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春
【摘要】? 科學探究是學生體驗學習樂趣、學習科學方法、形成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重要途徑。本文結合農村中學的實際,從利用課桌、利用講臺、利用教室一角和利用家庭替代品等方面論述如何開展探究活動。
【關鍵詞】? 農村中學 化學教學 實施 探究活動
【中圖分類號】? G633.8?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25-013-01
科學探究是學生體驗學習樂趣、學習科學方法、形成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重要途徑。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鋪開,我發(fā)現(xiàn)農村中學教學條件與新課程改革要求的矛盾日趨明顯。實驗儀器、藥品的嚴重缺失給農村中學化學教學帶來了許多困難。由于缺乏科學探究教學的必備實驗條件,在教學過程中許多農村中學的教師們總感到有些力不從心,于是對科學探究僅僅停留在傳統(tǒng)的演示實驗和對比實驗層次上,達不到那種“探究”性教學效果。而科學探究是義務教育階段化學學科課程教學的重要內容和目標。下面筆者結合自己十幾年來的化學教學經(jīng)驗,談談農村中學化學課程教學中,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學資源,有效開展科學探究活動。
一、充分利用課桌,把一些儀器相對較少的探究實驗在教室里進行
除少數(shù)區(qū)屬中學之外,很多農村中學以現(xiàn)有條件根本無法按新課標的理念和要求來完成科學探究。因為多數(shù)學校的十多個教學平行班僅一個化學實驗室,多則兩個,有的學校甚至連實驗員都沒有,由化學教師兼任。如此實驗條件下,如何有效地進行科學探究,是擺在化學教師面前的一大難題。
像我校一樣的一些農村中學,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的機會較少,但學生做實驗的積極性卻非常高,很多學生一見面就問“老師,我們什么時候去實驗室做實驗呢?”望著學生們渴望的眼神,我想;“何不把實驗室搬到教室里來呢?”于是我利用學生的熱情,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用課桌代替實驗桌,把教室當做探究室。四人一組,把課桌拼在一起,課間再叫幾個班干部或熱心同學把藥品和儀器分發(fā)下去,簡易的探究實驗室就搭好了。事實證明,這樣做,學生的積極性很高,他們很珍惜這種難得的動手機會,既培養(yǎng)了他們的科學探究精神,又培養(yǎng)了他們自覺愛護學校財物的良好習慣。例如:我在講授“蠟燭在空氣中的燃燒”、“二氧化碳的性質”等實驗時按這種方法進行,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充分利用講臺,把安全性好較簡單的演示實驗改成學生探究實驗
在多年的實踐中,我覺得這種方法極為有效。每當接手一個新班時,我都會及時向班主任了解本班學生的學習風格、學習態(tài)度和情感特質等,尤其對“好動生”更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一般來說,剛學化學時學生的積極性是挺高的,打鐵要趁熱——我常借此機會讓一些好動的學生上臺進行實驗,即能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又調節(jié)了課堂氣氛。上課前一天,我會布置學生預習好探究內容,動手前,再簡單交待一下注意事項。一般來說,好動的學生思想活躍,反應較快,動手能力也比較強。他們上臺做實驗成功的把握較大——如果成功了,他們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即使出現(xiàn)問題甚至失敗了,也不用你擔心,下面坐著幾十位“老師”,他們會拼命提示,你在一邊欣賞得了。我發(fā)現(xiàn)有很多學生極富表演才能,他們不時作出一些令你意想不到的滑稽、搞笑動作,引得全班同學開懷大笑。即使有些同學手不時會抖,同學們也只會發(fā)出善意的笑聲??梢灶A見,這樣做的教學效果比單純教師演示來說,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例如:在進行《我們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有什么不同》探究時,我事先提出問題:“如何收集兩瓶空氣?”然后請兩個學生上臺來演示,有些學生就拿著集氣瓶在周圍兜圈子,繞來繞去,惹著其它學生笑得前俯后仰;收集呼出的氣體時更是極盡他們表演之能事。
又如做“用氫氣流吹肥皂泡實驗”時,我先讓兩個學生上臺,一人吹肥皂泡,另一人用火點燃肥皂泡,要求兩人配合默契。實驗時往往是吹肥皂的學生把肥皂泡吹出去,另一學生則上下左右撲騰個沒停,臺下的學生忍俊不禁,笑聲一浪高過一浪,從而極大地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熱情。還有像不純氫氣的爆炸實驗時的點火工作、滅火器的模擬實驗等等,我都交由學生來做,實驗效果都非常好。
如果是稍難一點實驗,我一般先投影出探究的課題,學生思考幾分鐘后,讓他們說出自己的思路。然后叫學生們上臺探究其設想的可行性,叫大家評價其優(yōu)缺點。最后師生共同進行總結,對好的進行表揚和鼓勵,不足的也肯定其勇氣和探索精神,提出希望和努力方向。
三、充分利用教室一角,在教室一角設立“微型實驗室”
初中化學中有一些學生難以理解的實驗,只靠老師上課演示,學生沒有親自動手,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而我們農村中學也不可能有很多的機會讓學生去實驗室,于是我便在所任教班的教室一角設立一個“微型實驗室”。上完課后把演示實驗的儀器放在教室的“微型實驗室里”,學生課后可以親自動手去實驗。當然事先得班主任聯(lián)系好,做好愛護儀器的教育工作。
如: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到錐形瓶和長頸漏斗的裝置氣密性的檢驗;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隨開隨用,隨關隨?!钡陌l(fā)生裝置;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shù)的測定等等。因為它們都與氣體壓強有關,如果學生沒有親自動手,不容易理解,印象也不深。通過“微型實驗室”這個平臺,鼓勵學生課后去研究,既促進學生對這些知識的理解,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究精神。
四、充分利用家庭替代品,進行家庭小實驗
學習化學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生活中出現(xiàn)的問題,為了讓學生覺得化學可用,我經(jīng)常提醒學生留心觀察生活,鼓勵學生設立家庭實驗室,把家庭探究成果拿到學校展示,并設立最佳創(chuàng)意獎之類。
如在上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時,課前布置家庭探究小實驗:探究食鹽和蔗糖能否無限制地溶解在有限的水中。(設計的目的是消除學生因生活經(jīng)驗不同而造成對知識的理解程度的差異,讓學生初步體驗探究過程和探究樂趣)上課一開始,由學生的家庭探究實驗結果入手,讓學生暢所欲言,并表揚那些家庭探究實驗做得認真的同學。這樣設計,就是為了鼓勵學生從日常生活現(xiàn)象中去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鼓勵其對科學的探究精神,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增強其探究知識的欲望。
又如:在學習水的凈化時,我讓學生回家自制凈水器。很多學生的作品很有新意,有用花生油瓶做容器的,有用洗潔精瓶的,形態(tài)各異,充分發(fā)揮了他們的聰明才知,他們覺得很有成就感。
總之,農村學校教學條件艱苦,設備簡陋,要進行科學探究困難多多。但筆者認為萬事事在人為,只要肯動腦筋,多想辦法,在農村中學進行探究活動是完全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