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結冰 何炳聯(lián) 馮文?!£悅| 梁玉萍 張慧紅
【摘 要】目的:探討10種散裝感冒涼茶對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體外抑制作用。采用CCK-8法先測定感冒涼茶對MDCK細胞的毒性作用。再分別通過預防給藥、治療給藥、藥液和病毒直接混合殺滅三種途徑進行體外試驗,在450nm波長下檢測各對應OD值并計算其對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抑制率。結果顯示10種感冒涼茶能抑制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生長,預防效果和治療效果相當,兩者無差異。涼茶自身含微量細胞毒性。
【關鍵詞】 感冒涼茶; 甲型H1N1流感病毒; 抑制作用;CCK-8
【中圖分類號】R511.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3--02
1 材料
隨機選取10家散裝感冒涼茶經除菌處理;經廣東省CDC復檢符合甲型H1N1自分離毒株。DMEM、PBS、胎牛血清、0.5%胰酶、0.25胰酶等購自美國GIBCO公司;CCK-8購自美國MCE公司;酶標儀RT6100購自深圳雷杜公司。
2 方法
2.1H1N1 TCID50測定80%成片MDCK細胞經PBS洗滌2遍。用病毒維持液將甲型H1N1流感病毒原液按原液、10-0.5~10-7進行稀釋后接種細胞,每孔接種100?l,每個稀釋度接種4孔,并設對照孔。5%CO235℃培養(yǎng)72h,觀察各孔CPE,利用Reed-Muench法計算出病毒的TCID50。
2.210種感冒涼茶TC50與TC0測定80%成片細胞洗滌后。用維持液將10種感冒涼茶各自按原液、2-1~2-7進行稀釋后接種細胞,每孔接種100?l,每種感冒涼茶每個稀釋度接種4孔,同時設照孔。5%CO235℃培養(yǎng)72h后觀察CPE。吸走藥液,PBS洗滌細胞2遍,每孔加入含10%的CCK-8顯色液100?l,35℃顯色2h后用自動酶標儀450nm波長下測出各孔OD值。利用Reed-Muench法計算出TC50和TC0各自所對應的稀釋倍數(shù)。
2.3 體外給藥試驗以2.2計算出的H1N1病毒TCID50配制含100TCID50濃度的病毒液備用。按2.2得到的10種感冒涼茶各自TC0濃度稀釋液為母液,分別按2-1、2-2、2-3、2-4 稀釋后進行體外試驗。三個實驗組培養(yǎng)96h后,按2.2檢測各孔OD值計算各自對應的病毒抑制率。實驗重復3遍。
3 結果與分析
3.110種感冒涼茶細胞毒性檢測(TC50與TC0)結果
通過檢測,10種感冒涼茶均帶有微量細胞毒性。
3.210種感冒涼茶三種給藥途徑體外實驗結果
三種給藥途徑的體外實驗,以≥90%為有效抑制,抑制結果排序為預防給藥組(0)<治療給藥組(10%)<直接滅活組(70%)(為55.93,Ρ<0.01; >95%為可信)。預防給藥組和治療給藥組對比Ρ >0.01,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體各結果見表格。
討論
通過對隨機10種散裝感冒涼茶的細胞毒性實驗,發(fā)現(xiàn)這10種感冒涼茶均帶有一定的細胞毒性,TC50在0.05ml~0.177mL之間,中位數(shù)為0.088mL。TC0則在0.031mL~0.125mL之間,中位數(shù)為0.062mL,證明這10款感冒涼茶自身所帶的細胞毒性是微小的。當然,涼茶本身存在的細胞毒性也證明了“是藥三分毒”的中醫(yī)理論。
直接滅活試驗結果表明10種感冒涼茶在各自TC0的濃度下對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定的抑制作用。而治療給藥和預防給藥相對比,整體對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治療效果較低,可能與藥物進入細胞的效率有關?,F(xiàn)代研究表明,病毒是通過相應的受體成功吸附在細胞表面的[1]。感冒涼茶成分復雜,常見的有效成分堿類、苷類和黃酮類等物質缺乏受體,主要是通過被動運輸進入細胞[2],進入濃度隨給藥濃度增加而增加[3]。實驗結論,散裝感冒涼茶口服吸收率較低,大部分有用成分不能被細胞直接吸收,但細胞毒性溫和,適合日常預防飲用。
參考文獻
S.J.Flint等.病毒學原理(I)- 分子生物學[M].原著第三版.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6:125-132.
楊秀偉,郭潔,徐嵬.芍藥苷類化合物在人源腸Caco-2細胞單層模型中的吸收轉運研究[J].中草藥,2013,,44(15):2097~2104.
陳丙鑾,李松林,李萍,等.黃酮類化合物在Caco-2細胞模型中的吸收規(guī)律[J].中國天然藥物,2006,4(4):29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