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德
通過目前的小麥實際研究情況來看,為了更好的達到“一控兩減三基本”為總體要求,在促進小麥產量提高的同時,還能更好的落實環(huán)境保護,采用集成推廣秸稈還田轉肥、配方施肥、優(yōu)種包衣、等實用技術,達到綠色高產的目的。
一、種植前的準備
1、土壤準備
土壤的準備是影響小麥收成的重要基礎。在收獲玉米之后,要在短時間內將玉米秸稈粉碎,并將一些沒有粉碎的秸稈從種植地清除出來,讓秸稈的分布更加的均勻。還田后立即旋耕播種,旋耕深度也要進行把控,大概是十五到二十厘米之間,從而達到“虛實并存”的土壤結構。在種植之前,還要注意土壤的松度,大概是保持在三十到五十厘米之間,才能保證一個很好的種植效果。
底肥是的選擇以及施肥量也是影響小麥種植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情況一畝土地施腐熟的有商品有機肥100~150、硫酸鋅1kgkg、純氮10~15kg、磷(P2O5)6~8kg、鉀(K2O)3~5kg。在第一次整地時候要所有的有機肥和70%的氮肥及磷鉀鋅肥施入,其余采用分層播種的方式。
2、挑選品種
除了要給予種子一個很好土壤條件以外,品種的挑選是小麥產量的決定性因素。要結合當?shù)氐耐寥篮蜌夂驐l件選擇合適的品種,比如在山東省水澆地就推薦濟麥22、濟麥44、魯原502等品種,結合山東當?shù)氐膶嶋H的種植情況來看,這些品種也有一個很好的產量。
3、種子的優(yōu)化
播前選用高效低毒專用種衣劑包衣的種子,如果沒有進行上述步驟,就要采用在播放之前進行消毒處理,從而預防種子病害的發(fā)生。比如說根基病比較厲害的土塊,主要是采用百分之二的戊唑醇,按種子量的百分之零點一到百分之零點一五拌種,總之,種子的處理除了要根據的種子本身情況處理之外,還要結合往年小麥種植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相應的處理。
二、秋冬季種植管理
1、播種期的確定
小麥播種的時機在很大程度上面決定了苗的生長情況,同時在播種的時候還要考慮土壤情況。黃淮冬麥區(qū)水澆地的播種時間應該掌握在10月上旬,旱地可以適當提前。
2、播種量
眾所周知,播種無論是對于小麥種子的生長還是對于后期苗的生長情況都有著決定性的作用。一般水澆地播量一畝七點五千克到十千克左右,而旱地的播種量則在一畝十千克到十五千克左右。
3、適量澆越冬水
對于小麥來說當冬季的水量決定著小麥是否存活,根據近些年對于冬季小麥的研究來看,大部分初冬的氣候在三攝氏度左右,一般在十一月十五號之后就要對于小麥進行澆灌,夜凍晝消時結束,則是在十一月上旬就要注意進行冬水的澆灌,另外還要及時劃鋤。
三、春季種植管理
1、雜草的處理
在小麥的種植之前,我們都知道要進行一些雜草的處理,并且大部分的小麥種植者主要會在冬季進行雜草的處理,但是由于天氣等各個方面的影響,在進入春季之后,我們發(fā)現(xiàn)會出現(xiàn)雜草重生的情況,因此在春季要重新進行雜草的徹底清除,一般在春季建議種植戶主要采用化學除草的方式方法,另外還要結合田間雜草的種類選擇合適的藥劑。比如以闊葉雜草為主的麥田,主要是采用苯磺隆與雙氟唑草酮和水的合理調配,再進行藥劑的噴灑,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面除去大部分的雜草,從而防止雜草對于小麥生長的不良影響,并且在這個階段進行雜草的處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面減少后期雜草的處理,從而后期減少藥劑的噴灑,從而更好的落實小麥的綠色高產栽培。
2、病蟲害的防控
對于小麥的生長而言一個比較致命的因素,就是病蟲害,所以在小麥的整個的生長期間,一定要采取相關的措施,對于小麥進行病蟲害的防控。要結合小麥的情況進行綜合病蟲害的防治。比如說針對于白粉病、紋枯病和對紅蜘蛛和蚜蟲的防治,一般可以使用嘧菌酯、腈菌唑配合甲氰菊酯進行噴霧防治。
四、種植后期管理
1、揚花期管理
揚花期管理直接影響小麥的產量,并且這個時期管理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小麥后期病蟲害的發(fā)生,就目前對于小麥揚花期的處理來看,主要是采用康森花加多樂源加施樂康加盛力富,在揚花期后也要進行相應的處理,這樣進行多方面的綜合治理之后,可以在增強小麥減少小麥的倒伏情況,增強抗旱能力,增強小麥對抗極端天氣的能力,從而增強小麥的產量,另外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面減少后期其他方面的處理,進而減少相應藥劑的噴灑,落實綠色栽培。
2、合理澆灌漿水
小麥灌漿期通常蒸發(fā)非常旺盛,植物的溫度也比較高,如果在干旱的情況下,小麥孕穗期或籽粒灌漿初期選擇無風天氣進行小水澆灌,后期建議一般不要進行水的澆灌,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面防止倒伏情況的發(fā)生,但是在小麥種植的后期,還是結合小麥的實際情況,進行土壤水分的管理。另外在開花期后十五天前后也要進行澆灌漿水,可以增強小麥的飽滿程度,從而增強小麥產量。
3、種植后期“一噴三防”
大概在五月底六月初的時候,小麥可能會受到干熱風的不良干擾,造成小麥溫度升高加快,并且這個時期風力非常強,水分蒸發(fā)加快,進而造成根系吸水不足,如果在這個時期不進行小麥灌漿處理,可能會造成后期麥粒不飽滿,嚴重的話,甚至會造成麥苗的枯萎死亡,因此要密切關注天氣預報,在灌漿中期通過澆水,改善田間小氣候,減輕干熱風危害,或者結合病蟲害防治開展“一噴三防”,提高小麥抗旱、抗干熱風能力。
4、挑選收獲時期
除了上面的一些工作做好之外,還要對于收獲的時期進行很好的把控,對于小麥收獲期的確定,種植戶不能僅僅依靠時間以及經驗進行收獲期的推測,要結合小麥的品種、土壤濕度、天氣情況進行綜合性的調查,在合適時期進行收獲,從而更好的保證小麥飽滿度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面不必要的減產和浪費。所以掌握小麥的采收時期與收獲方法也尤為重要。小麥最佳的收獲時期是蠟熟末期。收獲要及時晾曬,防止遇雨和潮濕霉爛。優(yōu)質專用小麥還應注意收獲時要單收單脫,單獨晾曬,單貯單運,防止混雜,減少后期的整理的成本。從而保證小麥的高產。
總的來說,小麥種植前后、中期管理,對于小麥質量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同時管理的質量,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面減少相應的肥料和藥劑噴灑,因此在增強粗小麥質量的同時還能真正的落實綠色栽培,從而不斷增強我國的農業(yè)水平。
(作者單位:272206山東省濟寧市金鄉(xiāng)縣羊山鎮(zhèn)農業(yè)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