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娟,張龍梅,傅 民,魏 蕓
(1.慶陽市人民醫(yī)院,甘肅 慶陽 7450000;2.隴東學院 岐伯醫(yī)學院,甘肅 慶陽 745000)
子宮內膜是子宮內壁的一層粘膜組織,功能層受卵巢性激素的影響會發(fā)生周期性變化和脫落[1]。子宮內膜病變是指發(fā)生于子宮內膜的各類病變的總稱,常見的子宮內膜病變有子宮肌瘤、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炎癥、子宮內膜異常增生、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腺肌癥、子宮內膜癌等。子宮內膜病變初期臨床癥狀及體征不明顯,因此比較容易被忽視,但疾病的發(fā)展演變較為迅速,隨病情加重會影響女性的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因此對子宮內膜病變進行早期診斷具有較大的臨床意義。傳統(tǒng)診斷子宮內膜病變的方式普遍以刮宮、宮腔鏡檢查等為主,隨著醫(y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影像學檢查得到了極大的改進與發(fā)展,被廣泛用于臨床疾病診斷中,效果顯著,深受臨床醫(yī)生及患者的認可與好評[2]。影像學檢查包括:常規(guī)腹部超聲、輸卵管造影、宮腔聲學造影、陰道超聲檢查等,其中,以經陰道超聲檢查操作最為便捷[3],現(xiàn)在應用較為廣泛,分辨力高、成像清晰,風險較小,無創(chuàng)傷,經濟實惠,診斷準確率較高,對于子宮內膜病變診斷有著重要意義[4]。本文通過對子宮內膜病變患者進行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對其診斷子宮內膜病變的優(yōu)越性及準確率進行分析探討。
選取2017年2月到2019年2月之間在慶陽市人民醫(yī)院婦產科就診婦科檢查疑似子宮內膜病變患者178例,均接受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及病理學檢查,年齡在20到64歲之間,平均年齡42歲,患病周期1-5年不等,平均患病周期為3年。
1.2.1 經陰道超聲檢查方法
對所選患者均采用GEE6彩色超聲診斷儀進行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子宮,其探頭頻率在5-10MHZ之間[5]。檢查床鋪一次性墊巾,受檢患者排尿后采用膀胱截石位躺于檢查床上,暴露外陰部,適當墊高臀部,對陰道超聲探頭進行消毒,涂抹耦合劑,套安全套(每個患者更換一次),再次給探頭表面涂抹消毒耦合劑,從陰道外口經陰道輕輕放入探頭至陰道穹窿處,分別采用縱切、橫切、斜切面,并旋轉探頭多個切面和角度對患者的子宮進行完整的掃描。通過對子宮內膜位置、厚度、回聲、形態(tài)、血流及有無占位性病變等情況進行綜合觀察分析,對患者的子宮內膜病變做出超聲影像診斷。
1.2.2 研究方法
本項目采用回顧性研究,對擬診子宮內膜病變的178例患者的陰道超聲檢查與病理學檢查結果對比分析,計算經陰道超聲檢查子宮內膜病變的診斷準確率,并分析其優(yōu)越性及臨床應用價值。
通過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診斷及病理檢查診斷(準確率100.00%)對比,觀察子宮內膜增生、子宮內膜息肉、子宮腺肌癥、子宮粘膜下肌瘤和子宮內膜癌等子宮內膜病變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診斷的準確率,以此探究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對子宮內膜病變患者的臨床診斷和治療帶來的價值及其意義。
本次試驗的數(shù)據(jù)均通過SPSS20.0進行分析,其中采取t檢驗數(shù)據(jù),并且用百分比進行表示,當P<0.05時,則說明本次試驗滿足了統(tǒng)計要求。
