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設置主問題能夠使文章的內(nèi)容更加精煉,將教學的重點內(nèi)容進行篩選,對高校課堂的打造有著重要作用。主問題的設置立足于傾聽文本、傾聽學生聲音以及富有啟發(fā)性三大點。在教學過程中對于設置閱讀教學主問題的技巧是能夠抓住文章的關鍵語句以及中心思想。在學生的答案中要體現(xiàn)出文體特點以及文章內(nèi)容深厚的文化底蘊。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主問題?設置技巧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主問題就是指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提出的一些具有立意高遠的問題,高質(zhì)量的閱讀教學主問題能夠指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使老師的教學程序更加簡單化,學生也可以對文章的真情實感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主問題的設計特點是用詞精簡準確、具有靈活性,可以串聯(lián)整個的教學過程,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主問題的設置可以使文章中心更加簡潔,教學能加便利。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主問題”的特征
1.精練性
主問題可以看成是課文內(nèi)容中零散、無序的各種小問題的組合,它是老師在經(jīng)過對文章內(nèi)容以及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后提煉出來的核心問題。一般情況下,主問題在課堂教學中都有著數(shù)量以及質(zhì)量上的要求,比如主問題的個數(shù)一般在三到五個之間,要求主問題的語言必須簡練,要求在問題上能夠體現(xiàn)文章的中心思想,緊密圍繞教學目標進行。
以七年級《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為例,這篇文章的內(nèi)容豐富,由對百草園生活的記敘轉變?yōu)榘俨輬@成了三味書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還插敘了美女蛇的故事。由于篇幅較長的原因,老師需要對文章所表達的中心內(nèi)容與思想有一個大體的掌握,讓學生可以根據(jù)主問題的提出找出作者寫作的線索,讓學生可以對文章進行分層次分析。比如可以設置一下幾個主問題:(1)本文的寫作順序是什么?提供了本文劃分段落的依據(jù)是什么?(2)引用美女蛇的傳說屬于什么記敘方法?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3)對文章的第二部分進行閱讀回答問題。這幾個問題的存在可以幫助學生對文章進行結構分析,分清結構層次,對其中的某一部分進行具體解讀。
2.梯度性
主問題的提出可以以學生思維發(fā)展的順序作為依據(jù),讓學生可以對文章進行由淺入深的解讀。以唐朝王灣的《次北固山下》為例,首先可以對全文進行解讀理解詩句中描寫的景象,其次可以對其中的名句進行具體賞析,最后寫出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根據(jù)這些步驟可以提出以下幾個出問題:(1)對全詩進行賞析;(2)對頷聯(lián)進行賞析;(3)本詩想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主問題”存在的不足
1.教師的認知觀念存在偏差
老師的教學觀念對學生的學習有著直接影響,通過調(diào)查研究發(fā)現(xiàn)老師在對“主問題”進行設置時存在明顯的差異。大概有百分之三十的老師對于“主問題”的教學基本沒有了解;百分之四的老師認為“主問題”的設置對課堂教學沒有作用,主問題的設置只是一種形式化的存在;甚至有百分之七的老師從來都不會在教學過程中設置“主問題”;只有百分之六十四的老師會在閱讀教育中使用主問題;另一部分老師放棄主問題的設置是因為需要消耗大量精力。
2.老師對學生課堂參與的引導意識不夠
教學過程也是師生之間進行對話的過程,老師怎樣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是使課堂成為優(yōu)秀課堂的關鍵。在這一教育過程中能夠使學生的動腦思考能力得到激發(fā),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以及動口能力。即使是在課堂教學時間有限以及教學內(nèi)容較多的情況下,老師也不應該因為加快教學進度而減少對學生的課堂引導。老師應該在平常的教學中嘗試采取各種方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可以通過設置主問題的方式提高自身對語文閱讀的能力,采取問答做題的手段培養(yǎng)學生參與課堂的自信心。
三、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主問題”的設計策略
1.積極更新教學觀念
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老師教學的主體是學生,老師只是起到一種主導作用,在現(xiàn)代化的教學觀念下進行教學。這就需要老師轉變過去的陳舊教學觀念,與學生構建不要對我說,你產(chǎn)生恐懼了一種平等的關系。這種關系的建立要求老師能夠放下傳統(tǒng)觀念,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能夠及時關注學生的想法,通過設置閱讀主問題的方法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要想這一過程可以得到順利實施,老師應該積極主動地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對課堂教學過程中的答案給予高度重視并及時進行點評。
要想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老師一定要給予學生足夠多的尊重,讓學生擁有自主選擇的權利,使學生可以擁有一個自由、開放的思考環(huán)境。老師要學會欣賞每一位學生,讓學生可以隨心地進行交流,用激勵的教育評價來提高學生參與課堂閱讀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老師要對教學觀念的更新有著積極的態(tài)度,根據(jù)實際需求吸取新觀念中的思想,以此來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2.努力提升文本解讀能力
解讀能力是建立在教學設計以及教學實施的基礎下,初中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有著較強的文本解讀能力是一項基本功。但是,從目前的情況看來,多數(shù)語文老師在語文素養(yǎng)方面有著進步空間,這些老師難以對教學文本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要想解決這一問題就要求語文老師必須提高自我的專業(yè)知識,增強對文本的解讀能力。
老師要想增強自己對于文本的解讀能力就必須不斷強化自身的鉆研精神,這就代表著老師在講解過程中要參考教學資料、將閱讀內(nèi)容與名家講解相結合,有針對性地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探討。
老師對于文本的解讀能力影響著閱讀中主問題的設置,對老師的解讀能力也有了新的要求。在對文本閱讀有一定了解的情況下,針對文章的特征對主問題進行設置,讓文本能夠?qū)崿F(xiàn)閱讀多元化。
3.盡力關注課堂的互動對話
語文閱讀課堂的學習實際上是一種互動、對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可以相互進行學習交流探討。教學過程中要始終堅持學生為主體的觀念,讓學生能夠在老師的指導下發(fā)現(xiàn)并解決問題,以此來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平等關系,使學生能夠提高參與課堂學習的意識。
結語
關于初中語文閱讀主問題的設置沒有特定的技巧,但是關于主問題設置的目的只有唯一的一個,那就是希望閱讀主問題的設置可以讓閱讀教學的實效性能夠得到提高。在閱讀教學中采用設置主問題的方法能夠使教學程序得到簡化,使教學內(nèi)容得到豐富。主問題的設置可以讓學生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使學生能在學習的過程中使語文閱讀課堂的學習效率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陳存國.中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探討[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6(27):8.
[2]余映潮.閱讀教學主問題設計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語文教學,2017(4):6.
[3]陳曉麗.語文教學思想之主題設計的研究[J].現(xiàn)代語文,2017(3):4.
作者簡介
常文舉(1974.6—),男,漢族,本科 ,河南省泌陽縣人。 職稱:初中語文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閱讀教學、作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