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友
摘 ?要:在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育中,教師需要借助趣味教學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領學生在愉快的課堂體驗中實現語文知識的掌握和學習能力的提升。同時,為了提升趣味教學的實施效果,教師需要詳細了解和分析班級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個人喜好,進而選用絕大多數學生都認可的趣味活動開展教學。最終,學生將在愉快的課堂體驗中完成知識的認知和掌握。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語文;趣味教學
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而言,傳統的講授式課堂教學形式往往無法激起其學習興趣。久而久之,學生將無法對語文課堂建立參與興趣。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需要詳細分析班級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愛好,選用小學生喜聞樂見的教育形式開展趣味教學,以期引領學生在有趣的課堂體驗中主動投入到知識學習過程中。在教育實踐中,教師可以借助與課文相關的趣味歌謠吟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參與興趣;教師可以借助趣味動畫的播放引領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教師還可以通過趣味游戲的開展引領學生提升學習能力。
一、低年級語文課堂上趣味教學的意義
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而言,趣味教學的意義是巨大的,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第一,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上實施趣味教學,學生的學習興趣將被顯著激發(fā)。在課堂上,學生將感受到語文課堂“很好玩兒”,積極結合趣味教學的各種環(huán)節(jié)完成課堂參與;
第二,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上實施趣味教學,學生的語文課堂學習效率將有效提升。傳統的知識教學往往會讓學生產生“畏難情緒”。但是,以趣味教學為課堂開展形式的語文課堂將減少學生在新知學習中產生的不安和交流,促使學生在寓教于樂的課堂體驗中高效完成語文知識的掌握;
第三,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上實施趣味教學將提升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如果教師可以以趣味教學的手段實施知識教學,則能夠將語文知識巧妙地融入課堂的趣味環(huán)節(jié)中。當學生借助趣味教學環(huán)節(jié)投入到語文課堂中的時候,教師的教學效率與教學效果將得到有效提升。
第四,低年級語文課堂上的趣味教學將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在趣味化的語文課堂上,更能夠積極參與知識認知和學習。因此,經過長時間的教育滲透,學生將在趣味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建立學習積極性,以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參與語文課堂探究。久而久之,學生將獎勵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低年級語文課堂上趣味教學的現狀
通過調查研究,教師將發(fā)現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的趣味教學現狀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部分教師已經注意到趣味教學的應用價值,但是在課堂上的應用方式較為單一。久而久之,學生將對于單一化的趣味教學形式產生疲倦感;
部分教師在選用趣味教學方法的時候,沒有考慮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個人特點。這種情況就容易導致教師在課堂上很活躍、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參與并不積極地尷尬場面;
部分教師的趣味教學互動缺乏系統化的教學設計。部分教師實施趣味教學都以“好玩兒”“激發(fā)興趣”為主要實施目的,但是卻忽略了嚴謹的教學設計過程。因此,整個趣味教學環(huán)節(jié)顯得較為凌亂;
最后,當前低年級語文課堂上的趣味教學確實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故而教師需要詳細研究趣味教學的實施手段,以學生能夠接受的教學形式引領學生參與趣味化的語文課堂學習。
三、低年級語文課堂上趣味教學的實施
