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向慧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獲取知識的渠道日益豐富,小學教育的核心素質教育,也逐漸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而這一時期的孩子們,對新鮮事物充滿了渴望,他們希望獲取更好更切身的知識體驗,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搭建一個有序、高效、互動靈活的教學平臺。通過這個平臺,拉近教師與學社,學生與知識的距離,使學生進入到課本的情景中,深切體會文章的主題思想,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素質教育;核心素養(yǎng);活動培養(yǎng)
一、改變班會開展形式
我認為,首先通過校內班會課的形式,擯棄以往的班會課反思,總結批評的方法,而是在教師指導下,師生互動,學生獲得知識能力的過程,班會課可以說是開展綜合實踐課的主要陣地之一。
反觀以往的班會課,學生只是靜靜地坐在教室里,被動地聽任老師總結一周的得失,聽老師的表揚批評,過多的是部分活躍的學生處在批評與反思的尷尬境地。長此以往,班會課便不受學生歡迎了。
二、把班會課變成趣味活動課
每當面臨不甚成功的班會課時,我在沉思:為什么不把班會課上成有趣的活動課呢?正好當時正在學習的課文比較適合表演,于是我提議讓同學們根據(jù)課文內容,利用課余時間,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課本劇排練。當我一公布之后,同學們歡呼雀躍,分別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在短短三天時間內,分別排練了《再見了,親人》、《秋天的懷念》、《地震中的父與子》、《一個蘋果》。同學們自編臺詞,自制道具。每一小組的表演都很投入,都很精彩。尤其是表演志愿軍告別大娘大嫂的片段時,朗誦者感情激昂,表演者聲情并茂,道具新穎別致,同學們仿佛親眼目睹了志愿軍與朝鮮人民的依依惜別之情。在《表演地震中的父與子》時更讓我大吃一驚,同學們用報紙捏成一團又一團作為樓塌后的廢墟,一名女生扮演父親,那撕心裂肺的哭喊聲,那急切發(fā)瘋般的挖掘動作,那充滿乞求與自信的話語,仿佛一束束電光刺痛了我的心靈。那細致入微的理解,那恰如其分的表演,讓我和同學們刮目相看,驚訝不已。課本劇表演,使我深深意識到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無盡的,你只要適時的引導,學生會在自主學習的活動中,獲得真正的直接經驗和寶貴的內心體驗。
三、通過體育活動增進學生互動
通過校內體育活動進行學生間到互動培養(yǎng),使學生以游戲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一致,活躍陽光的品質素養(yǎng)。例如,組織班級之間的籃球足球比賽,從訓練開始就激發(fā)了學生極大的熱情,同學們熱情高漲,自發(fā)的進行課余時間訓練,訓練比賽過程互幫互助,在比賽期間如遞水給運動員為同學加油等小事,同學們在比賽場上揮灑汗水,洋溢著團結的氣息,贏得比賽開心的笑容,也溫暖了同學間的情誼,讓活動融入到了學習,既增進了競爭意識,也提升了寫作能力,比賽結束后學生自發(fā)的寫起來生動的比賽心得,也鍛煉了寫作,學會了思考。這樣的活動促進了學生的學娛結合,通過一張一弛,文武之道的轉化,使學生走出課本教育,從互動互助中學習人際溝通與交流,既交流了知識,又拓展了視野,也提升了互助,自主能力。
四、通過平臺拓展加強課堂指導
通過拓展校外教學平臺,加強學生的第二課堂的指導。我通過參觀博物館,展覽館之際,由歷史角度培育學生的人文精神,加強愛國主義教育,讓學生身臨其境的體會歷史發(fā)展的方向,例如春游秋游進入革命紀念館,以甘肅天水為例的鄧寶珊將軍紀念館,我在春游中帶領學生們體會革命先輩的愛國主義精神,堅毅勇敢的道德品質,借助秋游去往天水市博物館,通過數(shù)字多媒體的生動講述,和擺在眼前的文物古籍,在博物館的環(huán)境中,我做足知識準備,也帶領學生,講述給他們從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到近代革命時期鮮活的歷史事件給予學生真切的感動,當同學們聽到一個個歷史故事,對我發(fā)出的疑問,我一一解答,從答疑解惑的過程中,同學們既體會到了知識的魅力,又感受到了歷史的滄桑變遷,能夠以史為鑒,是此行最大的收獲,而使學生對歷史知識汲取的同時,也能為偉大的歷史致敬,激發(fā)學生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提升。
五、提高綜合素質
而在綜合素質課上的發(fā)掘學生潛力和創(chuàng)造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我看來:
(一)要有實際性
所確定的活動主題,要結合學生學習生活的實際。學習本身帶有枯燥性,知識又是抽象性的,而善于捕捉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的亮點,便成了關鍵。比如在學習《冀中地道戰(zhàn)》時,要及時抓住同學們的好奇心,開展一次制作地道模型或繪出地道示意圖的活動,使學生在畫與做的過程中,領會中國人民無窮無盡的智慧,它不愧是抗日戰(zhàn)爭史上的偉大奇跡。
(二)要有靈活性
作為教師要根據(jù)班上的實際情況和存在的問題,靈活變換糾正的方式。例如當學生書寫較亂時,可以開展硬筆書法比賽,先欣賞書法,體會書法的魅力,學生果然興趣盎然,比賽時認認真真地書寫,那場景似乎每個學生都成了書法家。
(三)要有社會性
我們是社會人,每一個人都應關注周圍的生活,因此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嘗試寫調查報告和研究報告,對電視電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組織討論,經常開展說唱演練文藝活動,學習和研究辨別是非的能力,對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多多參加上在參與中寫出過程與經驗總結。
(四)要有前瞻
教育是面向未來的重要基礎性工程,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在智育德育的基礎上,從課堂出發(fā),又不局限于課堂,延伸出的教育環(huán)境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調動學生興趣愛好的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掘學生的潛力,培養(yǎng)學生樂于觀察,樂于發(fā)現(xiàn),樂于思考,樂于互助的優(yōu)秀品質,將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起到夯實基礎的作用,這正是小學教育最本質的意義,學生在課堂與拓展課堂培育的教育成果,能廣泛應用到今后中學,大學的學習,甚至于一生,那么我認為,核心素質的培養(yǎng)是成功且具有深遠意義的的舉措。
六、總結
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不外乎中國古人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學生通過綜合素質課,正是培養(yǎng)學生的德育,智育雙方面的良好平臺,而德育智育的平臺從不拘泥于課堂,知識融入在環(huán)境中,我們只須從課堂出發(fā),回歸于知識,通過一堂堂貫穿課本人物,歷史古今的知識體系,讓學生有深入淺出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道德高尚的優(yōu)秀品質,運用到學習過程中,用勤奮,自強,嚴謹?shù)膽B(tài)度對待學習生活,那么我想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培育,將會有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