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新華
圖1 1960年3月,傅抱石夫婦合影于南京傅厚崗寓中新作《韶山聳翠》前
圖2 杜子建等《百年婚戀(第六輯)》,遼寧人民出版社,2002年
1980年秋天,羅時慧應(yīng)邀為唐遵之所集《傅抱石手札十四通冊》題跋,想及與丈夫傅抱石數(shù)十年來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深情地寫道:“余何人斯?抱石之磨墨婦也?!狈蚱拗g琴瑟相融之情躍然紙上!
1930年3月24日,即庚午二月廿五日,傅抱石與羅時慧結(jié)婚(圖1),先后育有傅小石、傅二石、傅益珊、傅益璇、傅益瑤、傅益玉等二子四女。1928年,羅時慧求學(xué)江西省立第一中學(xué)時,傅抱石是她的藝術(shù)老師。有關(guān)他們之間委婉動人的愛情故事,沈左堯以文學(xué)化的語言在《傅抱石的青少年時代》中有著許多聲情并茂的生動描繪,令人羨慕不已。幾十年之后,傅抱石、羅時慧愛情故事又被纂入《百年婚戀》第六輯(圖2),打動了無數(shù)讀者的心。
俗話說:“每個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中國人一直津津樂道于“你耕田來我織布,你挑水來我澆園”的幸?;橐?,“男主外女主內(nèi)”的分工,至今仍然是許多人的家庭夢想。傅抱石與羅時慧共同生活了35年,夫妻感情深厚。羅時慧出身大家閨秀,極富文才,對傅抱石的藝術(shù)最為理解,相互鼓勵,輔佐著傅抱石的事業(yè)。在艱苦的日子里,她養(yǎng)兒育女,操持家務(wù),歷經(jīng)憂患,默默支持著傅抱石的生活。
從南昌,到南京,后抵武漢,輾轉(zhuǎn)至重慶,再回到南京,他們攜手共進(jìn),一路走來,即使生活十分清苦,始終坦然微笑。所以,傅二石就十分感嘆:“母親不僅是父親事業(yè)上的最好的助手,還是父親作品的真正的知音。”①可以說,傅抱石的藝術(shù)成就,其中就有羅時慧的巨大功勞。因此,文學(xué)傳記作家們常以“磨墨婦”和“試金石”比喻羅時慧在傅抱石一生藝術(shù)事業(yè)中的地位。
1945年6月26日,傅抱石為羅時慧35歲生日創(chuàng)作《柳蔭仕女圖》(圖3),飽含深情地題識:
今日為時慧三十晉五生日,入蜀六載余,實未嘗重視之也。憶與時慧結(jié)婚十有五年,大兒益鈞十四歲,二兒益十歲,長女益珊六歲,次女益璇方九月,從俗稱亦兩歲。余以艱苦之身,避地東川。岳母李太夫人俱來,戰(zhàn)時一切,均極激蕩,而我輩仍不廢筆墨丹青,所居僅足蔽風(fēng)雨,所衣皆丁丑前之遺,真如大癡家無擔(dān)石之儲也。幸時慧忍受向所不能忍者。益珊之前,戊寅秋于湖南東安旅次生一女,卒以入蜀途中殤于四川綦江,時正重慶遭敵狂炸之翌日。嗣后連得珊、璇二女,哺育之苦,時慧任之,余之感紉為荷也。昔先慈徐太夫人常訓(xùn)示:汝生兒育女后方知父母之大德。顧余冥頑,聽若無聞,今數(shù)人之父矣。際茲濁世,一切不堪,倘將來得有所傳,皆非余所應(yīng)有,蓋莫非余母之所訓(xùn),暨時慧之所助成也。丁酉五月十七日,重慶西郊金剛坡下寄寓,并記敬意。時慧賞之,傅抱石。
這里,他詳細(xì)敘述了入蜀6年來的艱辛生活,表達(dá)了對愛妻羅時慧的感激之情,字真意切,感人至深。圖中仕女粉衣長裙,略施粉黛,整齊的秀發(fā),細(xì)長的修眉,輕柔的身段,漫步于柳蔭溪邊,嫻雅高貴,風(fēng)姿卓約,回眸凝視,嫵媚動人,沒有哀怨,彌漫著清新溫暖的春光。所以,在兒女們的眼里,傅抱石所繪就是母親羅時慧的化身。②有人就感嘆,傅抱石的仕女畫時常閃爍著羅時慧的身影(圖4)。
圖8 傅抱石 湘君 團(tuán)扇 絹本設(shè)色 43×27厘米1964年6月
二女傅益璇在一篇回憶文章中敘述了晚年傅抱石夫婦相濡以沫的動人場景:
