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乾龍 (甘肅靜寧縣城關初級中學)
班級文化通常是指在班級內部師生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并能被大多數(shù)學生所接受的價值觀念、行為方式以及思想、觀念等。班級文化又可以分為“硬文化”與“軟文化”,顯性文化和隱性文化。初中學校特色班級文化的建設,重點是要加強班級“軟文化”和隱性文化的建設,如特色性的班風、班貌、學風等,這樣更能塑造出班級文化建設的核心與靈魂。同時,特色班級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復雜工程,所以一定要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加強特色班級文化建設的規(guī)劃設計與內容選擇,并組織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班級文化活動,注重特色班級文化的建設與管理,這樣才能促進特色班級文化的有效建設和長期發(fā)展。
班級文化是一種充滿柔性的、溫和的、人文的精神、制度、關系和環(huán)境的綜合存在,是一種新的德育模式,所以其育人功能是多方面的。但是,由于很多班主任和科任教師對班級文化建設工作的忽視,導師班級文化建設的內容比較單一、片面、缺乏特色,這與班級文化建設缺乏有效規(guī)劃有很大的關系。同時,有的班主任在班級文化建設上,主要是看重物質文化建設方面的內容,對于精神文化方面的建設內容則是相對忽視,導致班級文化缺乏真正內涵,缺乏明確的指導思想,乃至讓班級文化建設流于形式,很難對學生的學習與成長形成有效的促進。
基于傳統(tǒng)的班級文化建設模式和思路,班主任通常擁有決定性的權限和地位,任課教師有時會參與進來,處于輔助地位,學生則是被排除在建設主體之外,這就導致初中學校班級文化建設的主體相對單一,學生的自主性和主體地位遭到嚴重限制,班主任的權限則是相對過大,這就導致班級文化建設中的具體內容、管理細則、活動組織等都是班主任一人說了算,學生則是出于被動管理的位置,必然會壓抑學生個性化素質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此外,班干部對于班級文化的自主管理能力和參與意識相對欠缺,對班級文化的概念缺乏深入的理解,進而影響了班干部在班級文化建設中相關作用的有效發(fā)揮。
班級文化建設具有系統(tǒng)性、復雜性、長期性的特點,所以班級文化建設需要選擇適當?shù)姆椒ê涂茖W的措施。但從初中學校班級文化建設的實踐來看,很多班級在文化建設上采取的方法和措施過于簡單,文化內涵的建設途徑也比較單一,很多后續(xù)管理措施不到位,這顯然是不利于特色班級文化建設的。而特色班級文化的建設顯然不是一個簡單的教學過程,需要在長期過程中做到師生互動、相得益彰,由于大多數(shù)班級沒有塑造出獨特且具有代表性的標志或文化主題,這樣每個同學內心缺乏很強烈的歸屬感,班集體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也就必然會大打折扣。例如,有的班主任在規(guī)劃出班級文化建設的特色主題后,多是通過說教的方式向學生傳遞,相關班級活動的組織也是班主任一人說的算,而且活動次數(shù)和組織形式上,學生也很難有決策權,學生沒有有效參與特色班級文化建設與管理的整個過程,這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對班級文化建設的參與熱情。
特色班級文化的規(guī)劃設計要體現(xiàn)出前瞻性、適應性和科學性,所以需要班主任具備一定的專業(yè)素質,不僅需要先進的教育理念和良好的專業(yè)人格作為支撐,更需要班主任具有教育智慧,以及班集體建設與管理的實踐能力。首先,班主任要科學設計班集體的建設與發(fā)展目標,具體可以結合初中班級的學生實際,確立班集體在特色文化建設上的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并讓每個學生在班級目標的指導下,確立個人的學習與奮斗目標,這樣才能確保班級文化建設目標的科學性。其次,特色班級文化建設的最終服務對象是學生,所以班主任一定要針對學生學習與成長需求來制定特色班級文化的具體目標,確保讓特色班級文化是為學生服務的,讓尊重和民主的理念貫穿特色班級文化建設的全過程。