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文魁 買倩 夏鵬云 李林
[摘 要] 街邊公園的打造、路邊游園的建設(shè)、交通路口的綠化設(shè)計、行道樹的排列和選擇以及分車帶內(nèi)植物的層次搭配均可成為城市綠化的鮮活元素。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截至2019年年底,河南省濟源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5.28%,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2.16%,綠地率為38.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為13.4 m2。本文主要分析濟源市自然概況,對濟源市道路綠化樹種進行調(diào)查研究,為濟源市園林綠化工作提供參考數(shù)據(jù)。
[關(guān)鍵詞] 道路綠化;樹種;濟源市
[中圖分類號] S731.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20-47-2
濟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與山西省交界,氣候四季分明,雨量適中,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是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區(qū)域,境內(nèi)植物類型多種多樣[1]。濟源市城區(qū)道路綠化工程建設(shè)水平不斷提升,城市行道樹種的選擇、分車帶及交通路口綠化設(shè)計也在不斷更新。
1 濟源市自然概況
1.1 地形地貌
濟源市以山地、丘陵地貌為主,地形呈現(xiàn)西北高、東南低的傾斜格局[2]。北路為太行山,最高峰為斗頂,海拔1 955 m;西部為低山丘陵,海拔200~600 m;東部為山前傾斜平原,海拔131~260 m;東南部為黃土丘陵,海拔150~400 m;平原主要分布在太行山以南,黃土丘陵以北的中東部,三面山丘環(huán)繞,西窄東寬,西高東低。濟源山地面積占67.8%,丘陵占20.4%,平原區(qū)11.8%,3種地形所占比例約為7∶2∶1[3]。
1.2 氣候特征
濟源市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4.3 ℃,年際氣溫變化在13.6~15.2 ℃,年均日照率46%,年均降雨量646.4 mm,無霜期歷年平均223 d??傮w而言,濟源氣候特點是春季溫暖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干冷少雪,四季分明,雨熱同季,氣候溫和,降水適量[4]。
1.3 土壤條件
濟源土壤分為褐土、潮土和棕壤,其分布具有明顯的垂直變化規(guī)律。平原地區(qū)土壤肥力較高,保水、保肥性能好;南部丘陵地區(qū)多石礫,土壤團粒結(jié)構(gòu)較差;西南部山區(qū)質(zhì)地較緊實,北部深山區(qū)為棕壤土和山地褐土,土層薄,質(zhì)地黏重,宜作林、牧用地。
2 濟源市道路綠化樹種實地調(diào)查
2.1 調(diào)查地區(qū)
城市東西大道包括濟瀆大道、北海大道、黃河大道,城市東西街道包括宣化街、水廠街、健康街、周園街,城市南北大道包括天壇路、湯帝路、文昌路,城市南北街道包括荊梁街、湨水、北蟒河沿河路。
2.2 調(diào)查內(nèi)容
調(diào)查內(nèi)容包括城市大道行道樹的分布、樹種選擇、長勢以及病蟲害情況,分車綠化帶的種植結(jié)構(gòu),交通路口的綠化設(shè)計。
2.3 調(diào)查結(jié)果
2.3.1 城市東西大道。濟瀆大道行道樹為國槐,單行種植在磚鋪的人行道邊。分車帶種植喬木大葉女貞,灌木金葉女貞、紅葉石楠,地被植物鳶尾和沿階草。大葉女貞四季常青、樹葉深綠,紅葉石楠色彩鮮紅可為春光增添一抹紅暈。北海大道行道樹為國槐,單行種植在人行道邊,人行道為磚鋪道路。國槐平均樹高10~15 m,平均胸徑15~20 cm。分車綠化帶種植小喬木龍爪槐,灌木薔薇、紅葉石楠、小葉黃楊,地被植物為沿階草和鳶尾。龍爪槐樹冠優(yōu)美,葉片嫩綠,長勢良好,但分車帶內(nèi)灌木和地被植物的后期管理效果較差,植物未均勻覆蓋土壤,出現(xiàn)裸露地塊。除石楠和黃楊長勢較好外,其他植物均生長一般。黃河大道是濟源市行政一條街,行道樹為國槐,單行種植。分車帶面積是其他兩條大道分車帶面積的2倍及以上,以黃楊為綠籬,種植有棕櫚樹、波斯菊、紫薇、黃楊球等灌木。棕櫚樹樹高6~8 m,紫薇樹高3~5 m。4月的波斯菊還未開花。
