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倫 張晨
摘 要:新時代要求高校思政課教師是思政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內涵建設符合教育現代化的思想要求,是講好思政課的重要保障,也是培養(yǎng)時代青年的主要抓手。在新時代背景下要發(fā)揮思政課教師隊伍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必須加強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的意識形態(tài)建設。這就需要以科技引領教師隊伍的現代化發(fā)展,健全教師隊伍內涵發(fā)展培訓體系,改革完善教師隊伍內涵發(fā)展保障機制。
關鍵詞:思政課 教師隊伍 內涵建設 教育現代化
2019年3月18日召開的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及思政課教師的重要性,也明確了新時代思政課教師的重要地位,即,“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焙汀稗k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fā)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蓖苿有聲r代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內涵建設已經成為建設一支專職為主、專兼結合、數量充足、素質優(yōu)良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的關鍵問題。
1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內涵建設的重要性
1.1 符合教育現代化的思想要求
推進教育現代化需以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精神,堅定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zhàn)略,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一門科學性與意識形態(tài)性高度統(tǒng)一的課程,既是給學生傳遞科學的理論方法,更是給學生傳遞馬克思主義的信仰體系,它鮮明的價值觀,具有思想引領與價值導向的作用。[1]因此,優(yōu)秀的思政課教師隊伍需要擁有深刻的理論認識和深厚的思想內涵,堅定共產主義信仰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通過思政課立德樹人,推動中國特色世界先進水平的現代教育進程。
1.2 講好思政課的重要保障
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高等教育各學科中占據特殊位置。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授課內容廣泛,既包含世界觀、歷史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基礎理論,又包含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tài)等實際內容,具有強烈的現實性,是及時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發(fā)展的最新理論成果的課程。因此提高思政課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將有助于通俗又不庸俗 化地講解理論性與政治性強烈的學科理論,向學生傳播正確的思想信念,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思政課教師隊伍的內涵建設是落實教育根本任務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是實現抽象科學理論與現實實際情況結合的必要條件,是將思政課徹底講解透的重要保障。
1.3 培養(yǎng)時代青年的主要抓手
青年興國家興,青年強國家強,青年肩負著建設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擔,是實現偉大中國夢的主力軍。思政課教師隊伍在培育時代新人的任務中扮演著引路人的角色,要通過堅定自己的科學信仰,堅定“四個自信”,以堅定的政治立場和正確的政治理念進行引領,以理服人,堅定學生的愛國之情和強國之志,繼而培養(yǎng)出一批專業(yè)素養(yǎng)過硬、思想品格高尚、符合社會發(fā)展趨勢的優(yōu)秀青年。
2 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內涵建設存在的瓶頸問題
2.1 教師個人的基礎素質和能力
首先,專業(yè)知識與教學實踐結合不足。部分教師缺少對問題的深入研究,傳道授業(yè)能力不足,忽視了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使課堂變成枯燥乏味的學術報告。其次,思維開闊性欠缺。在全方位對外開放的背景下,人們的思維方法或生活方式與時俱進,但部分教師的思想觀念仍舊停留在一筆一板的教學時代,在教學模式和方法創(chuàng)新難以滿足立德樹人的更高要求,在教學內容上存在部分信息更新不及時。最后,使命感和責任感不強。十九大報告提出要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yǎng)高素質教師隊伍”,但部分教師未能做到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真學、真懂、真用、真信、真教,不能用正確的理論武裝學生頭腦,幫助學生樹立中國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共產主義崇高信仰。
2.2 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培訓體系
當前高校關于思政課教師隊伍的培訓體系缺乏系統(tǒng)性和針對性,在某些方面制約了教師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特別是對于青年思政課教師來說,普遍缺乏教學經驗,而熟練的教學方法是需要經過長時間學習和積累的。[2]目前,高校組織的培訓形式多數為大型培訓活動,存在覆蓋面小,時間短,形式單一等問題。多數高校忽視了對剛入職的教師進行專業(yè)的、系統(tǒng)的、個性化的培訓,培訓內容不符合思政課教師對自身發(fā)展的期待,導致在教學基本功和專業(yè)技能方面難以突破自身發(fā)展的瓶頸,難以滿足新形勢下思政課的教學目標。長此以往,對于思政課教師在教學和科研工作上的積極進取與提升的動力便受到嚴重影響。
