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文蘭
摘要:《西游記》成書于明代 ,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在神話世界中又注入了現(xiàn)實社會的人情世態(tài)。在書中作者吳承恩描繪了奇幻瑰麗的世界也描寫了形形色色的人、神與妖魔,在其中女性所占比例并不大卻有著深刻的意義?!段饔斡洝分信苑譃槿悾号?、女妖以及世俗女性,吳承恩賦予了她們鮮明性格與各自不同的故事,女神如觀音會嬉笑怒罵,不再冰冷而是多了“人情味”,這似乎是作者開始重視女性挖掘女性的閃光點解放女性意識,但是書中的世俗女性和女妖卻有很少得以善終,多以悲劇收尾,如唐僧之母殷溫嬌“畢竟從容死去”、高老莊高小姐孤獨終老、甚至寶象國公主百花羞、鐵扇公主、女兒國國王......她們都無法逃脫命運的束縛,只能在封建制度與封建思想的壓迫下成為悲劇。
關(guān)鍵詞:女性;封建制度;封建思想;婚戀觀念
《西游記》是一部浪漫主義神話小說,書中的女性不同于男性,她們在吳承恩的筆下各有各的美,女神端莊優(yōu)雅,世俗女性美貌賢淑,女妖更是嫵媚多情、千嬌百媚,然而因為美也就更加突出了她們的悲劇性。《西游記》寫她們并不只是為了講故事,而是挖掘更深的延伸于世俗的含義,與現(xiàn)實人情世態(tài)息息相關(guān)。本文將初步探討上至仙女下至人妻的女性形象的悲劇意義,挖掘其背后蘊含的豐富文化內(nèi)涵。
一、封建禮教下的悲劇
什么是封建禮教?那是千百年來壓在女性身上的大山,給封建女子施加了重重束縛。明代強烈的貞潔觀要求女子純潔、專一的守貞,必須從一而終,為此女子要犧牲自由、犧牲幸福、甚至付出生命,程頤認為寡婦“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在《西游記》中唐僧的母親殷溫嬌是深受封建禮教迫害的女子,關(guān)于殷溫嬌的結(jié)局最后不過一句;“殷小姐不過從容自盡。”她是一個徹徹底底的悲劇女性。
殷溫嬌又叫“滿堂嬌”,當朝丞相殷開山之女,當?shù)靡宦暋疤熘溑?,原著中對于她的美貌是如此形容的:生得“面如滿月,眼似秋波,櫻桃小口,綠柳蠻腰”,真所謂“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殷溫嬌在彩樓拋繡球招親,狀元郎陳光蕊正騎馬而來,小姐見狀元郎一表人才心生歡喜,拋下的繡球正中狀元郎的帽檐,于是結(jié)為秦晉之好。之后陳光蕊被任命為江州知府,但就在上任途中艄公劉洪謀財害命,對陳光蕊下了毒手,將他拋入江中。劉洪堂而皇之地頂替了陳光蕊的身份并占據(jù)了殷溫嬌。殷溫嬌想尋死不成,因懷有身孕又想報仇雪恨在仇人手下忍辱負重隱忍數(shù)年,直到唐僧長大成人揭開真相、為父報仇。大仇得報,陳光蕊也復活歸來,本該一家歡樂團圓,殷溫嬌卻“從容自盡”。
殷溫嬌被賊人強占,痛苦煎熬數(shù)年,報仇后又入羞愧折磨,最后的自盡對她來說甚至都是一種解脫。小說中她既然能夠隱忍多年那就不是一個軟弱的女子,相反她很果斷、甚至心志堅定,能條理清晰教江流尋外公為父復仇,也不是無知婦人,然而這樣一個女子卻自盡四次,這種強烈的對比更突出了她身上的悲劇性。第一次自盡,是殉夫;第二次是被解救出來,文中提到:“丞相直入衙門正廳坐下,請小姐出來相見。小姐欲待要出,羞見父親,就要自縊。”按世俗禮教,殷溫嬌已是“不潔之人”,不僅是外部的環(huán)境更是她從小接受的“失節(jié)事大”的觀念在折磨著她。以至于她在祭奠完丈夫自覺完成使命再次尋死,卻被兒子父親攔下。而陳光蕊的復活可以說是“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世俗的理念讓她無法面對自己死而復生的丈夫。其實不管是對殷丞相殷家還是對殷溫嬌自己而言,“畢竟從容自盡”是她能做出的最好的選擇。那個時代對女子太過殘忍,不留一絲殷溫嬌可以生存的空間,她的悲劇在“從容”二字下顯得格外殘酷。
