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娜
【摘要】美國當代音樂教育心理學家墨塞爾說:“器樂教學可以說是通往更好體驗音樂的橋梁?!笨梢姡鳂方虒W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下面就以三個方面談談如何讓“打擊樂”走進音樂課堂。一是培養(yǎng)學生對“打擊樂”的興趣;二是豐富“打擊樂”教學內(nèi)容,以“賞一賞”“找一找”“動一動”及“創(chuàng)一創(chuàng)”進行教學,在打擊樂的教學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看、摸、敲、打”等實踐活動進行體驗和學習;三是通過“打擊樂”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以這三方面對學生學習“打擊樂”的培養(yǎng),充分引起學生對音樂的探究意識和興趣。
【關鍵詞】打擊樂器;小學音樂;探究;興趣
在小學音樂課堂中,讓學生動起來、唱起來很重要。因此,讓“打擊樂”走進課堂在小學音樂的教學中具備非常重要的應用意義。可是,按照目前的小學音樂教學來看,有部分教師的音樂課堂沉悶、死板,學生一點學習興趣都沒有。他們沒有意識到可以讓“打擊樂”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難以讓小學音樂教學效果得到提高。
要想激發(fā)學生的探求欲望、創(chuàng)作欲望、表現(xiàn)欲望,那么教師在小學音樂課堂中,就要讓學生多參與、多實踐和多探究。讓打擊樂走進課堂,既能激發(fā)學生對學習音樂的趣味,也能增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性,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及動手能力,以及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一、培養(yǎng)學生對“打擊樂”的興趣
讓“打擊樂”走進小學音樂課堂,首要還是要培養(yǎng)學生對打擊樂的興趣,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
1.尋找有趣的教材或素材
小學生注意力是有限的,特別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他們不會一節(jié)課40分鐘就安安靜靜地認真聽你講課,甚至有些學生還喜歡動來動去,聽到哪里有好玩的聲音就朝哪里看,他們也不會把注意力放在你一成不變的黑板上。因此,教師上課的教材就要變得有趣,能吸引學生的。就如學生會覺得教材里的一首簡譜曲子沒有一張畫滿了奇奇怪怪的畫有吸引力。因此,教師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可以出示各種有趣的小圖案和教具,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
2.課堂上的授課方式要有趣
一節(jié)優(yōu)秀的音樂課,新課的導入是尤其重要,有好的導入方式才能激起學生繼續(xù)學習的動力。我們還是從打擊樂入手,如,課堂上給學生不一樣的小樂器,讓學生集中精神看教師出示的圖片,當看到“西瓜”圖案,拿沙錘的學生就要動一下手里的打擊樂器;當看到“草莓”圖案時,拿三角鐵的學生就要敲一下手里的打擊樂器等方式。以一種游戲的方式,讓學生感受“打擊樂”帶來的樂趣。
3.讓學生在課中課后覺得手里的樂器有趣
小學生喜歡玩游戲,他們是自發(fā)地參與并能夠身心投入地去完成。課堂上,教師可以按照音樂的感覺設定一些小游戲,如,讓學生通過聽著音樂、打著節(jié)奏去找和自己手上拿著相同樂器的伙伴;也可以一邊唱一邊拍打手里的樂器,三五成群圍成一個個好看的隊形。通過這樣的小游戲,根本就無需擔心音樂課堂會枯燥無趣。在課后,也可以動員學生拿著家里日常的碗筷和家人一起聽著音樂、敲打著節(jié)奏來個親子游戲。通過各種各樣好玩的游戲,學生會覺得“打擊樂”很好玩。
二、豐富“打擊樂”教學內(nèi)容
就目前來說,“打擊樂”運用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還是比較常用的樂器。但還是有部分教師懶于使用或者不會使用“打擊樂”,這也就影響了音樂課上學生動手能力的發(fā)展,因此,教師要豐富“打擊樂”的課程教學內(nèi)容,才能提高音樂課程教學的效果。