低年級語文課堂上的趣味教學活動需要秉持“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切實以小學生感興趣的教育活動吸引其注意力。在趣味教學中,教師應結合課堂教學內容恰當設定教育環(huán)節(jié),引領學生在快樂的趣味課堂體驗中達成知識的掌握和學習能力的顯著提升。
(一)趣味歌謠的吟唱
在小學低年級的語文課文當中,很多內容都是以興趣培養(yǎng)、建立語感為初衷設計的知識內容。對于教師而言,教師可以采用趣味化的歌謠吟誦活動實施教學,引領學生在瑯瑯上口的吟唱中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體會中文語言的魅力。經過趣味化的吟唱,學生將建立濃厚的學習興趣,并在模仿中主動投入語文學習過程中。同時,趣味化的歌謠吟唱將引領學生領略中國語言美,促使學生在愉快的吟唱中減少知識學習的不安、增強課堂參與的積極性。
例如,在學習《姓氏歌》這篇課文之前,在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筆者就嘗試借助《姓氏歌》的吟唱實施演示。在吟唱中,筆者使用兒童歌曲《寶貝寶貝》的樂曲曲調與《姓氏歌》課文中的內容加以結合,以節(jié)奏鮮明、趣味十足的吟唱方式完成課文歌謠的演繹。在筆者的吟唱中,筆者發(fā)現每一位學生都目不轉睛地盯著筆者,還有很多學生主動伴隨著吟唱的節(jié)奏拍起了手。接著,筆者詢問學生想不想學習這首《姓氏歌》?得到肯定答案之后,筆者引領著躍躍欲試的學生共同投入到這種趣味化的課文吟唱活動當中。在練習中,筆者為學生播放音樂《寶貝寶貝》,鼓勵學生一邊拍手為自己的吟唱控制節(jié)奏、一邊認真完成課文的吟誦。經過課文的趣味化吟唱,學生不僅對于其中的姓氏產生了直觀的認知,還在瑯瑯上口的課文吟唱中高效完成了這些漢字的有效掌握??梢?,將課文與歌謠加以融合不僅能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還能促使學生主動投入到課文相關的歌謠吟唱過程中。最終,學生被這種趣味化的吟唱活動吸引,建立了濃厚的課堂參與興趣,且在吟唱活動的體驗中感受到了中文語言的美感和魅力。更為重要的是,學生不僅在吟唱中完成了課文知識的有效認知和理解,還在筆者的幫助下完成了本課知識的深入掌握。
(二)趣味動畫的觀看
動畫是每一位小學生都很喜歡的多媒體資源,也是趣味教學中十分重要的教育資源。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采用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趣味動畫在課堂上播放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促使學生主動在動畫觀看完畢后投入到語文知識的學習和探究過程中。經過趣味化的動畫觀看,學生將對于將開展的知識學習產生初步認知,并主動借助動畫中的內容與課文加以聯系、嘗試深入感受和理解課文??梢?,經過課堂上的趣味化參與,學生將高效完成語文知識的認知和理解。
例如,在學習《小公雞和小鴨子》這一課之前,筆者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就借助趣味動畫視頻的播放請學生在課堂上觀看。課堂伊始,筆者詢問學生:是否想要看動畫片?學生感到很詫異,又覺得很開心,于是紛紛點頭。當多媒體大屏幕上開始展示動畫,學生紛紛發(fā)出了驚訝的聲音。很快,學生就自覺地安靜了,并認真地觀看著大屏幕。經過兩分鐘的視頻觀看,學生不僅感受到了小公雞的活潑和可愛,也感受到了小鴨子的勇敢和善良。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在視頻觀看完畢后建立了課文閱讀的興趣,并主動借助課文的研讀進一步感受到小公雞和小鴨子作為好朋友互相幫助的友情。經過趣味動畫的觀看,學生不僅感受到了語文學習的樂趣、建立了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還切實在學習中實現了語文閱讀能力、理解能力的強化。也就是說,學生借助課文相關的趣味動畫建立了學習興趣,且主動在視頻觀看與課文閱讀中完成了課文的深入認知??梢姡瑢⒄Z文課堂教學以動畫形式加以展示,學生將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語文課堂當中,并在其中認真參與、認真感受。最終,學生將在語文課文相關的動畫觀察中積極感受其中的趣味化內容,并將其與課文的認知巧妙結合,借助動畫的觀看和思考進一步提升課文閱讀的學習效果。
(三)趣味游戲的參與
游戲是學生的天性,也是趣味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中,教師可以借助趣味游戲的開展實施教學,引領學生在語文課堂寓教于樂的游戲體驗中完成知識的掌握和應用。當學生在參與趣味游戲的時候,學生將感受到游戲體驗的樂趣,并在不知不覺之間應用語文知識、完成語文知識的熟練掌握和應用。因此,教師需要善于應用語文游戲,引領學生在符合其學習和認知能力的游戲參與中逐步實現語文知識的認知和掌握。
