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健
江蘇宜興 宜興 214221
江南水鄉(xiāng)宜興地處江蘇省南部,蘇浙皖三省交匯之處,太湖西岸,自古就有著“中國陶都,陶醉天下”的名號。在歷史上,這里也是江南魚米之鄉(xiāng),物產豐富,人杰地靈,江南的水為這里的人們帶來了些許的靈氣,江南文化正是在煙雨蒙蒙和水氣氤氳之中形成了獨特的藝術特征,紫砂藝術也深受江南文化的影響,特別是在明代的時候,蘇州園林、家具等等成為了傳統(tǒng)文化的典型代表,在蘇州園林之中,我們可以領悟到不同尋常的藝術之美和非凡的境界,而在蘇州家具之中,又可以感受到簡約之美和人生的品位。紫砂壺也正是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之中應運而生,逐漸在文人階層流行開來。宜興本來就是江蘇最大的茶葉產地,再搭配紫砂茶具,可謂是相得益彰,把中國傳統(tǒng)茶文化的精髓充分地表現出來。紫砂器以其多變的造型特征和豐富的人文內涵博得了壺友的喜愛和青睞,千百年來,在徐徐的茶香之中,紫砂壺成為了茶座之上耀眼的明星,或圓潤、或方正,或栩栩如生、或八面玲瓏,為我們帶來了藝術的視覺審美和心靈的愉悅享受。
圖1
紫砂作品“洞天”(見圖1)在傳統(tǒng)紫砂器型的基礎之上做了許多的創(chuàng)意設計,簡潔的造型上面陶刻的裝飾非常的豐富,充滿了濃濃的人文氣息,無論是從器型設計的角度來看,還是文化的內涵來說,與明代典型的江南文化息息相通。此壺壺身挺拔雋永,亭亭玉立;壺口位置稍稍的收攏,壺底平整,端莊穩(wěn)重,壺嘴的三分之二貼合于壺身,端口微微向上,出水非常爽利,在收放自如之間絕對不拖泥帶水;與之相匹配的壺把簡約挺括、圈卷自然、端握舒適,非常的勁道有味;壺蓋的設計特別富有創(chuàng)意,如同一圈餅干一樣,中間開孔,成為壺鈕的設計,切中主題洞天的創(chuàng)意。在創(chuàng)作此壺的理念之中,希望盡量以內斂的設計來表現出別有洞天的大氣,于是壺身的裝飾采用太湖石泥繪的形態(tài),把瘦、漏、透的特點展示得非常充分,旁邊的陶刻幾乎采用了微雕的形態(tài),設計刻繪了許多的文字來裝飾其上,就算是不使用它泡茶的話,放置在書桌上面如同一件文房玩器一般把玩,也是非常的精致可愛,讓人充滿了驚喜和意外。這件紫砂作品“洞天”的器型沿襲了明代紫砂的風格特征,非常的簡潔流暢,但是“別有洞天在其中”,仿佛壺中流淌而出的茶湯也講述著其中的內涵和故事。特別是壺身也采用了同一種泥料的顏色來堆疊,把層次感和細膩的質感融合起來,讓我們回到了古人那種氣定神閑的姿態(tài)和意猶未盡的神韻,在反復把玩此壺的過程之中,真正地體會到紫砂壺是最適合的文人雅器,其中的韻味在自然而然之中就呈現出來,深深地打動了我們的心靈。
“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這是文學巨著《西游記》之中在描述孫悟空居住的環(huán)境時候的描寫,其實洞天就是修行之地,環(huán)境非常的幽靜優(yōu)美,用在紫砂壺的設計創(chuàng)意非常的巧妙和貼切。在過去的文學作品之中,經??梢钥吹健岸刺臁钡拿枋?,宜興的地理位置恰好就是在天目山余脈和太湖水域的交匯之處,形成了許多的溶洞,最為著名的如“善卷洞”、“張公洞”、“靈谷洞”等等都是洞天福地的典型代表,宜興的紫砂藝人坐擁如此的勝地,經常在其中游玩和尋找創(chuàng)作的靈感,每一次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隨著心境的變化而變化,這件紫砂作品“洞天”就是把紫砂藝術最為根本的文玩屬性充分地彰顯出來,用簡約而不簡單的弧線勾勒出整體的形態(tài),再用泥繪和陶刻的裝飾錦上添花,把其中要表現的洞天的形態(tài)和情感恰到好處地彰顯出來,讓我們在品味把玩此壺的過程之中,充分地體味到其中獨具匠心的設計創(chuàng)意和平淡如菊的人文雅韻。
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之中,低調和內斂一直是國人推崇的品格,紫砂壺原始質樸的特點和含而不露的內涵特征恰好地符合我們的審美追求,于是從文人階層開始,紫砂壺就受到了廣泛的青睞,在后來的演變過程之中,更多的文人雅士、書畫藝人將他們的創(chuàng)意和技法運用在紫砂藝術之中,形成了許多非常經典的紫砂作品,在其中我們不僅僅可以欣賞到紫砂造型藝術之美,更能夠感受到濃濃的傳統(tǒng)文化和人文意蘊,成為我們手頭不斷摩挲把玩的精致雅器,陪伴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