與病理檢查診斷結果(準確率100.00%)對比,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在子宮內膜病變中的診斷準確率(如表1所示)分別為:子宮內膜增生癥診斷準確率為95.34%,子宮內膜息診斷準確率為83.33%,子宮腺肌癥診斷準確率為84.85%,子宮粘膜下肌瘤診斷準確率為97.56%,子宮內膜癌診斷準確率為92.00%。平均診斷準確率為91.10%。通過對比子宮內膜病變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和病理學檢查兩種檢查方式的診斷結果,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子宮內膜病變的診斷準確率較高,二者無較大的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表1 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子宮內膜病變的診斷準確率(n,%)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女性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壓力也不斷增加,飲食起居不規(guī)律,影響生活習慣及身體機能,導致內分泌功能紊亂,增加了子宮內膜病變發(fā)生率,導致子宮內膜病變呈不斷上升趨勢,嚴重危害了女性的身心健康。子宮內膜病變是臨床常見的婦科疾病,主要包括以下5種類型,其臨床表現(xiàn)及超聲影像如下:
3.1 子宮內膜增生主要是指患者子宮肌層和腺體的異常增生[6],臨床表現(xiàn)可見經期延長,月經量增多,不規(guī)則陰道流血等。有一定的癌變傾向,不典型性增生癌變率較高,一般在8%~45%左右,因此早期診斷及治療該病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患者一般表現(xiàn)為子宮內膜異常增厚,與子宮肌層分界清晰,厚度超過15mm,呈高回聲均勻型和不均勻型回聲,有時也可見無回聲,CDFI:彩色血流信號不明顯。在本次研究的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診斷中,子宮內膜增生診斷準確率為95.34%。
3.2 子宮內膜息肉主要是由于子宮內膜局部過度增生導致的一種常見婦科疾病。臨床表現(xiàn)為月經間期出血,月經周期延長,月經量增多,不規(guī)則陰道流血,小腹墜痛,分泌物增多或血性分泌物。采用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患者表現(xiàn)為宮腔內可見單個或多個高回聲團塊,或可見不均勻低回聲團塊,其病變邊界清楚,形態(tài)規(guī)則,內部回聲均勻,周圍可見較弱回聲環(huán)繞或高回聲氣體線,子宮內膜基底完整,CDFI:彩色血流信號不明顯或可見點狀及短棒狀血流信號。在本次研究的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診斷中,子宮內膜息肉診斷準確率為83.33%。
3.3 子宮腺肌癥是一種常見的內源性子宮內膜異位癥,臨床表現(xiàn)可見進行性加重的痛經,經期延長,月經量過多,嚴重者可引起貧血,甚至可導致不孕不育,有時也可形成子宮腺肌瘤。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顯示患者子宮呈球形增大,子宮內膜線居中,回聲增高,子宮肌層回聲普遍性增高,分布不均勻,有時可見子宮肌層回聲減低,病變局域分布以后壁多見,不對稱性子宮增大,前后壁不對稱,后方隆起,子宮內膜可前移,子宮前壁肌層厚度及回聲正常,后壁增厚,回聲多不均;子宮體積增大,形態(tài)不規(guī)則,可見局限性回聲減低區(qū),與正常肌層分界不清,有出血時,肌層內可見局灶性不規(guī)則無回聲,大小不等,內部呈云霧狀,CDFI:子宮內可見星點狀、條狀、放射狀排列較正常增多的血流信號,阻力指數(shù)常大于0.50,在嚴重的子宮腺肌癥中偶爾可見低阻力型動脈頻譜,靜脈頻譜常見。子宮腺肌癥較輕時,超聲僅可見子宮內膜與肌層分界不清,肌層回聲欠均勻,無明顯特異性,聲像圖改變不典型,所以子宮腺肌癥的漏診率比較高,臨床診斷中要結合有無進行性加重的痛經病史。在本次研究的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診斷中,子宮腺肌癥診斷準確率為84.85%。