2.3 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的考評獎懲體系
由于多數高校在教師的晉升和發(fā)展評定指標上存在考評體系標準單一的情況。多數考評體系以科研成果為主,常常把申請的課題項目、發(fā)表的著作、科研的獲獎情況等作為主要的衡量指標,忽視了對教師隊伍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評判。另外,一些高校在制定福利待遇時,較少考慮隨著大學生人數的逐年增加,思政課教師教學工作量越來越重、需投入更多精力等特殊情況。當前高校普遍存著重科研而輕教學的問題,深層次的原因是教學考評獎懲體系設計存在一定缺陷。[3]建立健全合理高效的獎懲機制和考評體系,提高教師地位和實際福利是解決的重難點問題。
3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內涵建設的對策
3.1 加強高校思政課教師意識形態(tài)建設
新時代思政課教師隊伍要具備厚實的政治素養(yǎng),要時刻心系黨、國家和人民,為學生扣好第一顆扣子。思政課教師作為理論的學習者和傳播者,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才有能力培養(yǎng)出三觀正直、有理想、有抱負的新時代青年。因此要定期組織進行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分享、交流,做到充分理解黨中央的相關理論和最新政策,時刻與黨和國家保持一致;定期開展培訓課程,邀請全國高校優(yōu)秀模范教師進行授課培訓,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3.2 以科技引領思政課教師隊伍內涵的現代化建設
科學技術發(fā)展迅速,思政課授課模式也要不斷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建立高校內部思政課教師學習、教學、科研三維智庫平臺:在保護教師知識產權的基礎上實現思政課教師隊伍內部成果分享、經驗交流;建立傳統(tǒng)教學與智能化教學并行的現代化教學方式:課堂授課、實踐教學、網絡化自學三維教學方式。思政課教師利用互聯(lián)網的載體進行交流和授課不僅能提升自身的素質能力,還能形成內容準確、思想深刻、形式生動的優(yōu)質課堂,不斷改變大學生對傳統(tǒng)思政課的印象。
3.3 健全思政課教師隊伍內涵發(fā)展培訓體系
首先,結合學科特點有針對性的對授課教師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授課專業(yè)技能進行培訓,主要在師德師風的規(guī)范,教學基本技能和方法、現代化信息技術運用以及思政課教學改革重點與最新發(fā)展方向等內容上展開培訓。輔助運用高校在思政課教師團隊內部建立“老帶新”、“低促高”的互助培訓體系,實現互助螺旋式團隊發(fā)展,最大限度的展現培訓效果。其次,積極參與高校間聯(lián)合培訓活動,開展和參加國內外教研交流活動。通過組織和參加國際國內會議等方式打造更寬廣的交流分享平臺,學習和借鑒不同國家或地區(qū)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分享有價值的實踐經驗,提升年輕教師隊伍自身的教學科研能力。
3.4 改革完善思政課教師隊伍內涵發(fā)展保障機制
首先改革完善單一的考評體系,豐富綜合考核指標,包括學科貢獻、教學任務量、教學效果、重點科研項目及發(fā)表的文章、著作等。此外,要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考核評價體系中的主體作用,通過網上評教、調查問卷等多種形式對教師的教學能力進行了解,多方面結合起來形成最終考核結果。其次對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激勵機制進行完善。其中包括薪資與福利方面,根據各高校的具體情況提高教師隊伍的平均薪資水平,使教師的付出與收獲成正比;科研項目經費方面,應加大對思政課教師隊伍整體的教研及科研等經費的投入力度,鼓勵更多的年輕教師投身科研,為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內涵建設營造良好的科研創(chuàng)新氛圍。
4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內涵建設的意義
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個新的歷史節(jié)點上,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想變成現實,發(fā)展形成中國特色、世界先進水平的現代教育,思政課教師隊伍肩負著這個時代重任和歷史使命。因此,新時代加強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內涵建設,有助于教師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等重大基本理論問題的理解,夯實理論基礎;有助于教師言傳身教能力的提升,使教師隊伍的教研能力進一步提高;有助提升對工作的獲得感,促進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
基金項目: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教育現代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課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與實踐”成果之一,課題編號:JLCL302520190719211409]。
參考文獻:
[1] 李永勝.講好思政課,如何發(fā)揮好教師這一關鍵主體的作用 [N].呂梁日報.2019-03-31(2).
[2] 張凱.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探究 [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14):17-9.
[3] 倪向麗.當前高校教學考評體系中的激勵與約束機制研究 [J].高教學刊.2018,(3):1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