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濤
摘 要:在小學階段中,語文學科受到了廣泛的重視,為了能夠提升教學的實效性,教法的改革一直在持續(xù)。在這當中,合作學習具有著明顯的應用價值,其能夠讓學生在習得語文知識的基礎之上,也在學法、交流以及表達等方面均呈現(xiàn)出一定程度的提高。本文即從小學語文合作學習的角度展開探析,以期能夠發(fā)現(xiàn)提升其實際成效的可行之策。
關鍵詞:小學語文;合作學習;策略研究
從當前時期小學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來看,合作學習得到了廣大教師的重點關注,并在課堂中予以大力實施。當然,若想使得合作學習的實效性得到切實保證,教師就要對其應用方法有切實的把握,從而使得合作學習能夠有序展開。作為一種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小學語文教學的合作學習意義巨大,能從根本上改變傳統(tǒng)教學的局限,形成新的學習創(chuàng)新。
一、合理構建小組成員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合作學習的有效展開是以學生為基礎的,必須要對分組予以足夠的關注。分組之時,要遵循優(yōu)勢互補的原則,要從學生的學業(yè)水平、認知能力以及個人素養(yǎng)等方面出發(fā),將學生相對平均的分派到各自的學習小組之中,要確保小組中各類型學生都有,大致是“一優(yōu)二中一后進”的結構,從而使得優(yōu)秀生能夠起到引領作用,學困生能夠得到提高。小組分組完成后,教師還要指導小組內(nèi)學生合理分工,做到“分工明確、職責輪流、平均得分、同榮共辱”。如此一來,在小組學習之時,就不會出現(xiàn)一個學生掌握話語權的問題,也能夠使得小組中的所有學生都能加入到討論之中,都能夠?qū)W習所得拿出來與他人分享,這就使得學生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如此教學目標的達成也將更為容易,學生的思維能力、合作能力也會進一步提升。
二、合作學習應該具有明確的學習任務
在展開小學語文教學之時,學生必須要能夠在規(guī)定的時間當中將教師提出的問題予以有效化解,這是其必須要達成的學習任務。在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之時,也必須要讓學生能夠明白自身所應完成的具體任務,如此方可確保合作有了明確的指向。教師一定要注意的是,切不可為了讓課堂中有合作的流程,就隨意展開合作學習,要明白合作是建立在學生的心理需求基礎之上的,并且是針對具體的問題展開的。需要學生予以合作解決的問題必須要是貼近教學內(nèi)容,且難度較大,同時也是學生必須要搞懂的問題。在設計問題之時,要保證問題能夠?qū)W生具有一定的啟發(fā)性,使學生愿意投入到合作學習當中,并將自身的全部能力展現(xiàn)出來,如此方可確保合作學習真正具有實效。當合作學習的具體任務得以明確之后,教師選出小組長分派組員具體學習工作任務,然后各個組員就根據(jù)要求充分地自由學習,收集資料和信息,在遇到困難或難題時可以同學之間協(xié)作、討論交流,共同解答。接著由小組長組織小組成員把各自完成的內(nèi)容作總結整理,再在小組中由組員述說問題的解答情況、自己的看法、體會、質(zhì)疑等,最后全面總結完成結果,等待教師和其他小組檢查評價。如此方可使得學生的學習個性得到充分的釋放,合作學習能夠真正有序地進行,學生也方能從合作學習當中真正有所收獲。
三、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提高合作意識
學生在獲取新知之時,其思維應是處于亢奮狀態(tài),這是學生對知識進行內(nèi)化的必然過程。一旦學生在學習之時,只是一味地接受老師的講授,或者依賴于小組中其他同學,那這些知識并不能被有效內(nèi)化,很快就會遺忘,學習的效果自然不佳。小組合作學習中,要讓獨立思考貫穿整個小組合作學習,獨立思考與合作學習看似矛盾,實際上兩者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肩負著不同的職責,合作就是學生間思維的交流、碰撞,從而能夠從不同的視角去解決統(tǒng)一問題,這是要建立在學生自主思維的基礎之上,如果自主思維不到位,合作學習也就無從談起。
四、教師適度參與,進行必要的指導
教師在小學教育活動中發(fā)揮的引導作用尤為重要,要求教師嚴密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并積極實施督導,在遇到學生難以解決的問題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學習方法指導,結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指點學生,使教學活動可以順利進行,教師也要加入小組中,對學生個人的發(fā)言以及小組總結進行指導。
總而言之,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合作學習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在展開合作學習之時,教師要依據(jù)學生的特點進行分組,并要指導學生了解合作學習的相關方法,要給予學生足夠的學習時間、空間,將學生的主體性充分的展現(xiàn)出來,從而使得合作學習的效益得到顯著提升,確保課堂教學的效率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劉艷莉. 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J]. 中國校外教育,2018(22):101-102.
[2]侯松云. 小學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方式探究[C]. 中國教育學術論壇(第二卷). 中國教育教學叢書編委會,2016: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