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夢迪
摘? 要:習作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zhì)、發(fā)展思維的重要渠道。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針對小學生寫作中存在的“缺少體驗、缺少積累、缺少自主”等問題進行了分析,并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案例進行了剖析,以期探尋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策略。
關(guān)鍵詞:小學生;習作;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0)15-0124-01
對于小學生語文學習而言,習作成了學生望而生畏的科目。語文功底差,觀察能力低,缺乏組織和駕馭語言的能力,習作中時常是下筆無話可寫,或是難以言表。鑒于此,本文擬通過剖析小學生在習作中出現(xiàn)的“缺少體驗、缺少積累、缺少自主”等問題,提出一些對策,以期探尋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方法。
1.缺少體驗
【案例1】學生在習作過程中不是咬筆頭寫不出幾行字,就是努力思忖后東拼西湊的流水線。
【問題】以上現(xiàn)象反映了學生缺少細致的觀察、發(fā)現(xiàn)和體驗。介紹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生活中最難忘的一件事,講述自己的旅游經(jīng)歷等,這些都是要目之所及,耳之所往的體驗為基礎(chǔ)的。這類文章學生沒有素材可寫的原因可能是學生生活面窄、圈子小,除了家里便是學校,缺少社會實踐和開闊的視野。
【對策】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真正的學校應(yīng)當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這就告訴我們在指導學生進行寫作時,“思維”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在“思維”中獲取靈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筆有神。觀察本身就是一種“沉思”的過程。在適當?shù)牧曌髦?,除了讓他們接觸大自然、觀察大自然,更重要的是親身體驗及實踐,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維的起點。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從生活中取材。
【成效】習作《美麗的校園》,可以帶領(lǐng)學生去校園逛逛,再讓學生把自己看到的、觀察到的寫下來。班級同學通過親身的體驗、觀察寫下了如下的片段:
春天,沉睡了一個冬季的小草兒醒來了,在陽光的照耀下,它們鉆破厚厚的土壤,伸展嫩綠的小手,給大地染上了一片濃濃的綠色,春天的花園總是那么的忙碌,天生好動的蚯蚓急急忙忙地在花園中擺開了架子,一扭一扭地蠕動著身子。真美妙!花園中有幾棵柳樹,隨風飄揚,就像一位美麗的少女的頭發(fā),柳樹枝剛冒出了嫩葉兒,一片片抱在了一起,好像是幾個難舍難分的小兄弟。
2.缺少積累
【案例2】學生把習作神秘化,對寫文章表現(xiàn)出畏難情緒;或者對于自己自信心不足,交任務(wù)了事。
【問題】缺乏寫作材料,因而對習作望而生畏,無話可說。韓愈說:“學以為耕,文以為獲?!边@是說閱讀是寫作的先導,沒有讀的“耕耘”,就沒有寫的“收獲”。閱讀從來沒有指向?qū)懽?。大多?shù)孩子讀書多是“走馬觀花”,速讀只顧情節(jié),讀完了吸收的甚少。對書中的好詞佳句、謀篇布局都沒有關(guān)注到。這樣的讀書自然對于習作是毫無用處的。
【對策】“重視文本”是新課標的要求,小學語文教材在許多課文的課后要求里都出現(xiàn)“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在摘抄中積累材料。鼓勵學生將這些記憶的語言在寫作中大膽的運用,轉(zhuǎn)化成自己的東西。除此之外,堅持寫日記或隨筆也是積累材料的好方法。讓自己的感情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多練多寫,筆頭熟了,材料也豐富了,有些內(nèi)容還能運用到作文中去,從而降低了寫作的難度。
【成效】在學習了《桂林山水》描寫桂林的山和水特點的段落后,一學生將描寫特點的方法牢牢地記在腦海中,在一次現(xiàn)場作文中寫了如下片段:
來到西湖,我的眼睛頓時明亮了,這兒可真美啊。西湖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西湖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湖底的沙石;西湖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船在湖面緩緩滑過,在水面留下一道道水紋,這是來此一游最好的憑證。
3.缺少自主
【案例3】由于學生習作基礎(chǔ)、生活經(jīng)驗、材料積累的差異,對于同一作文題目,有的學生能思緒源源不斷,奮筆疾書,而有的卻要挖空腦袋苦苦構(gòu)思。
【問題】寫作,需要興趣驅(qū)使。習作如遇到自己不感興趣的題目,學生的積極性就會大打折扣。潛能、思維能難打開,自然寫不出什么好的文章。如孩子們擁有了自己習作的自主選擇權(quán),那他就可以寫自己所想的事,寫自己想說的話。這樣的文章張揚個性,書寫心靈。
【對策】新課標提出:要鼓勵學生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xiàn)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nèi)容,要讓學生寫出真情實感,必須把寫作的主權(quán)還給學生。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喜好自由選擇習作的內(nèi)容,半命題作文便是一個很好的方式,既給定學生一個大方向,又不束縛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感可發(fā)。
【成效】放開手腳去寫愿意寫的事,以“生”為先,他們的筆端就會流瀉著活潑的個性,敞開心扉的袒露正是學生的主體意識覺醒歷程。筆者盡力尋找學生寫作的最佳興趣點。“開放生活,抒發(fā)性靈”的自由式作文正是將這種探索投之于筆端的展露形式。
綜上所述,針對小學生在語文習作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和現(xiàn)象,筆者做了論述并提出了相對應(yīng)的對策。但是,學生在習作過程中還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只要教師在實踐操作中能夠注意發(fā)現(xiàn)其中的問題并加以解決與引導,那學生定能夠主動地展開習作,也會寫出一定水平的文章來。
參考文獻
[1]李詩群.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現(xiàn)狀研究及策略分析[D].寧東北師范大學,2009
[2]黃海.小學作文的問題與對策[J].語文教學,2007(14)
[3]陳華.淺議小學作文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J].華夏教師,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