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海寧
摘 要:近來,我們的新課程改革實驗在如火如荼的進行,在新課程教學改革的環(huán)境下,廣大教師對課改實驗工作的熱情日趨高漲,大多數教師的課堂教學也都貫徹了新課程改革理念,但是,部分教師走進了新課程改革的誤區(qū)中,以至于教學行為與新課程理念相去甚遠,影響了新課程實驗工作的順利推進。本文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和身邊的事實,就教師角色認識的誤區(qū)、教學方法上的誤區(qū)以及學習方式上的誤區(qū)三個方面來淺談對新課程改革中的誤區(qū)的認識。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誤區(qū);教學
近來,我們的新課程改革實驗在如火如荼的進行,在新課程教學改革的環(huán)境下,廣大教師對課改實驗工作的熱情日趨高漲,大多數教師的課堂教學也都貫徹了新課程改革理念,他們努力工作、積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實效。但是,不容忽視的是部分教師對新課程的精髓還沒有真正理解,走進了新課程改革的誤區(qū)中,在教育教學中還存在較為嚴重的形式主義,以至于教學行為與新課程理念相去甚遠,影響了新課程實驗工作的順利推進。下面本人將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和身邊的事實,淺談對新課程改革中的誤區(qū)的認識。
一、教師角色認識的誤區(qū)
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與學生的關系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強調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要產生互動、共鳴,學生之間要合作交流??朔残怨噍敗k代替等現象,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有些教師對這一改革精神產生了誤解,認為教師的作用不重要了,由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在課堂上開始謹小慎微,唯恐講多了,寧可多讓學生自己去“領悟”,也不“包辦代替”。
改革中反對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并不是淡化教師的作用,倡導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絕不是要削弱教師的主導作用,而是對教師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熟練把握教材和學情,對重點、難點、疑點講深講透,使學生達到融會貫通。同時注意講解的方式方法,做到啟發(fā)引導,講學生所需,抓講解的時機,注重實效。做到講練結合,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由此可見,新課程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的主導地位不是削弱,而應當是加強。
二、教學方法上的誤區(qū)
教學方法是為教學內容服務的,并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目的。因而,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方式時,就應該以學生為本,堅持科學適度原則,既要選擇那些具有典型性、科學性、教育性和針對性的教學材料,又要采用最能使學生把握教學內容和提高自身能力的教學方法。而現實中部分教師卻舍本逐末,單純?yōu)榱嘶顒佣顒?,這就違背了新課程改革的本來意義了。
1.只圖課堂氣氛活躍,忽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和訓練。
有的教師認為新課程強調“三維目標”,“雙基”就無關緊要了,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主要精力用在了如何讓課堂氣氛“熱鬧”上。特別是對于低年級的學生,問題過易過多,容易滋長學生隨心所欲、混水摸魚的學習傾向,使教學出現隨意性和盲目性。最重要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卻沒有掌握牢固。課后,進行測試,學生竟然連課本上的基本內容都回答不出來。類似的情況在每個學科中都有不同程度的體現。
2.濫用多媒體手段
現代化教學手段普及了,多數教師在上課時都使用多媒體,這對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大有好處。但每節(jié)課都用花花綠綠、有聲有色的多媒體課件來展示,不僅教師手忙腳亂,學生也會出現視覺疲勞,更嚴重的是學生長期處于各種圖畫的誘惑下,他們習慣了感官刺激,就不再去深入思考,甚至有可能變得不會思考。教師應該在教學實踐中認識到:多媒體教學課件只是一種教學的輔助技術,教師仍是整堂課的引導者,而不是簡單的操作者。利用多媒體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發(fā)揮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和優(yōu)勢,同時盡量避免多媒體在教學中的缺點。
3.課堂沒有批評,言不由衷的鼓勵大行其道。