1.賞一賞
引導學生多聽、多看有關“打擊樂”的音樂和視頻,教師可以多找一些經(jīng)典的打擊樂作品供學生欣賞。如,《農(nóng)家樂》是使用家常用具當成打擊樂的作品,是由竹杠、鋤頭、柴刀、高腳桶、銅火爐、浴桶、酒壇等20件農(nóng)家用具組成的,通過敲敲打打,奏出了一首新奇、美好、諧和的打擊樂《農(nóng)家樂》,讓學生通過欣賞,認識到最平常的家具也可以當作打擊樂,讓學生感到新奇好玩,這樣他們就有學習“打擊樂”的動力了。
2.找一找
打擊樂器是一種以拍打、搖動等方式產(chǎn)生音樂效果的樂器,而在學生身邊的打擊樂器有旋律型和節(jié)奏型兩種。如,相同的水杯裝不同高度的水、大小不一的碗、鋁板琴(鋁條制)、懸竹(竹制)等屬于旋律型打擊樂。而節(jié)奏型打擊樂就有更多了,如在礦泉水瓶里裝沙變成沙錘,可以用筆敲打塑料瓶,也可以用兩個鐵性筆盒互拍等等。引導學生清晰認識了兩種類型打擊樂后,教師可以進一步讓學生理解旋律型的打擊樂。教師課堂上可以準備一些日常大大小小的碗筷及水杯,把大小不同的碗放在一起,用平常吃飯用的筷子來敲敲,就會發(fā)出高低不同的音律,而且發(fā)出來的音色也會很清脆。
3.動一動
音樂課堂上,學習一首新的曲子,教師都可以適當讓學生拍拍桌子、拍拍手等方式來為新曲子打簡單的節(jié)奏。充分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躍起來,這樣整節(jié)課會有不一樣的驚喜。學生會因為需要自己動手而更認真、更深入地去學習新曲子,厭學情緒一掃而清。
4.創(chuàng)一創(chuàng)
學生的思維是開闊的,平常的打擊樂已經(jīng)不能滿足了,他們都想找些與眾不同的打擊樂。這時,教師要趁熱打鐵,讓他們課后去創(chuàng)造一些有特色的打擊樂器。好好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如,將小石頭做成串鈴等等。通過動手、創(chuàng)作,學生就會覺得打擊樂非常有意思,非常好玩,因而愛上打擊樂。
三、通過“打擊樂”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小學音樂課程要求學生不能僅局限于學習基礎的音樂技能,也需要學生提升自身的綜合音樂素養(yǎng),按照現(xiàn)狀學生需要掌握一門及以上的樂器。什么是音樂的素養(yǎng)呢?音樂素養(yǎng)其實就是音樂能力的總和,如,音樂的表現(xiàn)力、音樂的理解能力、音樂的創(chuàng)造力及音樂相關的文化修養(yǎng)。那是如何去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呢?“打擊樂”就是教師很好的幫手,打擊樂對于小學生來說易上手、易操作,讓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既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發(fā)展,又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也能提升學生音樂素養(yǎng)及審美能力,還能培養(yǎng)學生在課堂中自我認識、自我控制、自我表現(xiàn)以及與他人協(xié)調(diào)合作的能力。當然,想要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是離不開教師的示范及引領作用。教師必須本身具備良好的音樂素養(yǎng)、較強的專業(yè)素質(zhì)、具備一定的音樂技能,同時也能很好地操控整個音樂課堂,自身帶有感染力。那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一定不會差。
讓“打擊樂”走進音樂課堂,通過欣賞、尋找、動手及創(chuàng)造,這樣才能不斷提升學生的主體能動性,達到培養(yǎng)的目的。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挖掘打擊樂器的應用價值,可以讓課堂生動、有趣起來,一改以往的沉悶課堂,從而讓學生喜歡你的音樂課,喜歡上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