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南華
【摘要】中國傳統(tǒng)繪畫是高中美術鑒賞中重要的一課,學生認識和繼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重要的意義。中國傳統(tǒng)繪畫是中華文化藝術中一塊重要瑰寶。中國傳統(tǒng)繪畫是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擁有源遠流長的歷史,古代傳統(tǒng)繪畫這一課在教學上是存在較大難度,教學內容比較久遠,教學內容的知識量大,內容理解難度較大。本文闡述了繪畫作品是古代的歷史名作,學生需要古代歷史知識等作基礎,對繪畫理解難度大。在不斷的教學嘗試中,作者總結出借鑒音樂作品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對美術作品進行鑒賞,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傳統(tǒng)繪畫;音樂作品;教學效果
中國傳統(tǒng)繪畫作品真實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社會狀況,是古代歷史的真實反映,從這些作品中生動反映出古人的生活和思想。中國歷史文化發(fā)展源遠流長,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狀況不同,社會的審美情趣也不盡相同,歷史發(fā)展的因素帶來每一個不同時期繪畫作品的多樣性。中國古代繪畫發(fā)展的脈絡是清晰漫長的過程,這一過程的發(fā)展形成了中國繪畫的語言,最終形成中國藝術的精神。古代勞動人民從原始社會開始就在巖壁上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表達對自然的崇拜、生命的感知,對生活場景等的描述,伴隨著巖畫、器物紋飾、帛畫、壁畫、絹畫等一系列藝術發(fā)展燦爛的過程。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產(chǎn)生許多燦爛的藝術文化作品,中國社會經(jīng)濟的高度發(fā)展,推動了中國歷史文化的快速發(fā)展,特別是形成許多的藝術高峰。中國傳統(tǒng)繪畫是中國藝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傳統(tǒng)繪畫課程對學生了解中國歷史文化、中國古代繪畫極為重要的一環(huán),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重大意義,對學生現(xiàn)代的愛國主義教育都有重要意義。
一、中國傳統(tǒng)繪畫內容的豐富性
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歷史源遠流長,從新疆天山的繪畫和內蒙古境內的陰山巖畫有時代代表性的藝術作品,成為每一個時代的代表作品。新石器時代的人面魚紋盆是仰韶文化遺留下來的珍品,是進行宗教活動的巫師形象,圖騰的崇拜,是古代先民的藝術杰作。那一時期出土的作品帶有很強古代先民的藝術審美理念。戰(zhàn)國時期的帛畫《人物龍鳳圖》,人物龍鳳圖都體現(xiàn)了當時作者純熟的繪畫技藝和造型能力,是引導墓主人升天的祈禱性作品,反映了時代的生死理念。宗教的繪畫題材在傳統(tǒng)的繪畫中占據(jù)著比較大的分量,敦煌莫高窟和永樂宮壁畫都是其中的代表作品,宗教的繪畫和石窟藝術數(shù)量繁多,在鑒賞上占據(jù)重大的地位。中國早期的山水畫真實再現(xiàn)了江山的美,經(jīng)過長期的發(fā)展達到了一定的高峰,花鳥小品繪的作品在宋朝也達到了頂峰。
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人物畫更是獨樹一織,傳神寫照是人物畫最好的描述,形成了完整的一整套人物畫繪畫理論體系?!峨絿蛉擞未簣D》是其中比較突出的一幅作品,通過這一系列的作品我們可以看出傳統(tǒng)繪畫人物描寫的高超。中國傳統(tǒng)花鳥畫也是勞動人民在認真體會花鳥的基礎上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作品的種類和數(shù)量繁多,在中國古代傳統(tǒng)繪畫史上占據(jù)相當長的一個時期。
二、中國傳統(tǒng)繪畫教學內容的難度
