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中,筆者結合實際教學情況,運用相關理論知識,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果提升的具體措施進行詳細的論述分析。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果;措施
【作者簡介】王建新,甘肅省天水市清水縣金集鎮(zhèn)學區(qū)。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工作的主要形式,也是新課改工作的核心部分,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僅僅是提升學校教學改革水平的基礎,同時也是課程改革成效的重要衡量標準。從教學現(xiàn)狀來看,許多教師在小學高年級英語教學過程中遇到一些困惑,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學生對英語提不起興趣,經(jīng)常在被動的狀態(tài)下進行學習,這樣一來不僅學生學得非常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會經(jīng)常感覺力不從心,無法為學生提供實質性幫助。鑒于這種教學狀況,提高英語教學有效性就成為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需重點思考的問題,下面筆者將對具體的措施進行論述。
一、 創(chuàng)設一種輕松愉悅的教學情境
小學生受到年齡的限制,在學習過程中往往無法做到長時間的全神貫注,但是教師也要認識到,小學生的思維可塑性較強,在學習過程中思維比較活躍,這種年齡段上的獨特優(yōu)勢對于英語學習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因此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教師要根據(jù)課堂教學的具體情況,選擇一些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教學素材,進而從根源上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例如在寫作教學當中,教師可以通過不同教學方式的合理運用,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從而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提升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自信心。筆者在英語寫作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寫過一篇名為“My family”的作文。筆者在教學開始之前,先通過多媒體手段向學生播放一段有關家庭成員特點以及所發(fā)生的趣事的小視頻,之后讓學生分別描述一下自己家庭成員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點等。為了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筆者通過分組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重點加強語式、語法方面的交流。在正式寫作開始之前,筆者要求學生首先用中文對自己的家庭成員進行描述,之后將其轉化為英語形式。對于寫得比較好的學生,筆者將文章在班級中展示,并給予一定的獎勵。通過這種營造情境、循序漸進的方式,能夠使學生逐步建立起英語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化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最終全面提升英語課堂的教學效果。
二、充分發(fā)揮教師本身的引導作用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在課堂中往往充當?shù)氖且粋€灌輸者的角色,按照既定的教學計劃將知識傳授給學生。這種教學方式雖然在知識的傳授量方面有足夠的保障,但是長此以往,學生與教師之間會逐漸產(chǎn)生一種疏遠的情緒,進而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在教學模式優(yōu)化改進的過程中,教師要擺脫先前所固有的那種高高在上的形象,充分發(fā)揮自身在教學工作中的引導作用,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伙伴,這樣一來學生就會對英語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愿意跟著老師的節(jié)奏進行深入的英語探究。例如在三年級下冊教材Unit6“Where is my eraser”一課的教學中,筆者使用了情景交際的方式,讓學生在日常交流中通過標準的句式向別人問詢東西在何處。筆者將班級的學生進行了分組,之后讓學生在講臺上進行模擬對話:一名學生的物品找不到了,另一名學生告訴其物品的具體方位,學生在找到物品之后要對另一名學生表示感謝。在模擬對話的過程中,若學生遇到不熟悉的物品生詞,筆者要及時上前給予指導。通過這種情景交際訓練的方式,使枯燥的教學內(nèi)容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對于一些生詞和句式的記憶會更加扎實,從而有效提升了英語課堂的教學效果。
三、總結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雖然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但是只要抓住學生的心理,以學生感興趣的方式進行教學,英語課堂的教學效果會自然而然地提升。教師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要積極探索,不斷優(yōu)化教學方式,使英語教學和學習的過程真正成為一件快樂的事。
參考文獻:
[1]郭曉莉.淺析如何提高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小學),2011(11):76-76.
[2]周明麗.談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單詞導入”藝術[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