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兆紅
摘 要:隨文練筆這種讀寫結合方式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當中是十分常見,借此可有效結合閱讀教學和寫作訓練,且與小學生自身發(fā)展的需要是相契合。本文將結合筆者的一些教學經驗來探究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當中如何通過隨文練筆來促進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隨文練筆;寫作;小學生
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教學目標之一。然而,許多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大多只會通過作文教學課來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單一的訓練形式和枯燥乏味的教學手段等因素使得許多同學都不喜歡上作文課,寫作能力也無法得到有效提高?;诖?,隨文練筆孕育而生。隨文練筆,我認為,重點在一個“練”字,如何練,顧名思義,跟隨著原文來練。同時,它將讀寫完美結合在一起,有讀有寫,寓寫于讀之中,能讀,會讀,精讀之后再來仿寫。所以,我認為隨文練筆是訓練寫作的一種有效方式,是一種尊重學生,以學生為主體我教學模式,是能夠適應學生學習的教學方式。
一、借助經典,進行仿寫
小學語文課本當中選編了許多名家作品,這為學生習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可充分利用這些經典名作來讓同學們在了解其語言特征的基礎上進行仿寫。仿寫作為練筆的一種重要方式,我們不僅要模仿他人的寫作技巧,還要運用到其中的詞匯語法,從而為自身語言水平和寫作能力的提高奠定扎實的基礎。
仿寫的形式有許多種,包括短語仿寫、句式仿寫、段落仿寫、篇章仿寫以及立意仿寫等。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必須結合教材內容來進行選擇。比如在部編教材三年級下冊《燕子》一文中,出現了一些“的”字短語,如:烏黑的羽毛、剪刀式的尾巴、輕快有力的翅膀。對此,我們就可以仿寫“的”字短語,學習構詞,進行短語仿寫的練習。甚至可以學著這段話的段落結構,寫一寫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同時也就進行了段落仿寫。再比如三上《富饒的西沙群島》課后小練筆給出四幅圖,讓學生選擇一幅寫幾句話,編者給出了明確的練筆方向。回到課文,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課文中用到了幾次“有的……有的……”這樣的句式。這是本文語言表達較為明顯的特點,教師可從這里進行引導,用這樣的句式進行練筆。
二、利用留白,拓展文本
小學語文課本當中有許多課文都是留白的,這給同學們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間。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當中可充分利用這些留白空間來引導同學們進行隨文練筆,尋找文章沒有說完的話,讓同學們能夠結合自己的知識與經驗來對文本進行拓展,填補留白。為此,老師在日常教學過程當中應善于發(fā)現課文當中擁有較多含義的關鍵句子或是詞語,讓同學們基于對課文內涵的理解來進行續(xù)寫,添枝加葉。如我們在學習《女媧補天》這一課時,老師還可利用課文當中的插圖來引導同學們進行擴寫。這篇課文的插圖描繪了女媧娘娘用彩石補天的情境,但沒有說到女媧是如何去尋找彩石的,尋找彩石的過程當中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等等。對此,教師可通過恰當引導來讓同學們進行擴寫,以培養(yǎng)同學們的思維能力和想象力。
三、記錄感悟,深化文本
人們在閱讀過程當中會基于自身所學的知識和已有的生活經驗來理解文本,因每個個體的生活經驗、知識水平都不一樣,因此在閱讀文本時所產生的體會、感悟等也都是有一定的差異的。這種“情動”會帶來“辭發(fā)”,因此,教師可引導同學們在閱讀的過程當中動手寫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將自己的情感給充分表達出來。教學過程當中我們不難發(fā)現,小學語文教材當中有許多課文的情感都是十分豐富且熾烈的,通過教師的解讀與引導,同學們對于課文也很容易產生一定的情感反應。這個時候,作為一名合格的語文老師,應善于及時引導同學們將心中的情感給抒寫出來,并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為情感的宣泄找一個出口,這個時候,一篇課堂小練筆很容易就能夠完成了。如人教版三年級上冊《奇怪的大石頭》一文的教學,老師就可以在課文講解完之后讓同學們把自己的感受或是想法寫出來。如筆者所教班級當中就有學生寫到,今天我們學習了《奇怪的大石頭》,這篇課文講的是地質學家李四光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對家鄉(xiāng)的一塊巨石產生了疑問,最后,李四光經過研究發(fā)現這塊巨石是從很遠的秦嶺被冰川帶過來的。學完之后我發(fā)現李四光是一個很愛動腦筋的人,對于別人說的話不會輕易相信,而是要經過自己的考證去發(fā)現事實的真相,我也要向他學習??梢娺@種隨文練筆的方式不但能夠讓同學們及時記錄下自己的感悟,還有助于升華學生的情感體驗,并在無形之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課文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
四、巧用“思辨”,記錄觀點
例如,學習《孔子拜師》一課,孔子尋找老子一段時,有學生說“孔子太冒失了,這樣做很有可能犯錯、認錯人的”,理由是“孔子僅憑‘七十多歲‘老人‘穿著長袍‘頭發(fā)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學問這幾個特征就能確認他是老子嗎?要知道,具有這些特征的人很多;還有,一個人有沒有學問是可以從外表看出來的嗎?”顯然,這名學生是認真讀課文并思考了,這個問題也很有討論的價值。此時,組織學生臨時進行一小段辯論并做好記錄就非常必要。雖然這場小辯論有偏離課文主題的嫌疑,卻很好地達成語文教學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良好結合。
比如我們在學習《孔子拜師》這篇課文的時候,在孔子尋老子一段,許多同學都表示有疑問,覺得孔子僅僅憑借“七十多歲”、“老人”、“看上去很有學問”等幾個特征就確認對方是老子,這種做法是很冒失的,很容易認錯人。難道我們可以從外表上看出來一個人到底有沒有學問嗎?為此,教師可臨時組織一場小型的辯論賽,同學們還要注意記錄下大家的觀點,課后整理一下,那么這就可以成為一篇不錯的練筆了。
總而言之,隨文練筆對于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有重要作用的。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更應當充分利用小學語文課本和閱讀材料來引導同學們進行多種形式的練筆,幫助同學們循序漸進的提高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何瓊艷.小學語文隨文練筆教學策略探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7(5).
[3]張?zhí)┤?小學語文隨文練筆的探索與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3).
[4]李冬梅.小學中年段閱讀教學中“隨文練筆”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上旬),2017(8).[3]史尚宏.隨文練筆隨亦有方: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