南京夏天的酷熱,是令人難忘的。一到傍晚,……我記得母親常常穿著一套半舊的黑綢衫褲,睡在院子里的小竹床上,輕輕拍著扇子,父親總是坐在她的身邊,手里也拍著扇子,他們總是有那么多話談。……我倒從未認(rèn)真聽過他們的談話,……現(xiàn)在回想起來,應(yīng)該是談有關(guān)父親的創(chuàng)作,題材、構(gòu)思,以及各種快樂和煩惱。當(dāng)然也一定會談到這一家大小的生計,和父親肩上沉重的負(fù)擔(dān)!……父親在夏天乘涼時,時常會幫母親捶腰,常常捶到深夜,直到母親睡熟。母親曾告訴我,她的腰病,是生我的時候受涼落下的。又說我有多大,父親就幫她捶了多少年?!矣浀妹糠旯物L(fēng)下雨,父親都會走到我們房間來,幫我們關(guān)好窗子,拉好被子,而且他并不叫醒母親。③
多么溫馨的家庭生活圖景!偉人是世俗之人,名人也是世俗之人,都有最為平凡的婚姻家庭生活,也都免不了柴米油鹽醬醋茶之虞。在婚姻中一切歸為普通,在家庭中一切趨于平淡,傅抱石也是如此。從早年的平常,到晚年的輝煌,作為丈夫的傅抱石始終柔情體貼,而羅時慧則視傅抱石為依靠,“無論是在災(zāi)難的歲月還是遭遇艱危處境時,只要有他在身邊,就感到安全有靠”④。1948年,傅抱石售畫集資,傾歷年所得在傅厚崗購置地產(chǎn),建筑新房,取名“慧園”,更是寄托著他對愛妻的無限深情。
晚年的傅抱石幾乎每逢羅時慧生日都要為她作畫慶祝。1962年6月17日,傅抱石繪成扇《湘君》(圖5),題云:“時慧今日命寫一扇,憶十七年前曾為作《仕女》小幅,蓋明日即五旬晉二誕辰也。光陰如是之快,足令深思。一生甘苦與共,愧余不德,惶恐奚似。幸兒女將相繼成立,能盡勞苦以服務(wù)社會,我二人雖無甚貢獻(xiàn),然亦足慰矣!一九六二年,歲次壬寅五月十六日南京并記,傅抱石?!鄙缺承胁輹艚褡g《湘君》全文,末云:“余既為時慧寫湘君,復(fù)命書郭老譯文。小暑后一日,抱石記于金陵玄武湖側(cè)寓齋。”如潺潺溪流,無比溫情,無比真摯。所謂“琴瑟知音,相濡以沫”,莫過于此。
無疑,傅抱石以純美的《湘君圖》抒發(fā)著對羅時慧的執(zhí)著愛情,與1945年6月所作《柳蔭仕女圖》完成了一前一后的時空呼應(yīng)。湘君亭亭玉立于碧凈無波的沙渚上,側(cè)目回望,眼神明凈,清風(fēng)吹過,裙帶飄舞,裊娜脫俗。傅抱石用淡墨勾畫湘君的五官與臉部輪廓,以濃墨勾染發(fā)髻與領(lǐng)袖裙帶,而衣紋則用淡墨做游絲描,稍施彩暈染,筆意簡遠(yuǎn),瀟灑入神。這里,堅毅、透徹的目光,似乎傳遞出傅抱石的娓娓深情。
1963年7月7日,傅抱石作《壽桃圖》(圖6),題云:“今日時慧誕辰,諸兒女將奉母小餐為壽,尚余片刻時間,涂此紀(jì)念,拜祝千秋。一九六三年七月七日,癸卯五月十六日。抱石金陵記。”次日再作成扇《二老觀瀑圖》(圖7)遣興,題云:“昨日,時慧生日,率諸兒女與時寧全家在福昌飯店小宴,藉申祝賀。今年,余正六十,長時慧七歲也。癸卯五月十八日,南京記,抱石?!?/p>
1964年6月23日,傅抱石畫團(tuán)扇《湘君》(圖8),題云:“甲辰五月十四日,時慧曰:越二日行年五十四矣,君能為我寫此箑乎?長男次女聞而不響,于是降一心志:作《湘君》一像。蓋余所有筆墨唯此稍荷許可,然又未必副其高意耳!午飯前,抱石記?!比旌笮袝珴蓶|《七律·答友人》扇背,末云:“今日為時慧夫人誕辰,為敬寫毛主席答友人一首。一九六四年六月廿六日,抱石并記。”
這里,寥寥數(shù)語,字字涌動,既平淡又熱烈、既樸素又深刻、既高雅又溫柔、既率直又微妙,生動地呈現(xiàn)出傅抱石作為人夫的冰心世界。面對其畫其字,閱者無不羨慕他和夫人的相親相愛,感動于文字間的深情。
注釋:
① 傅二石《金剛坡的回憶》,南京,《新華日報》,2007年12月6日,B7版。
② 傅益瑤《傅抱石的仕女畫》,香港,《名家翰墨》第34號,2004年8月。
傅二石《金剛坡的回憶》,南京,《新華日報》2007年12月6日,B7版。
③ 傅益璇《無情最是臺上柳 依舊煙籠十里堤——記父親在南京故居的生活點(diǎn)滴》,《中國畫研究》第8期“傅抱石研究專集”,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94年10月。
④ 羅時慧《往事如昨》,《傅抱石先生逝世廿周年紀(jì)念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