2.3.2 城市東西街道。宣化街是濟源市綠化最早的街道,街邊種植的樹種為法國梧桐。目前,梧桐樹在夏季已形成街道兩邊樹冠相互連接遮蔽陽光的景象。法國梧桐樹干粗大,樹皮潔白,樹葉寬大青綠,被稱之為“行道樹之王”。水廠街單行種植的紅葉李,春季白花,色澤紫紅,是良好的觀葉樹種。健康街行道樹為女貞,四季常綠。周園街行道樹為國槐,胸徑4~5 cm。
2.3.3 城市南北大道。天壇路行道樹為欒樹,分車帶內(nèi)種植雪松、黃楊。雪松四季常青,樹形呈寶塔狀,樹高10~15 m,尤其在冬季被大雪覆蓋姿態(tài)優(yōu)美。湯帝路行道樹為大葉女貞,文昌路行道樹有千頭椿、重陽木等,其中千頭椿干性通直,樹形優(yōu)美,枝繁葉茂。
2.3.4 城市南北街道。荊梁街種植的欒樹,具有圓錐花序、蒴果、囊狀、可觀花。湨水、北蟒河沿河道路均種植柳樹,春季青綠色的新枝抽出,伴隨點狀的新芽長出,帶給市民清新涼爽的視覺體驗。濟源市道路交叉口多用矮化的側(cè)柏、紅葉石楠、黃楊等常綠樹種來裝飾。
3 濟源市道路綠化存在的問題
3.1 灌木及地被植物管理效果較差
分車帶內(nèi)種植的灌木除常綠黃楊長勢良好,其他植物均存在管理效果較差的問題,降低了園林綠化景觀效果。另外,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鳶尾、沿階草植物死亡株樹較多。
3.2 全市綠化整體色彩單調(diào)
濟源市行道樹以國槐、欒樹、千頭椿、大葉女貞為主。國槐作為市樹種植數(shù)量最多。國槐葉形較小,顏色淡雅嫩綠,枝干偏黑,病蟲害較多。與此同時,大葉女貞等其他行道樹樹葉均以綠色為主,全市行道樹幾乎以綠色為基調(diào),色彩單一,缺乏視覺景觀效果。
3.3 分車帶種植結(jié)構(gòu)單一
全市分車帶除黃河大道種植植物品種較多外,其他大道植物類型均較少。綠籬均以黃楊、小葉女貞或者石楠為主。種植方式均沿臺階邊界呈方形排列。另外,黃河大道石楠修剪過高,使波斯菊等其他植物無法突顯出來,嚴重降低了植物景觀搭配效果。紫薇作為濟源市市花未形成景觀規(guī)模。
4 濟源市道路綠化合理化建議
4.1 在小街道和分車綠化帶推廣種植彩葉小喬木
經(jīng)實地驗證,水廠街的紅葉李長勢良好且可以推廣到其他商鋪街道;雞爪槭、黃櫨可以種植在分車綠化帶內(nèi)或者作為小街道的單排行道樹;龍爪槐因枝干柔軟下垂,樹冠如傘,造型美觀同樣可以作為商鋪門前行道樹。
4.2 增加大道中人行道旁的行道樹樹種和常綠樹種
增加銀杏、合歡、烏桕、廣玉蘭、白皮松等樹種。國槐雖然是濟源市市樹,但是不是常綠樹種,且病蟲害較多,建議降低栽植比例。銀杏葉片成扇形,有細長柄,兩面淡綠色,秋季落葉前變黃色,樹干筆直,可觀葉可觀果,具有藥用價值,景觀綠化效果較好。廣玉蘭、白皮松作為常綠樹種可為冬季增添綠色。合歡樹的粉紅色花朵、烏桕的彩葉均可以為城市增添亮色,提高園林綠化效果,美化城市。
4.3 交通交叉路口栽植紫薇
紫薇是濟源市的市花但未形成景觀特色。紫薇更多的是在分車綠化帶內(nèi)栽植,長勢一般。在濟源市所有的交通路口栽植紫薇,矮化其高度形成交通路口特色,可在美化環(huán)境的同時突出城市特色,促使游人了解地域人文景觀。
4.4 加強分車帶內(nèi)植物管理,打造層次分明、色彩鮮艷的景觀
綠籬應(yīng)減少石楠和黃楊的栽植比例,增加紫葉小檗、連翹、金銀花、千頭柏的種植比例。地被植物除了沿階草可增加麥冬、酢漿草等。分車帶內(nèi)可增加薔薇、月季、黃櫨、鋪地柏、秋海棠等藤灌木植物的栽種。通過對植物的高低、色彩、花期進行合理搭配,從而形成美麗且具有特色的綠化景觀。
參考文獻
[1]陳友民.園林樹木[M].北京:北京林業(yè)出版社,1998:45-50.
[2]陳植.觀賞樹木學(xué)[M].北京: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84:82-85.
[3]聶平,劉春燕,苗先軍.濟源市行道樹現(xiàn)狀及分析[J].科技論壇,2014(14):254.
[4]王傳興,李建中.濟源市行道樹資源調(diào)查研究[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14(2):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