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海蘭
摘?要:導學案是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chǔ)上出現(xiàn)的,其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的自主學習效率有所提高,進而在初中英語教師的教學課堂中發(fā)揮自己的主體作用。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nèi)收獲更多的知識和能力。但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導學案有效的基礎(chǔ)上,為此初中英語教師要做的就是對導學案的設計原則進行研究。本文筆者基于此,提出了參與化、問題化和方法化三個原則,并且在本文中展開了詳細的介紹。
關(guān)鍵詞:導學案;設計與應用;初中英語
在新課程理念的影響下,傳統(tǒng)“以師為本”的初中英語教學模式已經(jīng)逐漸滿足教學需求,取而代之的是“以生為本”的教學模式。在該教學模式中,初中英語教師需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因而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是不可缺少的。因為學生的形象思維讓他們無法對抽象的英語知識有直接而深刻的理解,學習起來也頗有難度。此時初中英語教師就需要通過導學案來對學生予以一定的幫助,進而讓他們更好地學習英語知識和培養(yǎng)英語能力。
一、參與化原則
導學案所面對的使用對象是全體學生,因而初中英語教師在設計導學案的時候首先需要遵循的原則就是參與化原則。這一原則是考慮到學生的英語基礎(chǔ)和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差距,教師需要在導學案中有所體現(xiàn)。如關(guān)于導學案中的學習目標,初中英語教師就需要分基礎(chǔ)、理解、應用和擴展四個層次。該目標的難度逐級遞增,學生需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一步一步地進行實現(xiàn)。不管學生最終完成了幾層學習目標,教師所看的是學生為之所付出的努力。例如:在進行《How much are these socks?》這一單元導學案的設計中,筆者為學生所設計的基礎(chǔ)性學習目標就是課本上一些單詞的學習和記憶,如pants\sock\shirt\sweater\skirt等;筆者為學生所設計的理解性學習目標是將這些英語單詞應用到簡單的句型中去,如“How much is\are..?”;筆者為學生所設計的應用性學習目標為研究英語句型的應用場合;筆者為學生所設計的擴展性學習目標則是讓學生自己設計對話場合,進而將自己所要學習的英語知識都包含在其中。筆者會對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學習要求,這一要求是隱形的,一旦學生沒有達到要求,筆者就會詢問學生原因,并且對其進行適當?shù)膽土P。
二、問題化原則
導學案中的“導”字的含義就是引導學生展開自主學習,為了實現(xiàn)導學案的這一功能,初中英語教師在設計導學案的時候就需要遵循問題化原則。也就是說,初中英語教師要將學生需要學習的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進而引發(fā)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思考和探究。這樣的話,學生就能夠通過思考對英語知識有自己的理解,也因此能夠在課堂上說出自己的觀點,發(fā)揮自己的主體作用。例如:在進行《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這一單元的導學案設計過程中,因為when和what time引導的特殊疑問句是學生需要學習的重點知識,也是筆者教學的難點知識,因為學生無法對兩者進行有效的區(qū)分。此時筆者就會在導學案中向?qū)W生提出這樣的問題:1.What time和When的常見句型都有哪些呢?2.通過這些句型你們能夠看出兩者之間的用法有什么區(qū)別呢?由此引導學生展開思考和研究。即使學生沒有得出“What time 用來詢問具體的時間點”和“When既可以用來詢問具體的時間點,還可以用來詢問時間段”這兩個結(jié)論,他們也有著自己的想法,可以和筆者在課堂上一起討論。
三、方法化原則
導學案中還需要包含的是學習方法的指導,這也就是方法化原則,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還能夠培養(yǎng)自己的學習能力。在遵循該原則的過程中,初中英語教師不能直接將學習方法展示給學生,而是要讓學生在使用的過程中去自主探索。這樣的話,學生就能夠?qū)W習方法有較為深刻的印象。因而初中英語教師在導學案中所呈現(xiàn)的就是使用學習方法的過程,最后會讓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總結(jié)。例如:當筆者要求學生展開課本中的文章閱讀的時候,并沒有告訴他們該如何閱讀才能夠取得有效的閱讀效率,而是告訴他們用多長時間去看文章的哪一段,以及達到怎樣的閱讀要求。這樣的話,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就會思考為什么閱讀這一段內(nèi)容要用的時間長一點,而閱讀另一段內(nèi)容所用的時間短一點,接下來他們就會分析這兩段內(nèi)容之間的區(qū)別,并在此過程中進行閱讀方法的總結(jié)。筆者會要求學生將思考和總結(jié)的結(jié)果都記錄下來,進而在課堂上有與其他學生和筆者交流討論的基礎(chǔ)。這樣的話,學生對最終所得到的閱讀方法就會有深刻的理解和應用。
總而言之,導學案的質(zhì)量是決定初中英語教師課堂教學活動成敗的關(guān)鍵因素,因而教師在設計的時候就需要考慮諸多因素,遵循諸多原則。這些因素和原則都是在“以生為本”的基礎(chǔ)上產(chǎn)生的,因而初中英語教師在設計導學案的時候,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這樣的話,學生就能夠輕松地接受并且看懂導學案,進而在導學案的引導下有較高的自主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朱素菊.初中英語導學案的設計與應用[J].教書育人,2017(22):45.
[2]黃美燕.淺析預習導學案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教研論叢,2017(05):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