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雪芹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寫道:“古今之成就大事業(yè),大學(xué)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苯Y(jié)合個人經(jīng)歷,筆者認(rèn)為,王國維所說的“三種境界”也是教師讀書的三種境界。
一、“望盡天涯路”
與書一見鐘情后,從此愛的種子,就在我稚嫩的心中深埋。人生之旅,一路行來,山長水遠(yuǎn),我對書籍始終保持著一種綿綿無盡的情意。沒有書,我可能還是那個幼稚的、狂野的、自私的、任性的、低俗的小女孩。永遠(yuǎn)不會忘記,為了得到書,我所承受的眼淚與苦痛;永遠(yuǎn)不會忘記,為了得到書,母親所付出的艱辛和心血——只因為家貧如洗,只因為農(nóng)村的“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
在無數(shù)個清晨黃昏,我站在飄著茉莉花香的庭院,仰望著飛鳥在白云間快樂地穿梭,我在心底告訴自己:我要飛翔。我相信我一定能像飛鳥一樣美麗動人。而冥冥中,我預(yù)感到能無私地賜予我飛翔的翅膀的,唯有書。我堅信:讀書是快樂的,唯有讀書,我才能舒展心靈的觸角,讓飛翔變得輕盈;讀書是幸福的,唯有讀書,我才能仰望理性的星空,讓目光變得深邃;讀書是美麗的,唯有讀書,我才能品味別樣的人生,讓生活充滿陽光;讀書是崇高的,唯有讀書,我才能搭建思想的階梯,讓生活放射出璀璨的光芒。但是,前路仍有荊棘、迷霧,望盡天涯路,書籍牽引我前行。
二、“為伊消得人憔悴”
在母親疲倦而堅毅的眼神的牽掛下,我走出了鄉(xiāng)村,走過了澄中,走進了韓山師院。伴我一路同行的,依然是那溫柔動人的書香。每當(dāng)夜深人靜,一書在手,頓感心潮如海涌。潛心拜讀古今中外燦爛的文學(xué)長卷,卷卷都傾訴一個深深的“情”字:“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未改鬢毛衰”是滿溢鄉(xiāng)情的牽掛;“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是充滿親情的牽掛;“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是滿載友情的牽掛;“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是愛情的牽掛……因為愛國之情,屈原用血淚凝結(jié)憂愁悲思而書《離騷》;因為壯志未酬之情,東坡高唱“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因為報國無門之情,辛棄疾感嘆“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因為不堪壓迫之情,陳涉怒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因為不滿世俗之情,陶淵明“問君何能爾,心遠(yuǎn)地自偏”折射出他冷靜的人生選擇;因為胸懷天下之情,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顯露出悲憫眾生的偉大情懷……
千般氣象,萬種風(fēng)情,都在你手指的翻動下一點點傾瀉,一點點被你解讀,如沉醉千年的睡蓮,在純樸的心靈召喚下,在纖纖玉指的撫摸下,一瓣瓣綻放,一瓣瓣飄香,一瓣瓣抖落歲月的辛酸。書籍把我熏染成一只“不死鳥”,飛翔于青山白云之間;飛翔于怒??駶g;飛翔于電閃雷鳴之間;飛翔于桃紅柳綠之間。沉入書海,我在“情”浪里暢游,接受洗禮,洗滌污垢,雖“消得人憔悴”卻甘之如飴。
三、“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
江湖夜雨十年燈,是書,鑄就了我胸中的一把正氣的劍,編織著我人生路上的美麗花環(huán)。在滾滾紅塵里,在物欲橫流的社會,我不追求能桃李滿天下,不追求功與名、利與祿,我只追求當(dāng)一名受學(xué)生歡迎的語文教師,以文學(xué)與莘莘學(xué)子心靈交匯,我只追求筆耕不輟真情不斷一生無悔。
于是,我收獲了真誠、收獲了尊重、收獲了自信:我的學(xué)生在中高考中名列榜首喜訊頻傳;我的論文散文詩歌相繼在《師道》《粵東基礎(chǔ)教育》《文科愛好者》《汕頭特區(qū)晚報》《澄海報》等報刊發(fā)表;我的論文教案在各級評比中獲獎近60次;我被評為“汕頭市教學(xué)改革先進個人”和“廣東省第十批特級教師”……
醉入書籍,在大師的書桌間隨意穿行,我的靈魂經(jīng)歷了三次崇高的歷練:望斷天涯路,為伊消得人憔悴,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書籍慷慨無私地將各種情感各種信念注入我干枯的心田,使我舒展開片片綠色的羽毛,使我擺脫悲哀與痛苦的羈絆,使我神清氣爽,飄然若仙,使我詩意地棲居于清晨每一滴晶瑩的露珠里……但一切都會過去,一切都會抹上風(fēng)沙的銹。
責(zé)任編輯?黃佳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