3.4 子宮粘膜下肌瘤作為現(xiàn)階段常見的一種婦科良性肌瘤[7]135-136,臨床表現(xiàn)為經期延長,月經量過多或周期紊亂。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患者子宮粘膜層??梢娖突芈晥F塊,或可見強回聲及不均勻回聲團塊,表面覆蓋黏膜層,向子宮內膜及宮腔凸入,邊界清晰,形態(tài)多規(guī)則,內部回聲多均勻,較大肌瘤可導致子宮內膜移位,子宮內膜基底不完整,CDFI:瘤體周圍可見與子宮肌層相連的條狀較豐富血流信號。在本次研究的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診斷中,子宮粘膜下肌瘤診斷準確率為97.56%。
3.5 子宮內膜癌是一種上皮惡性腫瘤,僅次于宮頸癌[8],多發(fā)生于絕經期女性,是生殖系統(tǒng)常見的三大惡性腫瘤之一,其死亡率較高。通過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可見:早期病灶細小,僅表現(xiàn)為子宮內膜少許增厚,回聲均勻,與內膜增生過長難以鑒別,隨病情進一步發(fā)展,可見子宮內膜增厚,回聲較均勻或不均勻,表現(xiàn)為高回聲,邊界不清晰[7]135-136。生育期女性子宮內膜厚度大于12mm,絕經后女性子宮內膜厚度大于5mm,增厚的子宮內膜呈不均勻弱回聲或強弱不等的局灶性或彌漫性混合回聲。當病變堵塞宮頸管時,可見宮腔線分離,腔內見液性暗區(qū)或散在弱回聲,宮腔積液;病變累及肌層時,局部子宮內膜與肌層分界不清,肌層呈局限性不均勻低回聲,與正常肌層邊界不清。當病變面積較大時,肌層增厚,回聲不均勻減低,正常子宮結構難以辨認。早期子宮形態(tài)多無明顯變化,晚期可見子宮增大、形態(tài)失常、輪廓不清,與周圍組織界線不清,宮頸肥大或變形,回聲雜亂增強,宮頸管顯示不清,當腫物向宮腔內生長時,引起宮腔擴張、子宮變形、肌層變薄,超聲難以將其與真正浸潤的肌層相區(qū)別,從而造成診斷錯誤[9];CDFI:可見較豐富的條狀、短棒狀或點狀彩色血流信號;頻譜多普勒可見異常低阻力型動脈血流頻譜,舒張期血流豐富,阻力指數(shù)低于0.40,大多低至0.35以下,收縮期血流速度常高于20cm/s,有時可達40cm/s以上。在本次研究的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診斷中,子宮內膜癌診斷準確率為92.00%。
在子宮內膜病變診斷中,病理學診斷是金標準,主要是采用分段診刮法,在操作過程中主要依靠臨床醫(yī)生的經驗,判斷患者病變程度,此診斷方法對小病灶疾病診斷漏診率較高。因為醫(yī)生在臨床操作中的盲目性易產生較大的創(chuàng)傷,致使患者的出血量增多,引發(fā)子宮穿孔及術后感染等并發(fā)癥,給患者帶來不必要的痛苦。
隨著科技發(fā)展,醫(yī)療技術水平不斷提高,超聲診斷技術也在迅速發(fā)展,在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診斷有快捷方便、無創(chuàng)安全、實時顯像、圖像清晰、診斷準確率高等諸多優(yōu)點,已廣泛應用于臨床診斷。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診斷與臨床診斷符合率較高,是因為與傳統(tǒng)的腹部超聲檢查相比,經陰道超聲檢查的探頭頻率較高,檢查時探頭緊貼宮頸,無需膀胱充盈,探查角度較大,不受多重反射和肥胖、腸氣等因素影響,干擾少,能清晰準確地顯示盆腔臟器的聲像圖,在子宮內膜病變的檢查診斷過程中,可以直接觀察子宮內膜的回聲、形態(tài)、厚度及有無占位性病變情況,可清晰地了解到子宮內膜病變的血流、與肌層關系及子宮內膜邊界之間的變化情況,為臨床診斷及治療子宮內膜病變提供可靠的診斷依據(jù)。
本項目研究結果顯示,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診斷子宮內膜病變的準確率高達91.10%,對進行早期子宮內膜病變的診斷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和意義。病理檢查診斷雖然診斷準確率高,檢查需要依靠醫(yī)生的主觀經驗判斷,操作具有盲目性及局限性,對病灶范圍較小者漏診率高[10],且存在一定創(chuàng)傷,給患者帶來不必要的痛苦,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現(xiàn)在應用較為廣泛,檢查方便快捷,同時風險較小,無創(chuàng)傷,經濟實惠,診斷準確率較高,對子宮內膜病變的早期診斷及治療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