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昌云
摘 ?要:在初中階段開展信息學奧賽的培訓是很有必要,也是很有意義的。本文就信息學奧賽中如何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介紹了一些基本的做法和經驗,對中學信息學奧賽的具體實施,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信息學;信息學奧賽;程序設計
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聯(lián)賽(NOIP)是一項面向全國青少年的信息學競賽和普及活動,旨在向那些在中學階段學習的青少年普及計算機科學知識;給學校的信息技術教育課程提供動力和新的思路;給那些有才華的學生提供相互交流和學習的機會;通過競賽和相關的活動培養(yǎng)和選拔優(yōu)秀的計算機人才。
隨著信息學奧賽的深入開展,越來越多的教師投入此項教學的研究之中。我從事這項工作已有13年的時間,現將我在中學信息學奧賽教學中的做法和心得記錄下來,希望能得到同行的批評指導。
1. 精心選材,建立培訓隊伍
選材是非常關鍵的,我比較傾向七年級剛入校的學生。因為信息學競賽的培養(yǎng)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出成績,九年級的學生學習壓力大、負擔重,投入的精力很有限,所以從七年級開始培養(yǎng),時間和精力的投入都多,更容易出成績。
在選材時,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信息技術課堂上留心觀察,學生是否有鉆研精神,是否能夠克服困難找到解題的方法,是否能打破沙鍋問到底,如果能做得到,則說明這個學生具備了做競賽最基礎也是先決條件“堅持”,這對于后期競賽學習是很重要的。
其次,多與數學老師交流溝通,了解學生的數學功底,因為要想信息學奧賽做得好,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操作水平是其次,學生的數學基礎必須要好,所以掌握學生數學學習情況的第一手資料是非常必要的。
再次,多與班主任老師溝通,深入了解學生的性格、興趣愛好、文化科目學習情況,多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
做好了以上幾方面,就不愁選不出好苗子了。訓練的隊伍一般控制在40人左右,不宜過多,也不能太少,再逐步淘汰。多了,老師照顧不及,少了,難以形成競爭。
2. 因材施教,制定培訓計劃
競賽培養(yǎng)分為四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具體明確的教學要求,每個階段都要輔以專門的資料。
第一階段,利用計算機解決數學題入手,引起學生的興趣;
第二階段,初步了解程序設計,接觸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
第三階段,深入了解程序的內涵,掌握程序設計方法,遇到問題,建立數學模型自主解決;
第四階段,多實踐,能解決多個領域的問題,增強實戰(zhàn)性。
第一階段,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
教師要善于在教學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創(chuàng)設“質疑”的氛圍,將學生巧妙的引入創(chuàng)設的情境之中,觸發(fā)學生產生探索未知事物的濃厚興趣,淡化學生對程序設計的神秘感。當學生有了強烈的求知欲望后,學習就自然的變成了一件愉快的事情,從被動掌握轉變成主動獲取,學習效果自然就會提升。我經常在課堂中給學生滲透信息學奧賽比賽的相關知識,學會編寫程序可以成為電腦高手,還可以嘗試著編寫一些小游戲,比如:掃雷。學生一聽到游戲,就會兩眼放光,立刻來了精神。另外,還要強調點滴積累的重要性。
第二階段,思維擺在第一位,操作只是手工勞動而已。
對于初學者來說,C++語言的語法結構最容易理解和接收,也最容易查找和修改錯誤,所以,我選擇C++語言作為競賽編程語言,并選擇《信息學奧賽一本通》作為教材。信息學奧賽與數學的教學有很多地方是相同的,所以方法和要求也相似。我讓學生結合實例,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這一階段,需要著重關注的是循環(huán)結構的教學,這是學生掉隊最多的地方。這時要經常鼓勵他們,告訴他們要不怕苦,多練習。只要不掉隊,過了循環(huán)結構這一關,就真正入門了。
第三階段,自能學習,自學者才能成功。
要改變“教師講多少,學生學多少”的傳統(tǒng)模式,努力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求知識、彌補不足之處的能力。這一階段,我會建議學生資助閱讀一些書籍,比如:數據結構、算法相關書籍,培養(yǎng)良好的程序結構思想。我經常會在教授過程中結合不同的實例、結合不同的解題方法,讓學生進行比較,既能加深記憶,又能調動學生的思維。
第四階段,在競賽中全面提高個人素養(yǎng)。
做信息學奧賽,學生要涉獵廣,全方位獲取競賽信息,充分做好戰(zhàn)前的心理準備和知識儲備。首先,我會將歷年的真題和經典題做成題庫,每次訓練選取一些實戰(zhàn)。這個時候,一定要獨立思考,不能交流討論,要充分考慮每一組可能的測試數據,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給出解題程序。講評題目的時候,分析題目是在考察學生哪方面的能力,學生分析測試數據的規(guī)則,讓學生們知道需要注意的地方,讓他們做到知己知彼。
在一切準備工作都做好后,再上戰(zhàn)場就沒有什么問題了。另外,賽前還要給學生做好心理輔導,給他們減壓,告訴他們鍛煉能力第一、比賽第二,才能發(fā)揮出他們最好的狀態(tài),取得最好的成績。
3. 隊內引入競爭,創(chuàng)造互助互學的氛圍
定期在訓練隊伍內開展一些小型的比賽,評出獎項,給與物質或者精神獎勵。不但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讓學生之間相互認識、了解溝通,發(fā)現自己的長處,看到別人的優(yōu)點,取長補短。另外,在隊伍內,創(chuàng)造互助互學的氛圍是很重要的,既能增進隊員之間的友誼,又能給教練減輕負擔。
4. 勤學習多充電,在比賽中進步
信息學奧賽與數學緊密相連,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競賽教練的數學功底要要好,經常要給學生補充數學知識。從教育教學的方面來說,教練要不斷提升專業(yè)知識,才能讓學生信服。教練還要注意多了解其他學校這方面的發(fā)展態(tài)勢,個人認為,閉門造車、不與外界交流,是達不到目的的,既不能促進讓自己進步,也不能吸取、借鑒別校的優(yōu)秀經驗。
總的說來,十三年的競賽輔導生涯,我付出了許多,也收獲了許多,每當教師節(jié)孩子們給我發(fā)來祝賀時,我覺得一切都值了。
參考文獻
[1] ?崔鴻剛. 中學信息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信息學競賽能力探究[J]. 明日,2019,000(005):0089-0089.
[2] ?金付瑞. 正確認識新形勢下初中信息技術該如何開展教學[J]. 好家長,2019(31):153-153.
[3] ?翁安琪. 面向中學信息學奧賽的Online Judge系統(tǒng)開發(fā)研究[D].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