例如,在學習《猜字謎》這一課時,筆者為了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為了為語文課堂增添趣味,就依照課文內容為大家出具了其他的猜字謎游戲,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在趣味化的猜字謎游戲中,學生不僅感受到了游戲參與的樂趣,還在積極動腦的過程中爭先恐后猜出了“不著地,不騰空,一座房子在水中”“千條線,萬條線,掉在水里看不見”等字謎,并在游戲中回答出船、雨等漢字。一開始,學生對于猜字謎的游戲有些陌生,覺得憑借自己的能力無法得出正確的答案。但是,學生在筆者的鼓勵下逐漸感受到了猜字謎的快樂,且能夠主動結合謎面進行分析和思考。在愉快的猜字謎游戲體驗中,學生不僅感受到了這種中國傳統游戲的樂趣,還積極應用課堂上學習的字謎分析方法、完成了不同字謎的回答。最終,學生借助語文課堂游戲的體驗和參與感受到了語文課堂的參與樂趣,并在游戲中認真踐行、主動思考,積極結合游戲中的探究成果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學生將在游戲中建立自信和成就感,從而進一步建立語文課堂的參與主動性和積極性。
(四)趣味表演的組織
當教師引領學生完成了語文課文的閱讀和學習之后,教師可以通過趣味表演活動的組織和實施引領學生參與。在表演活動中,學生將還原課文中的內容,在愉快的藝術展現中進一步完成課文的認知和理解。同時,趣味表演活動的開展還將建立學生的自信,促使學生以勇敢、相信自己的品質投入到語文課堂的趣味化表演活動的體驗和參與中。最終,學生將呈現出與課文相關、且具備個人想法與特色的趣味化表演成果。
例如,在學完《樹和喜鵲》這篇課文之后,筆者請一位學生擔任旁白、多位學生扮演大樹1號、大樹2號、大樹3號……另一部分學生分別扮演喜鵲1號、喜鵲2號、喜鵲3號……在表演任務的分配中,整個班級都呈現出熱火朝天的快樂景象。接著,筆者請旁白開始吟誦課文,并在“樹很孤單,喜鵲也很孤單”這部分的時候加以停頓——出乎筆者意料的是,無論是扮演固定的大樹,還是飛來飛去的喜鵲,學生們的表演拿捏地都很恰當。當旁白表示他們很“孤單”的時候,扮演大樹的學生獨自將自己的“樹枝”抱在了自己的身上、扮演喜鵲的學生將蹲了下來、靜靜的坐在了地上……接著,樹越來越多、喜鵲也越來越多,大樹和喜鵲都因為有了朋友而快樂了起來。這時候,扮演大樹的學生們腿雖然不能動,但是他們集體揮舞著手臂,表現出被風吹動的快樂;扮演戲曲的學生們集體飛舞、愉快玩耍。最終,學生們不僅在課堂的體驗和參與中感受到了表演活動的趣味性,還在表演中積極參與,結合自己對于課文的認知和理解完成動作與情感的展現。可見,想要在學習完成后進一步夯實學生的知識學習和課文理解效果,教師可以通過趣味化的表演活動引領低年級學生參與。在趣味化的表演參與中,學生將深化完成課文的理解和掌握,且在表演活動的愉快體驗中建立個人自信心。
(六)趣味交流的踐行
低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可能稍顯不足,但是他們的想法很多,每天都能夠“蹦出來”很多天馬行空的想法。因此,教師可以在語文課堂上結合某個話題請學生參與趣味交流會。在交流中,學生將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并嘗試將自己對于語文知識的認知和主題的理解使用語言加以表達。這種趣味化的交流活動將建立學生的語文課堂參與興趣,提升學生的思考和理解能力、強化學生的表達意識和自我表達水平。
例如,在學習《四個太陽》這篇課文的時候,學生不僅從閱讀中感受到小男孩希望世界更為美好的美好愿景,也產生了很多新奇的想法。于是,筆者組織趣味化的交流活動引領學生參與。在交流活動中,筆者請學生以“我的太陽”為主題,以課文類似的想法為方向進行交流,說一說“我的太陽”應該是什么樣子的?為什么要創(chuàng)造這樣的太陽?學生們經過短暫的思考,紛紛舉手參與到趣味化的交流活動之中。有的學生表示“我的太陽”是藍色的,我希望一年四季都能夠清清涼涼;有的學生表示“我的太陽”上面帶有一個窗戶,如果天很熱就打開窗戶,如果天冷了就關緊窗戶;有的學生表示“我的太陽”可以自由變大變小,根據人們的需要改變自己的樣子……每一位學生都在趣味交流中表達出對于“我的太陽”這個話題的見解和看法,并在愉快的表達中實現了表達能力充分鍛煉和語言表達水平的有效提升。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喜好開展趣味教學,并以多樣化的課堂組織形式營造出趣味化的知識學習氛圍。在語文課堂上,學生將被趣味活動深深吸引,并在其中有效實現語文知識的掌握、學習能力的提升。同時,教師需要詳細分析班級中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選用學生感興趣的教育手段提升教育效果,引領學生在有趣的課堂體驗中實現能力提升和素養(yǎng)完善。久而久之,學生將在趣味課堂的參與中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借助課堂上的主動參與和探究實現語文學科素養(yǎng)的完善。最終,低年級小學生不僅能夠在語文學習中感受到快樂,還能在愉悅的課堂體驗中實現進步和成長。
參考文獻
[1] ?李虹潤.趣味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20(19).
[2] ?趙雪婷.談趣味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J].才智,2020(14).
[3] ?徐世昌.談小學語文閱讀中的趣味教學[J].學周刊,2020(16).
[4] ?李進文.基于游戲的小學語文趣味識字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