中國傳統(tǒng)繪畫歷史比較久遠,古代人民的審美理念和思想審美觀念跟現(xiàn)代人有所不同,在歷史的進程中丟失了很多信息,對古代繪畫的理解存在著觀念的不同。教學過程中對作品的理解需要具備一定的歷史文化基礎知識,比如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我們一看只知道它是青綠山水,不知道它背后的歷史知識是很難去鑒賞的。我們可以從宋朝的歷史講起,從宋徽宗的皇家畫院講起,從王希孟的成才歷程講授這幅畫完成的過程和珍貴。由于需要較深的藝術修養(yǎng)和對歷史文化的了解,給傳統(tǒng)繪畫的鑒賞帶來一定的困難。宗教的《鹿王本生圖》的鑒賞需要一定的宗教知識和內在含義的認知,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存在比較抽象的理解難度。古人對自然的崇拜、對生命的態(tài)度都在作品中體現(xiàn)出來,但是現(xiàn)代學生對古人的這一觀念不是特別理解,對作品的理解也就有比較大的困難。
三、借助音樂教育的優(yōu)勢之處
美術作品是視覺藝術,在理解之初很難快速進入到相應的情感狀態(tài),觀察感受的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長,鑒賞的過程需要個人文化知識的修養(yǎng),歷史知識的把握,個人閱歷的積累等,繪畫作品的情感感受的準確性才能體會出來。然而音樂作品是聽覺的藝術,音樂作品的聲音可以直接反應出作品的情感價值態(tài)度,特別是利用音樂說唱的方法更容易讓學生記住這一作品所描繪的內容,歌聲中的歡快、喜怒、悲傷等情感都可以直接表現(xiàn)出來。利用音樂作品來歌唱美術名作,不失為教學方法提供了更多的手段。
我在上課前會選擇幾幅名畫作品,讓學生提前去了解畫面的基本信息,在了解內容基礎上加入自己的了解,利用我校音樂特長生的教學資源譜寫出說唱的音樂作品,在美術課上用音樂作品說唱繪畫作品,不僅讓學生學習到作品的鑒賞知識還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學生越來越喜歡美術鑒賞課。
在講授《千里江山圖》的時候,我首先讓學生欣賞《千里江山圖》的歌曲。我選取了其中的歌詞——“硯江水青以山石,皴筆落絹,咫尺間千里江山, 錦繡綿延倒映長橋, 線未絕遠山潺湲,暈染尚淺走筆過奇峰層疊,亭臺清泉,有人家船泊寒江。酒暖素宴青石江岸, 應看慣水來船,舊曲又傳唱千古江月怎知春秋易去,浮生竟似山外晨暮,細雨且將云霞覆長亭等,輕煙遮渡津仿若隱沒此間題句,千古江月難解,春秋易去,流轉更迭,今夕人間何許?”學生對這首歌優(yōu)美的旋律打動,自然會快速被吸引到音樂中來。伴隨著優(yōu)美的音樂,學生全神貫注去聽歌詞里面的字句,在音樂旋律和情感的帶動下很快就陶醉在《千里江山圖》的優(yōu)美意境中,情感得到快速的升華。在鑒賞的過程中,我首先用音樂讓學生去鑒賞這首歌,聽完這首歌對千里江山圖也就有了一定的了解,聽著這首歌愛上這幅畫,這就是音樂的魅力所在。
四、傳統(tǒng)繪畫教學和音樂融合教學的做法要點
美術教學是視覺的藝術,音樂教學是聽覺的藝術,我們在美術鑒賞教學的時候要注意不能過多地采用音樂的聽覺藝術,這樣就違背了美術教學的初衷。借鑒音樂作品進行教學只是教學的手段,借用的過程中要認真選取其中精華。學生在創(chuàng)作歌曲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他們作品的審核,不能出現(xiàn)常識性的錯誤,在表演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時間的把握,音樂作品的選取上一定要符合美術作品的情感。
學科之間的融合有助于教學的融合,有助于學科之間的融合教育,借鑒音樂作品用于鑒賞美術作品提高了課堂的興趣,促進學生學習美術作品的動力,學生學習美術作品的內容更加豐富,深入學習的程度更高。目前,正在全力提倡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音樂美術學科之間的融合教育更加全面提升學生的知識水平,從而促進他們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薄松年.中國美術史教程[M].西安: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
[2]李公明.中國美術史綱[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