被封建禮教壓迫的不僅僅殷溫嬌一人,在《西游記》第十一回中借尸還魂的李翠蓮這一形象是被壓迫的下層女性的縮影。李翠蓮是家財萬貫的劉全之妻,只因在門口拔金釵齋化緣的僧人,便被劉全責罵不守婦道,李翠蓮一氣之下上吊自殺,后來借御妹李玉英的身體還魂。一句話的威力便如此之大,可見腐化僵硬的封建禮教已經(jīng)深深植根于女性的心中,悲劇也因此而來。不管是死去的殷溫嬌還是復活的李翠蓮她們都是封建禮教下的可憐人罷了。
二、封建思想下的悲劇
封建社會中,在男權(quán)統(tǒng)治下女性受到的束縛是越來越深刻的。吳承恩的《西游記》映射對現(xiàn)實社會的不滿,對封建階級的不滿,甚至筆下的女神都帶有美好的人性,但是他的目的并不是反對封建統(tǒng)治,即使女妖精開始追求欲望追求愛情,但是無一得以善終,他的本質(zhì)還是深受傳統(tǒng)封建思想的影響。“婦德”——“出嫁從夫,夫死從子”,也深刻的烙印在《西游記》女性的身上。西涼女國的女王是最大膽的追求愛情的世俗女性形象,面對唐僧是她毫不掩飾對唐僧的好感以及對婚姻愛情的熱烈期盼,小說中有這樣的描寫:“接著,那女王走近前來,一把扯住三藏,俏語嬌聲,叫道御弟哥哥,請上龍車,和我同上金鑾寶殿,匹配夫婦去來?!碧粕肿銦o措、面紅耳赤。值得一提的是女王從始至終都沒有用權(quán)勢來壓迫唐僧,而是按照禮教求親。然而就是這樣美麗多情的女王在唐僧逃走后還會心生愧疚,女王的”自覺愧疚”也證明了她最終還是沒有沖破封建道德思想對女性的深刻的壓制。
再有,是女妖也是女仙的鐵扇公主也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悲劇人物。在小說中鐵扇公主是牛魔王的夫人,是一位得道的仙人。鐵扇公主本應(yīng)該是超脫的存在,但是恰恰相反,她竟然是小說中賢妻良母的典型,她是自己把自己框在了“男尊女卑”謹守“婦德”的架子里。鐵扇公主的不幸更多是由她自己造成的,明明是一位女仙卻過得像人類現(xiàn)實社會中“以夫為天”的深閨婦人,看著自己的丈夫牛魔王寵愛玉面狐貍精抱怨卻不反抗。甚至在孫悟空變作牛魔王騙扇子時,對久不歸家的丈夫只一句:“大王寵幸新婚,拋撇奴家,今日是哪陣風兒吹你來的?”心有憤懣卻不言,只一句無奈的抱怨,還是一心一意地在乎丈夫。在鐵扇公主的意識中她始終處于一個附屬地位,所以她時刻掛念著孩子與丈夫,為他們考慮,在最后為了牛魔王甚至下跪奉扇:“后有四金剛奉佛旨來助行者降妖,托塔李天王與哪叱助行者生擒牛王,鐵扇公主急獻芭蕉扇為夫乞命?!薄胺螂x子散”的結(jié)局何嘗不是一種悲劇。
高老莊的高小姐,吳承恩并沒有給她一個結(jié)局,但是所有人都能猜到她的結(jié)局——孤獨終老。高小姐,高翠蘭是當?shù)卮筘斨鞲咛莫毶?,高太公本想招個女婿養(yǎng)老,卻沒想到招來了“妖怪”豬八戒。在當時,被妖怪搶占過的人會怎么樣呢?女子在封建禮教的壓迫下本就處于弱勢地位,與妖怪有過關(guān)系的女子只會更加糟糕。小說中對高小姐的描述是一句:“云鬢亂堆無掠,玉容未洗塵淄。一片蘭心依舊,十分嬌態(tài)傾頹。櫻唇全無氣血,腰肢屈屈偎偎。愁蹙蹙,蛾眉淡,瘦怯怯,語聲低?!眿蓩扇跞?、愁云滿面,可以看出高小姐是不愿的。而高太爺作為一個男性的封建大家長,從他說已經(jīng)半年不曾見過高小姐就可以了解到他最先考慮的并不是女兒的安危而是“名聲”。被封建思想禁錮著的人何其可悲,就算豬八戒隨唐僧西去離開了高老莊,高小姐的處境可想而知也不會很好。高小姐不可能再嫁人,因為被妖怪霸占過已經(jīng)是“有傷風化”,她的結(jié)局無非是自盡或者守活寡。在高老莊這一回中,其實很少會有高小姐的思想表達出現(xiàn),她像不是一個自由的個體,全有他人決定,包括之前嫁人以及后來的不可能再嫁。何其可悲?
