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源源
【摘 要】目的:分析基層醫(yī)院急救常見的護理安全隱患及防范對策。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間收治的300例急救患者的病例資料,總結其護理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并且針對護理安全隱患分析相關的防范對策,并且將分析的防范對策應用于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間收治的300例急救患者的急救護理中,比較實施防范對策前后的急救護理安全隱患發(fā)生率差異。結果:實施急救護理安全隱患防范對策后,急救護理安全隱患總發(fā)生率比實施前有顯著降低(P<0.05)。結論:在基層醫(yī)院急救護理工作中,定期總結急救常見的護理安全隱患,針對隱患及時制定相應的防范對策,可顯著降低急救護理安全隱患的發(fā)生風險,提高急救護理質量,減少不必要的醫(yī)療糾紛。
【關鍵詞】基層醫(yī)院;急救;常見護理安全隱患;防范對策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3--01
本文回顧性分析了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間收治的300例急救患者的臨床資料,以總結急救常見的護理安全隱患,同時針對隱患制定了相應的防范對策并且將其應用在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間收治的300例急救患者中,收獲了較為良好的護理效果,現(xiàn)研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間收治的300例急救患者的病例資料,其中男女急救患者數(shù)量分別為134例和116例;年齡均在18歲以上,75歲以下,中間值(51.37±11.34)歲;其中100例患者因車禍傷需要急救,127例患者因為急性突發(fā)病需要急救,73例患者因燒燙傷需要急救。而在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間收治的300例急救患者中,男女急救患者數(shù)量分別為140例和160例;年齡均在18歲以上,77歲以下,中間值(51.39±11.29)歲;其中104例患者因車禍傷需要急救,120例患者因為急性突發(fā)病需要急救,76例患者因燒燙傷需要急救。分析上述兩組患者的基本病例信息無明顯差異(P>0.05),可對比。
1.2 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間收治的300例急救患者的臨床資料,總結其急救護理常見安全隱患為出診超時、急救反應不及時、急救護理人員的應急處理能力不高以及急救運輸途中安全措施不到位。針對上述急救常見護理安全隱患通過查閱相關研究資料后,再根據(jù)我院實際情況制定如下防范對策:①及時出診:當120接收到患者的急救求救電話后,需要及時詢問患者的具體位置、聯(lián)系方式以及發(fā)病時間和病情情況等,之后對患者提供的信息進行快速匯總,然后馬上簡潔明確的告知相關急救人員,相關急救人員需要在兩至五分鐘之內出診。另外,值班人員需要定期檢查備用藥械裝備是否完好,以確保急救工作能夠順利開展。②定期對急救護理人員進行培訓:護理管理者需要定期組織急診護理人員進行急救護理培訓,以提高其急救護理技能水平以及應急處理能力,同時定期考核其心肺復蘇護理技能以及氣管置管等方面的技能操作是否合格,觀察其是否充分掌握各種急救儀器設備的正確使用方法。除此之外,制定完善的急救護理規(guī)章流程,嚴格要求急救護理人員根據(jù)規(guī)章流程進行急救護理,以提高急救護理效果。③做好患者的溝通工作:急救護理人員需要在出診途中和患者或者患者家屬時刻保持聯(lián)系,以充分掌握患者的病情變化,必要時對其進行適當?shù)淖跃戎笇?。此外,如果發(fā)生意外情況需要及時和醫(yī)院相關科室聯(lián)系,以便在患者到達醫(yī)院之后,及時得到完善充分的救治。④確保患者轉運安全:急救護理人員需要根據(jù)患者實際病情,選擇最為合適的搬運工具,同時輔助患者擺放正確的體位姿勢,以防止患者發(fā)生二次傷害;搬運期間需要注意做好患者的保暖功工作;系好約束帶,做好患者的固定工作;待患者現(xiàn)場救治至體征較為平穩(wěn)之后,再快速安排其進行轉運;救護車司機應該選擇駕車經(jīng)驗豐富者擔任,以盡可能減少轉運期間的顛簸;轉運期間護理人員需要密切觀察患者的體征變化。
1.4 觀察指標
觀察統(tǒng)計急救護理安全隱患防范對策實施前后的護理安全隱患發(fā)生情況。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選擇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整理研究所得資料,以檢驗計數(shù)資料,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防范對策實施前后的護理安全隱患發(fā)生情況比較
實施急救護理安全隱患防范對策后,急救護理安全隱患總發(fā)生率比實施前有顯著降低(P<0.05),見表1。
3 討論
在臨床急診質量中,院前急救是其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院前急救護理工作質量越佳,不僅越有利于控制患者的病情發(fā)展,同時還越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院內急救效果,降低患者的死亡發(fā)生率[1]。然而對于基層醫(yī)院來說,其無論是醫(yī)療水平還是護理資源都遠不如市中心醫(yī)院,因此其院前急救護理通常會存在較多的護理安全隱患[2]。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我院在實施防范措施之前,急救護理安全隱患發(fā)生率為22.33%,其中常見的急救護理安全隱患有出診超時、急救反應不及時、急救護理人員的應急處理能力不高以及轉運安全措施不到位等。而實施相應的急救護理安全隱患防范對策之后,其急救護理安全隱患發(fā)生率為5.00%,防范對策實施前后存在顯著差異(P<0.05),說明及時總結急救護理工作中常見的護理安全隱患,制定相應的防范對策,可進一步提高急救護理工作質量,減少各種護理安全隱患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在基層醫(yī)院急救護理工作中,定期總結急救常見的護理安全隱患,針對隱患及時制定相應的防范對策,可顯著降低急救護理安全隱患的發(fā)生風險,提高急救護理質量,減少不必要的醫(yī)療糾紛。
4 參考文獻
周新,李建芳.院前急救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及防范對策[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40):140-147.
李進. 院前急救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及防范對策[J]. 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7(61):11964-1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