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明
問題是探究之本,思維之源。問題意識對提升學生學習能力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從當前教育發(fā)展形式出發(fā),激發(fā)學生學習中的互動性,鼓勵學生在學習中發(fā)現、提出與探索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教師還要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實現教學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一、營造開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敢問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營造一種和諧、寬松、開放的氛圍是學生敢于提問的前提。教師如果能以真誠、和善的微笑面對每一位孩子,使他們從自己的內心里充滿著自信。在這種民主、友好的課堂氛圍里,學生都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勇于提出自己的疑問,大膽說出自己不同的見解。這樣的課堂常常能聽到孩子們最真實的心語:“老師:我是這樣想的”“老師:我想知道為什么”“老師:我還有一個問題”……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能夠提出一些比較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小學數學內容主要以基礎性知識為主,學習難度不大,理解程度不深,主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確保學生能夠在學習中掌握數學思想與方法,從而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在課堂中教師要保持和藹的教育態(tài)度,及時鼓勵學生,幫助學生樹立起學習好數學知識的自信心,讓學生認識到提出問題的意義所在。教師在教學中并不是要完全放任學生,而是要從組織、引導角度出發(fā),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思考與學習時間,然后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生提出問題后教師還要及時給以適當的評價,以啟發(fā)、引導的方式幫助學生學習,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數學思維。
二、巧設有趣的問題情境,促學生會問
小學生普遍存在著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等特點,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根據小學生的特點設計一些具體的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保持學習積極性,實現注意力的集中。在教學中就要從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出發(fā),尊重學生主體性,鼓勵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創(chuàng)設出適合的情境,設計一些有趣的、探索性強的問題,引導學生帶著這些問題主動進行學習、探索新內容。如在教學《年月日》這一內容時,可以從這樣的情境出發(f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奇思在12歲時一共只過了三次生日,而其他小伙伴每年都過生日?通過展示這一內容,學生都會思考并提出疑問:對呀!我們每年都過一次生日,而奇思為什么只過了三個生日?通過從學生的認知與情境出發(fā),在利用矛盾點多的基礎上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探討與思考欲望。通過分析與解決問題,學生也可以快速掌握這一知識,培養(yǎng)了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能力。
三、提升提問的質量,使學生善問
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是開展教學的基礎所在,而提升學生提問的有效性,使學生善問則成了教學中的重點。在教學中要從降低提問難度出發(f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給學生發(fā)表意見與看法的機會。在教學中教師要及時向學生講述提問技巧,教給學生提問的方法,讓學生在明確事物本質特點的基礎上善于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有價值的問題。例如,教師在進行長方體的教學時,可以適當借用教學模具,讓學生進行長方體模型的觀察總結,引導學生提問:長方體一共有幾個面?每一個面都是什么形狀的?有沒有完全相同的面?通過這種自主性的提問,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多維度的思考,展開解答,對長方體的知識進行融會貫通,提升學習效率。由于這一階段學生正處于思維活躍的階段,所以在課堂中很容易產生出新奇的想法。教師也要清楚認識到課堂教學中在分析與解決問題中發(fā)現新問題的重要性。只有讓學生提出與知識根源聯(lián)系緊密的問題,才能在回顧與復習知識中提升學生的思想認識,讓學生逐漸掌握提問技巧,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教師要從調動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出發(fā),鼓勵學生進行探究,將學生劃分成為不同的小組。如在開展課堂訓練時,不僅要講述解題技巧,同時還要讓學生明確使用這一方法的優(yōu)勢、解題的思路等。
進行小學數學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落實核心素養(yǎng)教育理念,借助問題將學生帶入到學習中去。教師要提高對數學教學的重視度,主動將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納入到教學過程中去,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從落實核心素養(yǎng)入手,結合當前教育發(fā)展形式,以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為主,展現學生主體性,為學生營造出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責任編輯?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