再次,班主任要與學生一起確定特色班級文化建設的主題,班級文化主題可以是長期性的,也可以是短期性的,如班級的奮斗目標、班級精神、班級口號、班級公約、代表班級形象的標志物等,這些在特色班級文化的建設實踐中可以發(fā)揮積極的導向作用,能夠對學生在班級內的學習行為與校園行為發(fā)揮積極的約束和引導功能。最后,每個班級都應當確立建設特色班級文化的宣傳目標,并將自身的特色主題融入其中,營造出優(yōu)美的教室環(huán)境,讓學生擁有一個更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如教室的墻報欄、閱讀角、綠化角等區(qū)域,都可以成為特色班級文化建設的主要載體,這也是展現(xiàn)和宣傳特色班級文化的有效陣地,需要教師和學生進行充分的利用。
在特色班級文化的建設與實踐中,班主任需要發(fā)揮主導性的作用,但是更需要的是讓學生發(fā)揮主體作用,讓學生尤其是班干部有效參與進來。這是因為班級文化建設的最終服務對象是學生,所以特色班級文化建設也需要做到以生為本,有針對性地豐富班級文化的建設主體。除了班主任和學生外,任課教師和學生家長也可以適時地參與進來,這是因為他們也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參與者、監(jiān)督者,在學情信息、班級文化建設信息的收集上有一些優(yōu)勢,所以班主任可以廣泛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此外,班主任還應當加強與學校領導的溝通,確保班級理念、奮斗目標、班訓班規(guī)、民主管理、評價模式、家長參與方式等符合學校的制度規(guī)定,這樣才能為各類特色班級文化建設主體的共同參與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并促進彼此之間的互動與合作。例如,在特色班級文化環(huán)境的建設上,班主任就應當充分發(fā)揮“橋梁”作用,在廣泛聽取任課教師、學生、校領導的建議后確定班級文化建設的特色主題,唯有如此,特色班級文化才能得到教師和學生的廣泛認同,才能減少學生的抵觸情緒,并讓特色班級文化的教育功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出來,在班級學習與課外活動中得到有效的貫徹和展現(xiàn)。
為了確保特色班級文化建設的有效貫徹與落后,并發(fā)揮出相應的教育引導功能,班主任、任課教師以及班干部還需要注重班級文化的過程管理。首先,在特色班級文化活動的組織與開展上,班主任和學生一定要用心經營,注重班級文化活動的科學設計與有序組織,盡可能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其中,通過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促進學生的成長與教師的進步,密切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人際關系,增強班級凝聚力和向心力。其次,班級要注重實施人文關懷活動,尤其是那些在學習與生活中遇到困難的學生,班主任要引導學生集全班之力給予幫助,這是因為初中特色班級文化的建設不能缺少愛與友情,只有多實施人文關懷活動才能讓班集體更加和諧與團結,打造出特色班級文化空間,形成良好的人文關懷氛圍。再次,為了更好地突出班級文化的建設特色,班主任要定期組織和開展特色主題活動,將班級文化中的特色元素有效融入其中,如每個班級可以挑選內容健康、積極向上的歌曲作為班歌,設計班級吉祥物,開展環(huán)境保護、文化傳承、科技創(chuàng)新等社會實踐活動等,這樣學生的一些興趣、情感、態(tài)度以及個性化素質會得到更好的體現(xiàn),有助于教師更好地了解學情,促進學生個性化素質的發(fā)展,乃至制定更有針對性的德育教育方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共同進步。
總之,建設良好的特色班級文化,是組建優(yōu)秀班集體的必備要素,是引導和培養(yǎng)班級學生行為習慣、塑造班集體凝聚力的重要舉措,能夠幫助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端正態(tài)度、完善素養(yǎng)、提升思想品德水平。因此,初中班主任、任課教師以及學生都應當積極參與到特色班級文化的建設實踐當中,加強特色班級文化建設的規(guī)劃設計與內容優(yōu)化,設計和開展形式多樣的班級活動,進而讓每名學生都成為優(yōu)秀班集體的一員,實現(xiàn)共同進步與成長。