,可以展示現(xiàn)實生活中不能存在的畫面,具有重復使用、減少展示成本的優(yōu)點[3]。傳統(tǒng)的多視覺動畫角色模型展示系統(tǒng)在修改展示動畫角色時,需要全部更換畫面點,變更角色的工作過程繁瑣,不利于實際使用。
1? 多視覺動畫角色模型展示系統(tǒng)硬件設計
1.1? 設計頭戴式顯示器
頭戴式顯示器選用有效焦距為75 mm,[f3]的六片式雙高斯物鏡作為投影物鏡的初始結構,調整物鏡視角為40°,然后選用ZEMAX中的Binary 2作為二元面,在保持系統(tǒng)光焦度不變的條件下,使用單透鏡替換第4,第5片這兩片中的雙高斯物鏡,物鏡部分選擇鏡頭直徑為23.6 mm的投影物鏡[4]。外部包裝材質選用ABS材質的塑膠外殼包裝。顯示屏幕選擇OLED顯示屏幕,使用ITO基板,加入輔助電極,實現(xiàn)VR技術的虛擬顯示。整體的頭戴式顯示器設計如圖1所示。
頭盔內部選用內部集成50多個內核的芯片CC2530,使用RF收發(fā)器,采用128 KB的閃存和16 KB的RAM內存機制來滿足不同的動畫角色展示要求[5]。采用32 MHz無源晶振以及23.732 kHz的時鐘晶振模組,傳輸模塊采用雙向傳輸?shù)木W(wǎng)絡匹配模式,配合少量的元器件實現(xiàn)實時傳輸角色展示數(shù)據(jù)。內部芯片以及少量元器件接口的實際連接圖如圖2所示。
手柄部分物理按鍵設計菜單按鈕、觸控板、系統(tǒng)按鈕、扳機鍵以及虛擬手柄按鈕,不同按鈕控制展示系統(tǒng)的不同功能,詳細的按鈕位置如圖3所示。
由圖3所示的按鍵,實現(xiàn)手柄按鍵控制的虛擬展示系統(tǒng),然后設計展示系統(tǒng)內的展示電路[6]。
1.2? 設計展示系統(tǒng)電路
系統(tǒng)采用單片機控制電路,兼容微處理器與管腳,采用32位雙向I/O口,設置3個16位可編程定時/計數(shù)器中斷和2個串行中斷[7]。外部中斷源連接2個讀/寫中斷口線,以便設定三級程序儲存器中的內部RAM,內置看門狗,連接3個16位計數(shù)器[8]。將芯片可編程的串行通道連接片內振蕩器,5個中斷源與時鐘電路相連。整體設計的電路圖如圖4所示。
由圖4所示,單片機外接晶振上2個管腳上的對地電容,將晶振的引腳等效為電容三點式振蕩器,此時的晶振OSC1和OSC2內部就構成了一個或多個反相器串聯(lián),實現(xiàn)展示系統(tǒng)的多視覺效應[9?10]。展示系統(tǒng)電路設計完畢后,設計展示系統(tǒng)所需的軟件,完成動畫角色模型展示系統(tǒng)的設計。
2? 多視覺動畫角色模型展示系統(tǒng)軟件設計
2.1? 計算動畫角色展示視角
多視覺的動畫角色展示過程是由不同視角下的動畫角色構成的,使用二元光學方法計算得到動畫角色在某一量化區(qū)內的視覺角度函數(shù)[t(ξ)],如下:
[t(ξ)=e2πiQk]? (1)
式中:[Qk]為量化角度函數(shù);[i]為偏移角度。不同的展示元件有著不同的旋轉角度,會導致相同動畫角色不同的環(huán)帶數(shù)[11?12]。利用徑向坐標修正不同環(huán)帶數(shù)動畫角色的展示視角,得到:
[ρk=-A1-A21-8πLkA22A2]? ? ? ? ? ? ? (2)
式中:[ρ]為歸一化徑向半徑;[A1]為二次相位系數(shù);[A2]為非球面相位系數(shù);[L]為量化臺階數(shù);[k]為環(huán)帶系數(shù)。計算出動畫角色展示視角后,定義動畫角色變化視點,假設此時的視點坐標為[(x3,y3,z3)T],參考點坐標為[(x4,y4,z4)T],所以此時的變化視點坐標為:
[K=(x3-x4,y3-y4,z3-z4)T] (3)
式中,[K]表示變化視點坐標。計算出變化視點坐標后,利用Java,將需要展示的動畫角色視點數(shù)據(jù)編程到展示系統(tǒng)中,實現(xiàn)多視角虛擬展示動畫角色[13]。
2.2? 展示程序的實現(xiàn)
展示程序采用CSS+DIV布局方式,保證系統(tǒng)不同的動畫角色采用不同的展示風格,使用Java Script技術對展示系統(tǒng)主界面每個展示板塊,并承擔具體制作和每個動畫角色與數(shù)據(jù)層之間的數(shù)據(jù)連接[14?15]。使用Java Script技術中的展示代碼:
if(Input. GetMous eB uttonD own(0)){
StartPosition=Input.mousePosition;
previousPosition=Input. mousePosition; }
if(Input. GetMouseButton(0)){
offset=Input. mousePosition?previousPosition;
previousPosition=Input. mousePosition; }
展示不同風格的動畫角色。引用Java轉換代碼:
using UnityEngine;
using System.Collections;
public class RotateCube : MonoBehaviour
{[Header("6:"")] [Range(1,10)] publicint RotateCount=2:
[Header("6:")]}
public int stepSensitive = 5;