三、婚戀悲劇
《西游記》中的因婚戀而產(chǎn)生的悲劇與封建禮教、封建思想直接帶來的悲劇有所不同,例如寶象國公主百花羞、蝎子精甚至玉面狐貍精,她們本身是造成悲劇的最主要原因,當然環(huán)境的影響還是悲劇產(chǎn)生的內(nèi)在推動力。
其中最典型也是最復雜的人物就是百花羞,在《西游記》的二十九回中,百花公主本是天上披香殿的玉女仙子,與星宿奎木狼相戀,因在天庭不能相守百花羞毅然下凡投胎托生成凡人,奎木狼也不負舊約即使成了妖怪也下了凡間。他們倆是姻緣天注定,本該相守一生,但是錯就錯在百花羞投身于皇宮內(nèi)院成為了百花公主,于是在皇宮中接受了十幾年的孝義與禮數(shù)的教育,作為一名公主她接受的“教育”甚至更加精細,文中孫悟空問百花羞時,她答:“公主道:我自幼在宮,曾受父母教訓。記得古書云: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以至于這對前世的戀人最終破裂,奎木狼化身的黃袍怪無奈擄走百花公主,毫無記憶的百花羞背叛了相伴十幾年的妖怪丈夫甚至拋棄親生的兩個孩子。在與奎木狼做夫妻的十幾年奎木狼對百花羞萬分寵愛,小說中奎木狼曾說:“你穿的錦,帶的金,缺少東西我去尋,四時受用,每日情深?!鄙踔量纠侵獣园倩ㄐ吖室夥抛咛粕膊粍优呛寐暫谜Z的勸慰她,孫悟空假扮公主喊心口疼時更是毫不猶豫吐出妖怪最寶貴的內(nèi)丹為她療傷,如此的溫柔小意,百般寵愛又朝夕相對十幾年,百花公主對奎木狼不可能沒有感情,否則也不會深情地喚她的妖怪丈夫“黃袍郎”,更為奎木狼生下兩個孩兒。百花羞這個形象是頗為復雜的,她對妖怪丈夫有感情,這是她的自然情欲,然而她卻說自己生下的孩子“盡是妖種”,始終對奎木狼妖怪的身份耿耿于懷,不知該說她是有情還是絕情。在自然情欲與忠義孝道之間作為百花公主的百花羞最終選擇了孝義,因此造成的后果是兒子慘死,丈夫被羈押再不能回凡間。夫離子死的慘劇都發(fā)生在百花公主的身上,即使她最后回到了寶象國對父王母后恭敬孝順看似和諧無比卻無法掩蓋她的悲劇性。
百花羞的婚姻愛情悲劇有一部分來源于“孝道”的束縛,玉面狐貍精與蝎子精卻是沒有的。玉面狐貍是萬狐王唯一的掌上明珠,坐擁百萬家私,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白富美,萬歲狐王在臨死之前想讓她找個靠山,于是她帶著所有身家做了牛魔王的二妻,玉面公主最終被豬八戒打死,摩云洞中的妖精也無一幸免。玉面公主其實是完全把自己當做男人的附庸的,她的婚姻愛情是做了小三結(jié)局是慘死。女兒國之后的蝎子精與百花羞、玉面狐貍都不一樣,她所代表的是《西游記》中整個西去路上大膽熾熱追求愛情的女性,有女妖如玉兔精、荊林嶺樹精杏仙, 陷空山無底洞金鼻白毛老鼠精,而世俗女性當屬女兒國女王。說起根底,蝎子精來自于雷音寺,因在如來講經(jīng)時蟄了如來一下而逃下界占山為王,使一把三叉戟,實力高強。小說中的女妖大多美艷絕倫,蝎子精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她是《西游記》中最癡情的女妖精,她不是仙人無需端莊含蓄,也不是世俗女性不會受倫理道德封建禮教的束縛。所以她的感情熱情外放,面對唐僧赤裸裸的追求自然情欲,蝎子精的存在現(xiàn)實世界中追求愛情人欲的放大化的體現(xiàn)。蝎子精是至情至性之人,不曾向神佛低頭過,卻甘愿為了唐僧收斂妖精的狠戾本性,初見唐僧便喊:“我和你耍風月兒去來”。作為一個妖精她為唐僧盡了自己所有的溫柔情意,但是她的一心一意并不能打動一心取經(jīng)的唐僧,她所做的一切也就在加速推她走向悲劇。
《西游記》中的女性有大膽追求物欲人欲的一面,甚至在小說中作者對于女神的描寫也不再是僵硬而蒼白的,她們都多了一絲人性,但是小說與現(xiàn)實的人情世態(tài)相連,于是如殷溫嬌、鐵扇公主、蝎子精等女性形象都逃不開世俗封建禮教的影響,在男權(quán)社會對女性的束縛下走向悲劇。吳承恩對封建統(tǒng)治、官僚腐敗不滿,卻不是對封建制度發(fā)起挑戰(zhàn),作者能夠通過女性表達對人性情欲的肯定,卻也透過女性的悲劇向我們傳達明代的社會現(xiàn)狀、女性的生存地位。這些悲劇讓我們深感痛心的同時,又引起人們對歷史的反思,舊式的封建女德思想禁錮了中國女性幾千年的思想與身體,釀就了無數(shù)悲劇,對于當代女性而言是一種警示。
參考文獻
[1]吳承恩(明).西游記[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9重印.
[2]張瀟瓊/高林廣.試析<西游記>人物遭命運束縛的悲劇意蘊[N].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14(6).
[3]郝姝婧.試論<西游記>中的“小女人”形象——以百花羞、蝎子精為例[D].遼寧師范大學2015.
[4]王銳/張曉梅.人性·個性·悲劇——<西游記>中鐵扇公主形象新解[N].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學報.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