新課程改革認為課堂教學應該以鼓勵、賞識、贊揚為主,因為這樣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信心,更主要是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出一種和諧、民主、平等、生動地的課堂環(huán)境。這當然是值得提倡的。但是當前許多教師對這個觀點存在認識誤區(qū)。對賞識沒有一個限度,無限制的膨脹。而且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尚未成熟的、正處在成長發(fā)展期的學生,他們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又缺少生活經驗,這既需要教師的諄諄教導,又需要紀律、制度的嚴格約束,一味的贊賞,缺少批評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教師及時和中肯的批評和指正,可加強學生的規(guī)范意識,讓學生學會負責,培養(yǎng)起責任心,這對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非常有利;另外批評還是一種挫折教育,能培養(yǎng)學生勇于正視自己的錯誤和改正錯誤的心理承受力,從而養(yǎng)成從容面對困難,勇于進取的意志品質。當然,批評應以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為目的,以尊重學生的人格為前提,注意批評的時機和方式,不可變成歧視、懲罰,甚至體罰。
4.課堂教學由“滿堂灌”變成“滿堂問”,一問到底的“雙向交流”太多太濫
新課程改革要求“有效教學”, 教師以問題為引導學生自主進行探究性學習。新課程把自主探究性學習作為改革的突破口,主要是為了從根本上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部分教師卻理解偏差了,在整整一節(jié)課內,總是拿一些思維含量太低的問題來發(fā)問不止,用學生通過翻閱教材內容就能作出的響亮回答來代替自己的講授,看似師生互動頻繁,教材的知識點也都涉及到了,但學生的思維能力并沒有得到任何實質性的提升。至于需要認真探究剖析的深層次問題卻一帶而過了。這樣的課堂教學,除了熱鬧之外不能給學生更多的啟發(fā)。
5.教學情境過多,教學方法雜亂,讓學生目不暇接。
有的老師在短短的一節(jié)課里,安排過多的教學形式,如一會兒討論、一會兒表演,一會兒又合唱等等,把課堂搞成雜亂的“集市”或者幻燈片、多媒體影象放映等多種先進教學手段,視聽畫面過雜,晃動頻繁,讓學生眼花繚亂。
教學情境多和教學方法雜,一方面會導致學生疲于應付,對教學重點和難點難于把握;另一方面,也剝奪了學生自由思考、自由想象、自我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
三、學習方式上的誤區(qū)
1.自主學習就是自由學習。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而在實際的教學中有的教師斷章取義,只記住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不顧學生的實際,片面地把自主學習理解為自由學習,而實際上進行的是“放羊式”教學,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全都由學生自己去完成,教師倒無所事事,這樣表面上看起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但由于教師的主導地位沒有發(fā)揮出來,無法激活學生的思維,難以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2.合作學習就是合伙學習。合作學習是現代教育的一種有效形式,同時也是新課程中體現新型學習關系以及培養(yǎng)學生素質的有效途徑之一。課程標準把“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這充分肯定了合作學習能從許多方面促進學生更加生動、活潑地學習。而且也有利于學生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探索能力??墒怯行├蠋熀唵蔚匕阉斫鉃楹匣飳W習,只是前后左右同學之間臨時組建學習小組,互相問答和討論而已,而討論的問題零碎、膚淺,思維價值不高。或者分配任務后,小組里完全由個別同學完成任務,其他的組員卻無所事事。這樣實際上師達不到合作學習的目的。因此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明確思路,分工細致,責任到人,以一個合作學習的指導者、組織者、評價者的身份參與全過程,并且科學監(jiān)控,使合作學習在一種流暢嚴謹的氛圍中進行,使合作學習成為學生求知的科學快捷的通道。
四、結語: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對新課程教學改革內涵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也就存在著不少的誤區(qū)。這就要求我們廣大教師在課改大潮中,站在科學發(fā)展觀的高度進一步加強學習、加強探究、認真實踐,全面落實課程目標,盡快走出新課程教學改革中的認識誤區(qū),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彭玉華.華東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