[Header("]public boot activeModel = true;
private bool ifACtive = false;
string[]Msg = new string[]{" "};
private void OnMOUSeDOwnQ
轉換動畫角色的不同視角,實現(xiàn)多視覺展示動畫角色模型,完成多視覺動畫角色模型展示系統(tǒng)的軟件設計。
3? 仿真實驗
3.1? 實驗準備
實驗準備展示系統(tǒng)承載處理器,采用當下主流的PC機的一般配置,編譯以及運行環(huán)境均采用常用工具,詳細的參數(shù)如表1所示。
實驗所需的頭盔顯示器的詳細參數(shù)和成像要求如表2所示。
將待展示的動畫角色模型,分別使用2種傳統(tǒng)模型展示系統(tǒng)與基于VR技術的多視覺動畫角色模型展示系統(tǒng)進行仿真實驗,統(tǒng)計對比3種系統(tǒng)在改變展示動畫角色模型時,所要改動的畫面點數(shù)量。
3.2? 實驗結果
3種展示系統(tǒng)在展示相同的動畫角色模型時,最終呈現(xiàn)出相同的展示效果,在變換角色模型時所要變換的畫面點個數(shù)如圖5實驗結果所示。
將系統(tǒng)展示的動畫角色模型空間看作一個三維立體坐標空間,操作3種系統(tǒng)全部由一個動畫角色向另外一個角色轉換。由以上3個實驗結果圖可知,傳統(tǒng)展示系統(tǒng)1在轉換過程中,橫、縱、垂直方向需要轉換的畫面點最多;傳統(tǒng)展示系統(tǒng)2橫向變換的畫面點較多,縱向與垂直方向所要轉換的畫面點較少;而基于VR技術的多視覺動畫角色模型展示系統(tǒng)在3個方向內所要轉換的畫面點最少,減少了系統(tǒng)處理畫面點數(shù)據(jù)的數(shù)量,實用性更強。
4? 結? 語
社會發(fā)展造就了文化的百花齊放,科學技術應用在文化傳播中,特別是動畫模型展示上,可以豐富觀賞者的視覺享受。本文設計頭戴式顯示器,計算動畫角色的展示視角,組成基于VR技術的多視覺動畫角色模型展示系統(tǒng),改善了傳統(tǒng)展示系統(tǒng)的不足,對動畫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起到了發(fā)展作用。
參考文獻
[1] 李成,汪沛,畢篤彥.基于交叉視覺皮質模型的真實圖像再現(xiàn)方法[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18,47(2):272?278.
[2] 黎子聰,梁君達,許家榮,等.變形圖驅動的人體與臉部網(wǎng)格模板擬合系統(tǒng)[J].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學報,2019,31(6):919?928.
[3] 趙浩新,俞敬松,林杰.基于筆畫中文字向量模型設計與研究[J].中文信息學報,2019,33(5):17?23.
[4] 王超,高正紅,張偉,等.自適應設計空間擴展的高效代理模型氣動優(yōu)化設計方法[J].航空學報,2018,39(7):45?63.
[5] 靳小龍,穆云飛,賈宏杰,等.集成智能樓宇的微網(wǎng)系統(tǒng)多時間尺度模型預測調度方法[J].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2019,43(16):25?43.
[6] 陳丁,余奕甫,康國劍,等.基于視覺的模型燒蝕形貌實時測量方法[J].宇航材料工藝,2019,49(4):84?89.
[7] 郝潔,李高峰,孫雷,等.基于視覺標志間相對位姿的可變形臂標定方法[J].自動化學報,2018,44(8):1413?1424.
[8] 曾子明,宋揚揚.面向文化遺產(chǎn)領域的移動視覺搜索模型研究[J].圖書館論壇,2019,39(3):64?71.
[9] 于蒙,馬曉蕓,陳剛.基于反射感知模型的人臉識別算法研究[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19,55(11):199?203.
[10] 胡珉,劉妼雯.基于VR的隧道火災疏散指揮訓練系統(tǒng)[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8,28(5):185?190.
[11] 張吉林,岳俊,譚瑤,等.鉆孔三維可視化系統(tǒng)構建與應用[J].煤炭技術,2017,36(10):106?108.
[12] 黃險峰,韋尚佑.博物館展示空間采光設計的優(yōu)化策略[J].土木建筑與環(huán)境工程,2018,40(4):94?102.
[13] 張宗存,丁學專,楊波,等.超大幅寬低畸變成像系統(tǒng)設計與分析[J].紅外與毫米波學報,2017,36(6):732?738.
[14] 史兵,段鎖林,李菊,等.基于無線傳感器網(wǎng)絡的室內移動滅火機器人系統(tǒng)設計[J].計算機應用,2018,38(1):284?289.
[15] 張法全,馮帥,肖海林,等.礦燈智能充電監(jiān)測管理系統(tǒng)設計[J].工礦自動化,2017,43(12):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